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郑庄公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异常强大。后世甚至被称为春秋小霸。但在刚刚登基的初期,郑庄公活地是真的很辛苦。先是内部出现公子段,后是与周平王交恶,再是与卫国交恶郑国把自己周围的强国都得罪了一遍,但郑庄公似乎并不害怕这些麻烦。

鲁隐公三年,郑庄公收留了宋国穆公的嫡子公子冯。就这样郑国与宋国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周王冷眼

郑国所做的一切最兴奋地莫过于周王。

虽然周王朝在平王离世之后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内部矛盾,但由于叔叔武氏的出离,周王室的力量却基本都集中在了周恒王之手。此时由于祖父周平王和二叔太子姬狐都已离开了人世,在这个天下几乎没有了可以制衡周恒王的人。

尽管如此,周恒王还是有一个不得不对付的人,这个人就是郑庄公。

于公,周王室的脸面几乎被郑庄公扔在地上摩擦,平王留下的重臣希望能够打压郑庄公;姬狐留下的势力对于姬狐返回路上身亡颇有疑惑,第一怀疑人自然也是郑庄公。对付郑庄公其实就相当于凝聚了周王朝的全部力量。

于私,郑庄公名义上是周恒王的支持者,是周桓王的亲戚,而且辈分颇高。明面上,这让周恒王与郑庄公的关系变得更近。可私底下却并非如此,周平王和叔叔姬狐之死犹如两块大石重重地压在恒王心头。生命在于他人之手,这让周恒王怎能安枕?

既然于公于私都让恒王欲除郑庄公而后快,那么就直接动手吧,与郑国直接交战。作为东周王朝开创者都周平王尚且不敢如此,更何况平王的孙子恒王。所以恒王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什么路呢?

那就是自己不出面,让姬狐系的官员跳出来与郑庄公撕。

这样做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首先,新君登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的洗牌。姬狐系无论是出于对前太子姬狐的死忠,还是为了能够在新君面前展现能力,把郑庄公作为目标都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只要恒王姬林不批评,不认同的默许,便能很快的把这股势力收归己用。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其次,这样做可以离间周公黑肩和郑庄公的关系。在讯息不透明的东周初年,周恒王完全无法确定黑肩是否与郑庄公和做,已达到内外联合架空周恒王的目的。但只要周王朝中此时有人提出抑制郑庄公,那么无论两人是否有同盟关系,周公黑肩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都会出现裂痕。

如果两人是同盟关系,那么周王朝抑制郑庄公的行为即使不被看作是黑肩打算跟郑庄公翻脸,也证明了黑肩在周王朝内部的影响力并不如郑庄公预期的强大。如果两人并无合作关系,那么周桓王完全可以借由此次机会将周公黑肩一脉的人马也拢入怀中。

第三,这样可以向天下诸侯释放一个信号,“名”“器”尽在周王朝,无论谁想要都要由周王朝来给,妄图控制周王朝来掌握“名”“器”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清算和打击。而继续周平王的政策,赋予虢国公地位,夺取郑庄公地位正是这种掌控“名”“器”的体现。

“名”和“器”的重要在古人看来是无与伦比的。司马光在《史记》中曾有过一个内容。“韩”、“赵”、“魏”三家分晋,周王朝主动加封三家为诸侯。对于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司马光却给了一个极为严肃的论段。他认为正是因为这个行为为周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司马光认为,周王朝握有“名”、“器”。“赵”、“魏”、“韩”三家虽颠覆了晋国政权,抢夺了晋国之“器”但并没有周王朝的赐予的“名”。正因为没有“名”所以自然会有扶持正义的国家来消灭这三家。

这个论段虽然有些忽略了实力等客观问题,但作为正史的存在,这个论段也充分的证明了古人对于此二物的重视。

第四,通过实际行动争取关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周平王东迁以来,依然拥有上洛盆地等不小的领土这份领土,这些领土非常肥沃。但这些领土却非常不稳固。原本周王朝握有函谷(函谷关)和制邑(虎牢关)两关,只有关上两关,周王朝便可闷头发展。但由于镐京之乱,秦国借故抢占函谷,郑国从虢国手中接管制邑。这便让周王朝成了一只赤裸裸的肥羊,虽然土地肥沃却无法保住国中所产。这也是为什么郑国可以轻易割走王畿之地的麦子,周王朝却不能贸然出兵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郑庄公的敲打或动作如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对于刚刚登基的周恒王来说自然是一笔不小的政治财富。这笔政治财富甚至可以让周恒王比他的祖父周平王更有权势和声望。可以让周恒王成为卓王朝的中兴之君。

面对着如此之多诱惑的周恒王,在未登基之前,放任周王朝的朝堂之上,让虢国公代替郑庄公的言论又一次开始抬头。虽然最终虢国公依旧没有取代强势的郑庄公,但周王朝却在周恒王正式登基之后给了虢国公封赏作为安慰。

就这样明面上郑庄公借着拥立之功依然是周王室最信任的臣子,但实际上面对着周恒王日渐冷漠的态度和其他国家向周王室的靠近的举动。郑庄公隐隐可以感觉到了那来自周恒王的危险气息。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大叔余祸

除了周恒王之外,在郑国的东北方还有两个窃喜的人—州吁、公孙滑。

公孙滑是共叔段的儿子。当年京城大叔共叔段在郑国谋反,虽然这场所谓的谋反飞快的被镇压并处理了共叔段,但共叔段的党羽却并未完全剪除。这些人推举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为领袖,盘踞在郑国的东北部与卫国的边境处共地。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共叔段报仇,辅助公孙滑取回其父的东西。

州吁是卫国庄公之子,甚为卫庄公喜爱。州吁与共叔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样为庶子而非嫡子。故而在共地州吁和共叔段相交甚欢甚至结为死党,当然这段历史在《左传》中并未提及到的是《史记》。

卫国在庄公时期州吁因为特别喜欢打架,所以卫庄公便让州吁在外统兵打仗。通过这段经历,州吁与军方头领有了很深的情谊。等到卫庄公离世,州吁的弟弟卫恒公继位。与兵权多有交集的州吁便成为了卫恒公最大的障碍。

不知是因为卫恒公宅心仁厚还是因为卫恒公需要将州吁与国内军方势力剥离,总之卫恒公足足容忍了州吁两年之久去除了州吁职位。

明面上失去了军方助力的州吁并没有选择在卫国首都做一个富贵闲人。他来到了卫国的西南。州吁在这里招兵买马,积蓄力量意图成就大事。

正在这时州吁发现了一支强大的力量,以公孙滑为首的共叔段党羽。这是一只让人不能不动心的力量,毕竟共叔段的势力在最鼎盛的时候占有着整个郑国。狡猾的州吁并没有选择直接去把这只力量整合到手中,而是与这支力量合作。

于是以公孙滑为诱饵,州吁成功的钓到了卫桓公。鲜有军事经验的卫恒公以为有了共叔段势力的全面支持,以解放者的姿态进攻郑国应当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于是,卫恒公挥兵南下。

当恒公派遣的卫国大军冲进郑国时,没有夹道相迎的共叔段势力,也没有如入无人之境的美景。有的是强硬的郑庄公和郑国大军。

郑卫之战的结果是卫国大败,卫恒公在军方的势力大大受损。与此同时郑庄公也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国力受损。

在郑庄公看来这是来自卫国的敌视,但其实者来自于共叔段的复仇,但其实来自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国的东北部真的很不稳定。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苏秦

远交近攻

在如此外有仇敌,内有动荡的情况下,一般人可能会选择服软并暂停扩张,谋求暂时的和平。但郑庄公却并未如此。他选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疯狂的举动—远交近攻。

这是一个在战国末期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词语。它的创造者是张仪。在当时,中国的形势已经基本明朗具备统一中国实力的只有战国七雄,而在七雄之中又以秦国实力最为强大,在函谷关肴山以西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为了能抑制秦国的扩张,肴山以东的六国绞尽脑汁,最后在辩士苏秦的努力下六国决定抱团取暖共度危局。

于是六国共同西征秦国,虽然劳师动众却也确实把秦国的势力赶回了函谷关以西,这就是所谓的合纵。

而秦国面对这样的形势并没有向六国全面妥协达成和平。它用了另一种方式,与不与自己有边境交接的齐国联合,鼓动齐国与自己一起称帝,号称东西二帝,并约定一同瓜分其余五国。然后挑选其余五国中与自己最近最积极的魏国一顿猛揍。这种与远处国家联合,然后进攻近处国家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连横,又被称为远交近攻。

而在转过到来前约300年前的初秋初年,郑庄公面临着一圈心怀鬼胎的邻居,他也选择了这种方式。真是不知道是否苏秦当年制定政策的时候有参考郑庄公的行为。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左传》

“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郑伯之车偾于济。”—《左传·隐公三年》

在《左传》中,这个行为被记录了下来。就在鲁隐公三年的冬天,郑国的周围除了正在与蛮族争夺领地的晋国和行为低调的鲁国,其余的强国都对其虎视眈眈的时候,郑庄公竟然离开了郑国出使齐国。

此时的齐国虽然已经是东方大国,但在其背后还并不是广袤而而安全的大海,而是颇具威胁的东夷各国。齐国希望趁着中原乱局消灭东夷各国,但此时鲁国、卫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平静无战事,如果齐国贸然调动兵马东征,难保两国是否会剑指齐国。那么要如何牵制住齐国的东方大国呢?一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国家跃入了齐国的眼帘—郑国。于是齐僖公亲自迎接郑庄公的使团,两国会盟于石门。

两国缔结盟约,对于郑庄公而言这就意味着卫、鲁、宋等国正式被围在其中,郑国瞬间从被包围者变成了包围者。虽然在更多人看来这不过是郑庄公懂得自我安慰。毕竟郑国的力量并没有凭空增强分毫,敌视郑国的力量也没有骤然减少分毫。但大家都明白,其实郑庄公的行为是真的有很大意义的。

无论齐郑结盟是真是假,郑国和齐国之间的这些郑国的敌人在对郑发动侵入或讨伐的时候都必须在后方留有足够的兵力以防自己掉入齐郑两国的陷阱。这就让反郑的势力大大削弱,同时齐国与郑国的结盟也让周恒王分化郑国与天下诸侯的如意算盘没法在打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反郑力量还不会知道的,但他门知道了另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郑庄公在与齐国签订盟约后出了意外,一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通意外。

精明强悍的郑庄公,在签订协议后在济水旁赛车,在最开心的时候翻了车。这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开车翻车,而是真的四轮马车翻倒,郑庄公被压在其下。

这消息很快传到了反郑势力的耳中,但不知道这是否是一场骗局,想要借此一举亡郑的人跳了出来,还被郑国狠狠地揍了一顿,之于这个国家是谁,就让我们慢慢往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