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9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74起 避免经济损失7386万元

湖南2019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74起 避免经济损失7386万元

图为会议现场

华声在线4月15日讯(记者 龙腾 通讯员 罗文清)今日,2020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长沙召开,总结回顾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据了解,2019年,全省共紧急转移9.22万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74起,避免伤亡11987人,避免经济损失7386万元。

副省长陈文浩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黎咸兴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周海兵作工作报告。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朱崇洲、省气象局副局长曾建辉发言。

总结

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74起,避免经济损失7386万元

2019年,省政府审定下发《湖南省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明确了防治重点、措施和责任,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因灾伤亡人数创历史最低。

在狠抓工作落实中,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作用。全省建设地质灾害技术服务指导中心112个,配备通讯保障等各类设备2000余套。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84处,布设监测设备655套。另一方面切实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提高群测群防员能力水平,努力打好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各地组织地质灾害避险演练260次,组织地质灾害专题培训及宣传活动108场次,发放地灾宣传资料30万份。全省30651名群测群防员,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熟悉群众的工作优势,把地质灾害的防治领域从在册隐患点向广大农村拓展,精准排查并及时处置了一批新形成的风险隐患。

同时,各市县技术支撑单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汛期加派技术力量,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全程参与值班值守、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和灾情。7月中上旬连续强降雨期间,各地勘单位抽调2000多名技术人员,下沉到乡镇、村组开展地毯式排查,对临灾避险工作提供有效意见,确保了转移避让到位。

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应急厅、水利厅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全年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26批次112.9万条,做到暴雨下到哪里,险情灾情出现在哪里,预警信息就提前发送到哪里,为临灾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部署

预测雨水较常年偏多,打赢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今年以来,湖南累计降水较往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2.9%,全省已发生地质灾害57起,比往年同期要多。根据相关部门会商预测,今年湖南雨水将较常年偏多,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较严峻,突发地质灾害起数可能较常年平均值偏多。

陈文浩在讲话中指出,要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坚决打赢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一要事前有准备,在物资储备、防治队伍、防治预案、经费保障上准备到位。二要遇事求主动,在巡查排查、监测预警、转移避险、应急救灾上主动作为。三要做事盯重点,高度关注防治重点,细化防治措施,加密巡查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坚决防止重大损失和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四要误事必追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对擅离职守、履职不力、有令不行、贻误战机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

同时,要深化科技引领,完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指挥体系,建立各级领导小组汛期定期会商制度,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二是完善群测群防和科技支撑两个体系,推进县域重点区域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加快湖南省典型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研究,配备一批先进的防治基础型设备和现代化装备。三是完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体系,通过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气象预警预报、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以及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会议还指出,自然资源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责,尤其要督促乡镇、村加强切坡建房风险管控;发改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建立专项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救援;交通、水利、住建、教育、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主管范围内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勘查和治理,督促配套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措施,切实抓好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工程建设、矿山、学校和旅游景区等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