在你眼中,张爱玲是哪种颜色

张爱玲小说我看的并不多,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也并不熟悉,本着对这位传奇女作家的一生,有更多了解的意愿出发,我踏上了这本《张爱玲传》的文字阅读之旅。

作者余斌是江南地域的才子,他写的这本《张爱玲传》,在同样记录张爱玲不平凡的一生等诸多传记中,一版再版,受到了张迷的欢迎。

这本书以时间为主线,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将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个人作品以及思想情感,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你眼中,张爱玲是哪种颜色

1.那一抹橙红色的幼年时光

在我看过张爱玲为数不多的小说里,总是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中,难逃旧式大家族里传统的影子,而这些也和她真实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21年9月,写过无数令人读后唏嘘不已回味无穷的小说女作家张爱玲,在上海公共租界张家公馆降生。

彼时的张家公馆,不复往日的蒸蒸日上,却依然延续着过往阔绰奢华的大手笔。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同光“清流派”的中坚力量,担任文学侍从钦差大臣职务。

父亲固然有遗少恶习,但同时还具备书香门第后代的文化素养,从海外归来的母亲也会读一本小说读得入迷,张爱玲就在这没落的贵族家庭氛围中一天天长大。

八岁之前她不快乐的根源只有弟弟,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看管她和弟弟的佣人之间得以淋漓尽致体现。

随着她一天天懂事,最初带给她春日迟迟却依然有温暖底色的家族,开始让她的心不断下沉,下沉。

最美的春天过去了,没有迎来火热的夏天。父母争吵,后母吸食鸦片待她刻薄冷漠,她从父亲家逃离投奔母亲,未曾料想却是另一种压抑天性的折磨开端。

从母亲看她的神态里,她仿佛能读出母亲在思考着,对她这样无私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她从母亲那里接受了,诸如做饭穿衣上的严格训练,也接受了看人眼色不懂幽默不要说话的苛刻教育,很多人在成年后安全感的缺失,或许就来源于原生家庭早年的伤害。

在你眼中,张爱玲是哪种颜色

2.阳光灿烂的青春岁月

张爱玲那些闪亮的日子,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密不可分。

1942年12月,日本人进攻香港,被迫中断了她在香港大学的求学生涯,她从香港回到上海,和姑姑居住在一起,姑侄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姑姑是一位职业女性,也就是在和姑姑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更坚定了张爱玲自力更生用笔谋衣食的决心,她正式开启了卖文生涯。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说出这句话,是在品尝自己作品问世的甘甜之后有感而发。从最初的洋文和影评到小说散文评论,她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时期。

只有上海人懂我文不达意的地方。

她在上海这座城市一夜成名,与荣誉赞美一同到来的,还有反对的声音,傅雷毫不客气地发万字长文指出,她小说中存在的许许多多不足。

幸好张爱玲除了姑姑之外,还有两位女性朋友,一个是港大同学炎樱,一个是文友苏青,她们一起互道衷肠倾诉心声,一起享受生活,也惟有和知己一起,她才显露出与年龄相称的单纯率真。

爱情婚姻是女孩子间亘古不变的谈话主题,一位男子在她最好的年纪,正向她翩翩而来。

一开始,她对胡兰成的频繁造访是吃不消的,或许她也在心底隐约觉得,这样风流倜傥的男人能带给女人极大的快乐,同时也一定附加着极大的痛苦。

生命中所有的馈赠,都在一开始就挖好了让你日后百感交集的大坑。

害怕爱上他,害怕坠入深渊越陷越深,但即使给他写信不让他来,他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

女人对男人猛烈的追求,一开始总是不适应,等到适应了以为那是常态,殊不知那只是生命中的华彩。

在你眼中,张爱玲是哪种颜色

3.爱恋之后,徒留深蓝色星空夜夜相伴

他懂她,她亦感受到他的慈悲,若能在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之后,让低到尘埃里开出的花,品味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那该有多逍遥。

可,能让女人心潮澎湃的男人,从来就不会只属于一个人。一个猎物束手就擒,他就去搜寻下一个、再下一个猎物。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借他阅人无数后练就的本领,当然会有猎物争先恐后自投罗网。

两人久别重逢却分房而睡的那一夜,让张爱玲认清了事实,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她才终于下定离开他的决心。

离开胡兰成以后的张爱玲,就此搁笔两年未发表新作,她复出之后的作品还是从前的“张看”,却少了许多从前的洒脱自信,多了些许沉闷的色调。

三十六岁那年,与大她二十四岁的赖雅相恋,也只是她独在异域他乡,为自己寻觅的一个伴侣。

找个年龄差别太大的男人,生活中就少了许多灵动的色彩,在他辞世之后,她的天空更加夜色深重。

所有绚烂都在绽放之后归于平淡,在赖雅离去后,她花费近十年时间情迷考据,为红楼梦魇。

往后余生,一直到一九九五秋天长眠的那个夜晚,她一个人一支笔一个书桌,在远离故乡的异国他乡,在深沉寂寥的夜空下,与书相伴,以不同故事煮酒,品剧中人物悲欢,和文字相拥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