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哪些人最易得抑鬱症?

寒武紀來客


現實生活中,抑鬱症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精神心理疾病。 抑鬱症的病因尚未明確,主要和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有關。


性格

偏執性格:太過偏執的人做事往往太過追求盡善盡美,達不到自己心理的標準就會陷入了強大的失落感和自責感,且本人喜歡鑽牛角尖,“一頭鑽死衚衕不出來”。

內向性格:孤僻、敏感多疑、認真、固執、內向、的人不善於表達,會將壓力和負面情緒堆積在心理,長期如此就會陷入焦慮和絕望之中。譬如林黛玉天生抑鬱性格,容易患得患失,寶玉的一個誤會都能讓她唉聲嘆氣好幾天。

童年創傷

包括受到心理創傷,受過虐待,尤其是性虐待的人,可能增加抑鬱症的發病風險。幼年時遭受的應激障礙乃至暴力事件,會為成年之後爆發抑鬱症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案列:外國一患者Chris,從小父母離異,幼年時遭遇成年男子性侵,初中時又不幸遭遇校園霸凌。成年之後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後來患抑鬱症多次產生輕生的念頭。

心理及社會因素

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引起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越強烈,越持久,其致病作用也越大。一項研究顯示,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是遭遇不幸,可導致抑鬱症。日常的生活壓力對我們的身體也有著看不見的不良影響,也能促進更大範圍的疾病,包括心臟病、感冒、抑鬱症等。

案列:本省一新聞女主播因新聞壓力大跳樓身亡,該主播親屬透漏女主播因壓力大一度患上抑鬱症不想工作。

軀體慢性疾病

癌症患者抑鬱障礙的併發率達33%~42%,慢性疾病患者中有30~40%有不同程度的厭世絕望感,而正常人中僅有4%;尤其是在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厭世感出現比例更高,有的幾乎經常產生自殘自殺的念頭。

慢性疾病患者本身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過於敏感,只要出現一些細小的變化,他們都能去放大自己的感受。其次,這類的患者自我壓制,患病之後容易責怪自己,感到自己患病給身邊的人帶來了麻煩,把自己看作是家庭的累贅,於是便出現了抑鬱、自責、退縮等負面的情緒,有的甚至會出現自殺的念頭。

性別

據相關的統計女性抑鬱症患者數量是男性抑鬱症患者的三倍之多,除開一些生理性的因素,女性在一些方面的承受壓力比男性要大。

物質濫用

調查發現,長期飲酒的患者50%或以上的個體有抑鬱症,抑鬱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質濫用的問題。

以上內容就是恩恩醫生為大家介紹的有關產生抑鬱症的七大原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患有抑鬱症該怎麼辦呢?歡迎大家下載恩恩心理醫生app,下載完成後可以免費諮詢精神心理科醫生,還能和病友焦慮病情。


白小恩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哪些人最易得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到希望,甚至絕望。看不到希望,就不會有積極的行動,心情就會沉重,就會出現抑鬱情緒,逐漸形成抑鬱症。

患上抑鬱症,包括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是社會競爭,社會壓力大,社會發展快。內部因素是個性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自卑自責,害怕失敗,不敢面對困難等。

外部環境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對的,有的人能承受,有的人承受能力差,所以患上抑鬱症的關鍵因素是性格。

從眾多的抑鬱症患者分析看,他們性格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自卑焦慮,害怕失敗,但他們很多人都是別人眼裡優秀的人,是很有前途希望,並且考試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很多,是很多行業的精英人物。

他們從小表現的優秀,但父母對他們要求過高,希望他們更好,不允許出錯,所以雖然表面優秀,但是並不自信,並且逐漸形成敏感多疑,害怕失敗,不敢面對的性格。

調整抑鬱症的關鍵是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並把自信心通過練習成為自動化思維,預防抑鬱症的關鍵是培養有自信心,不怕失敗,敢於擔當,積極面對困難的孩子。


霍體清


綜合來看,抑鬱症受到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個體心理、生物遺傳因素等等。

根據數據統計,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超過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當然,這是個統計學意義上的數字,真實可能並沒有這麼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問題的出現概率越來越大了,從我本身的工作當中,我就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高發性和低齡化兩個特徵。

哪些人很容易得抑鬱症

關於這個問題,心理諮詢不同的理論流派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答案。

  • 精神分析理論流派

作為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諮詢理論流派之一,精神分析認為,內向攻擊是抑鬱症產生非常主要的原因之一。

何為內向攻擊?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簡單理解為高強度、長期性的自責、壓抑和內在衝突

作為諮詢師,我們常常開玩笑說:“壞人才不會得抑鬱症呢,得的都是好人。”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好人或壞人沒有明確的界定。

但是,在抑鬱症患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具有非常強的超我(高道德標準)、完美主義以及比較嚴苛的自我控制。

這些特徵,就會直接導致一個問題,這些內在標準常常受到現實處境的挑戰,比如說,一個人雖然內在有非常完美的自我標準,但人避免不了犯錯,如果再碰上非常愛指責的父母或領導,他們就非常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

如果是一個脾氣大的人,可能一通脾氣發完,心裡也就舒服了,大不了就是走人。

但是,這部分抑鬱症的“易感人群,”他們會顧及很多關於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相關的事情,內在的衝突就非常多。

當然,排除其他不可控因素,原生家庭在這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父母的教養風格,本身就非常的嚴格,父母自身也是屬於那種控制型的,那麼,孩子對此的反應便是,“我需要儘可能的滿足父母的要求,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愛。”

進入社會之後,這種潛意識會繼續在社會當中延續,但遺憾的是,他們面對的已經不再是父母。

所以,總結來看,超我較強、自我控制強、完美主義、自我苛刻型的人都容易受到抑鬱症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