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學習機器嗎?

歡迎來到QT愛學習時間!

孩子是學習機器嗎?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時常能夠聽見這句話。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就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幼兒園開始學習一年級的知識,一年級開始學習二年級的知識,就這樣持續下去,將孩子變成了學習知識的機器,我們把這種行為我們稱為超前教育。

那超前教育合理嗎?答案肯定是不合理的。

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在某個方面不如其他的孩子,時常有家長在抱怨:“憑什麼他的孩子就可以考滿分,我的孩子也要考滿分。”“憑什麼他的孩子彈鋼琴那麼好聽,我的孩子也要學。”就這樣,家長在這樣攀比的過程中不斷地給自己孩子報補習班,報興趣班。

曾經我問一位家長,你為什麼要給孩子安排那麼多的興趣班了,這位家長回答我,其他孩子都學了,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後啊。現在大部分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就只是因為其他孩子在學,我的孩子也要學,完全不會去思考我的孩子對這個感興趣嗎?孩子學了之後對孩子會有哪些好的影響和不好的影響。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報道,中國是世界上學習鋼琴人數最多的國家,但聽鋼琴音樂會或者演奏的人卻是最少的。開始看到這個報道我覺得是對當下中國教育的一個諷刺,認真思考之後,就可以發現學習鋼琴只是因為中國父母認為會彈鋼琴的孩子很優秀,並不是孩子真正的喜歡彈鋼琴。

孩子是學習機器嗎?

教育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藝或者引領學生自我發展。如果是從教育的本身目的出發,就應當著重培養每個孩子各自擅長的方面,讓喜歡音樂的去學音樂,喜歡體育的學體育,喜歡數學的,只要他能接受,初中就學群論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這樣理想化的目標自然是很難實現的。

還有部分家長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口中的“天才神童”,讓孩子超前學習知識,1歲背詩、2歲彈琴,4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甚至有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初高中的知識。急切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恨不得一眨眼孩子就變成超級天才。然而父母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見得有效。

孩子在童年時期,有他自己的發展規律,過早的去學習這些知識,不僅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反而可能會導致孩子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陳鶴琴說:“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其實,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在於他學習了多少知識,而在於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孩子年幼時,家長不要著急讓孩子學習太多的知識和給孩子報太多的興趣班,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年幼時,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不僅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還要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孩子學會多少知識不重要,教會孩子怎麼學很重要,在孩子年幼時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才是重中之重。因為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也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是學習機器嗎?

QT愛學習願意每天與你分享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