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自我評估論文出版模式的意義

學者自我評估的論文出版模式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有利於控制學術論文質量


學者首先必須對自己的科研成果價值有足夠的認知。如果為了減少自己金錢的損失使用低估值策略,則可能被期刊編輯部拒稿;如果為了使期刊編輯部傾向於接受自己的論文采用高估值策略,學者則可能損害自己的經濟利益。期刊編輯部也要嚴格甄別稿件,如果錄用價值低、影響力低、下載量小的文章,期刊將沒有足夠收益分成支付正常的運營開支,讀者也會因為要付費而精心挑選目標文獻,學者和期刊雙方都必須嚴格控制論文質量才能達到雙贏。在這種出版模式下,高質量學術論文可以讓學者和期刊終生受益,因此,都願意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提高論文學術水平。相對於零風險風暴式刊發論文的金色OA期刊,能在很大程度上過濾無價值的“灌水”論文,從而提高期刊整體質量。《冰川凍土》因刊發讚美“導師的崇高感”“師孃的優美感”的論文,主編被停職、刊物被勒令整改。這種不當論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不支持,作者自己承擔論文發表費用並接受論文市場檢驗的模式下,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嗎?


二、推進職稱改革的代表作制度,促使學者將優秀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但政府科研規劃機構、高校和科研單位更認可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的評價體制並沒有變,科研經費、獎金評定、職稱晉升、頭銜及名譽仍根據期刊各項指標和論文數量界定,中國期刊又處於較弱的階段,嚴重地打擊了科學工作者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積極性。2019年IEEE審稿門暴露出國際學術界科技界的一項危機:學術壟斷。這次只是IEEE針對華為,但無法想象Elsevier、Springer Nature等國際期刊出版商一旦關閉中國獲取科研論文通道,中國學術界科技界將受到何等衝擊。


在這種新的論文出版模式下,由於知識付費市場機制的牽制,論文實際下載量和論文引用情況不會過度偏離論文的真實價值。因此,可以

根據學者論文實際下載量和論文引用情況按科研領域權重評價打分,作為專家評審參考依據,同時還能削弱期刊影響因子的力量。既有利於推進了2018年發佈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的學者代表作制度,也讓學者不必追求高影響因子將文章投往國外期刊,安心將優秀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三、抑制學術不端行為


查重技術和期刊編輯部的嚴格審查可以將一些學術不端論文拒之門外,但查重技術並非萬能,事實證明任何期刊編輯部都不可能完全杜絕學術不端論文的傳播發行。事實上,我國大量重複發表和學術不端論文是由讀者、同領域研究人員和原作者舉報得以曝光。讀者付費下載會讓讀者變得更加挑剔,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一旦讀者發現學術不端文章,為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必然舉證投訴。這相當於調動全民自發主動清理學術不端論文,淨化科研出版環境,推動中國科技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降低科研基金損耗,維護政府的經濟利益


文章“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2015年底在網絡上出現(http://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5-12-19/16630.html),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和相關部門極大的關注。程維紅和任勝利指出我國OA論文增長快速且無序,在OA期刊出版的SCI論文由2011年的15099篇急速增長到2015年的43581篇,增速為188.6%;他們的調查數據表明僅2015年我國用於發表OA期刊的SCI論文的費用就高達7217萬美元,其中基金資助發表的論文佔92.8%,遠高於其他國家。同時,他們還指出這個統計並沒有包含混合OA期刊中OASCI論文。將檢索條件“基金資助機構”設為“China”,過濾結果依據設為“開放獲取”,2019年國家資助OASCI達到10萬篇,不考慮OA論文處理費水漲船高,保守估計國家科研基金支出約2億美元。由此可見,政府投入的科研基金大量流入國外期刊出版商的囊中。除此之外,我國的文獻使用機構包括高校圖書館、研究所等每年還要花費高昂成本向期刊出版商購買國內學者發表的論文的閱讀和下載權限,又是一筆鉅額經費。


學者自我評估的論文出版模式由學者自己承擔出版費用,最終又以收益分配的方式返還給學者,學者不但沒有損失還可以從價值高的學術論文中獲利。既可以調動學者的科研活力,加強學者科研能力,又可以降低政府科研基金的無意義支出,提高科研基金產能,抑制低價值學術論文進入學術出版環節,節約學術出版人力和資源,維護政府的經濟利益。


來源 | 期刊說


版權保護聲明: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小福團聯繫。


學者自我評估論文出版模式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