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家的自恋行为启示录

科技企业家的自恋行为启示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有没有明显地感觉到,一向来以谦逊、低调、兼容并蓄为美德的中国企业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恋”的一面。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论文中就提到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自恋行为;面对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阴阳怪气”,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朋友圈疑似回应“明年在中国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辞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之前,马云是国内知名的创业家、电商教主和段子手,还圆了电影梦与歌手梦;罗永浩曾在微博发出诸如“ 收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苹果并复兴它”的豪言……

互联网经济在中国兴起以前,自恋、高调似乎一向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格鲁夫等的标签。

在高科技领域,拥有“自恋”属性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相比较传统行业的企业家自恋行为更容易产生正面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技行业的企业家自恋,似乎利大于弊

所谓自恋narcissism,原本是希腊神话中对水自照、化为水仙的男神,比喻人对自己的迷恋。弗洛伊德则形容自恋型人格,他们往往追求权力和荣耀,渴望被崇拜,具有成功的雄心壮志,同时对自己的决策过于自信,忽视外界的评价。有研究表明,自恋也是领导者身上最常见的人格特质。

而如果我们将自恋型企业家锁定在科技领域,会发现几乎都给企业带来了正面效应。

从营销效果来看,以埃隆马斯克为例,这位“硅谷钢铁侠”可算是自恋狂中的佼佼者了,极为擅长“语不惊人死不休”,曾经发出过多次AI毁灭人类警告,宣布移民火星成立国家,又或表示交通过于拥堵我们要到地下发展,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半机械化等等……在社交媒体频频露面,还曾到电影里客串自己。

尽管很多时候马斯克所说的都并不具备可行性,比如他的脑机接口项目就被许多科学家认为“一个字都不同意”,但这却并不妨碍每一次发言都能吸引全球媒体的注意,也让旗下公司如特斯拉、SolarCity、SpaceX、Boring、Neuralink、OpenAI等广受关注。换算成媒体版面费用,节省了多大一笔宣传费啊,并且一路拿到融资。连年亏损的特斯拉也一跃变成了北美市值第一的汽车公司。

从企业管理上,尽管“自恋行为”可能会遭到员工和外界的诟病,但回过头来人们也发现,正是这样的人带领企业完成了重要的战略转变。

比如曾经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英特尔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本人就非常偏执和自恋,认准目标后不接受反驳,也让他遭到了很多员工的怨恨。1984年,格鲁夫被《财富》(Fortune) 评选为全美最坚强、粗暴的上司。这也不能改变,将英特尔带出DRAM泥潭、赢得CPU微处理器市场绝对地位的过程中,正是格鲁夫把握住了方向,坚持自己的决策,以绝对的自恋和执着让英特尔能够战略转型、战胜对手。

麦考比就在《自恋的领导人:难以置信的优点,难以避免的缺陷》(Narcissistic Leaders: The Incredible Pros,the Inevitable Cons)一书中提到,GE前CEO兼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沃尔沃前CEO佩尔·吉林哈默,都属于自恋型领导人,而麦考比认为这些人都推动了各自公司的发展。

论到对竞争对手的打击,对自身的自信(自恋),乔布斯可说是典型代表了,他曾经在各种公开言论中嘲讽苹果的对手们,说他们平庸、邪恶、缺乏品位。而中国多位以乔布斯为偶像的企业家们,也都曾在其巅峰时期有过惹眼的自恋发言。前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曾经就有句名言,“我的人格力量远胜乔布斯”。

科技企业家的自恋行为启示录

有意思的是,在科技领域中,企业家的自恋,更容易被解释成一种自信、外向和领导力的表达,并且往往能带来巨大的流量,起到营销效果。

反观一些传统领域的企业家,如果喜欢曝光自己的照片、出现在自家产品的宣传物料上、发表一些自恋言论,可能立马会让大众感觉本末倒置引起不适了。

难道科技领域有特殊的“免油腻金牌”吗?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

不自恋不成活:科技企业家的免油腻金牌

爱之奉其为“教主”、布道者,恨之斥其哗众取宠、心里没点AC数。但不管你怎么看,对于科技企业家们的自恋行为,至少都会关注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说什么,并对其中的创新或可取之处有所思考。

有时,拥有一点诸如“自恋”这样的不良人格特质,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可能利大于弊。

就像是足球这样的团体对抗比赛中,教练的排兵布阵完全因比赛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决定换上一个高大前锋或加强中场时,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破门和获胜的可能性,而并不能肯定一定进球和进几个球。而企业家“自恋”同理,拥有一个自恋的企业家或管理者,可能是为了增加竞争获胜的可能性。

在企业活动中,领导者的“自恋”价值主要体现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主动创新,规避风险。

一方面,CEO越自恋,企业在尚未得到验证的新技术上的投资就会越多,也会越早。可在一项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行业的111位CEO的研究发现,自恋性的CEO更希望引人注目,更愿意制定宏伟而有活力的战略,更愿意采取大胆的购并战略,从而在企业绩效上也更容易大起大落。

比如蒙桑托公司CEO罗伯特·夏皮罗预见到基因工程给农业的革命性影响,冒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转基因食品,公司转型为生命科学公司。这种主动创造游戏规则、较强的创新意识,对于科技企业持续引领技术方向有着正面导向。

此外,科技领域CEO们即便不想自恋,可能也需要出来“赚吆喝”。有时可能与其本性无关,只是“CEO”这个企业品牌产品的宣传策略,也就是“人设”而已。董明珠就曾解释自己的“自恋”行为:“我是一个不希望跟别人争利益的人,但我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去争,这不是我个人的利益,而是集体的利益,这是我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自恋者应该都有一定的自恋资本,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围绕产品主线来设计营销结构的好方式。

因为高科技市场营销最核心的风险之一就是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而参与市场交易和转化的实际成果和项目数目每年会以几何倍的数量增加,阻塞产业化市场的正常通道,信息严重不对称,投资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项目,造成市场失灵。而且高科技产业中各行业多是新兴行业,在供应链中也处于不利地位,强烈需要建立公众认知度。

显然,一个自恋型领导能够凭借略显夸张的言行来向外传达出企业的核心产品与主张,在内部组织灌输希望、鼓舞士气,在外部将流量转化成优势之一,帮助形成目标市场的领先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马斯克的星链项目,与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同样都是建立太空互联网,一行公司最终迎来了破产命运,普遍被认为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市场,投入了错误的产品”,尽管其代表了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但仅凭技术的优势并未能保证市场的胜利。而星链的成功显然与马斯克个人的“画饼”能力密不可分。

西方学者把高科技产业称为“高速度”产业,在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或者危机时,自恋型人格的坚定、执行,恰恰与人们对领导者特质的认知是吻合的。

科技企业家的自恋行为启示录

2.追求极致,产品为王。

“自恋”的人也是追求完美的人,这在“产品至上”的科技工业界,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加持。乔布斯的前女友Tina就认为他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乔布斯传》作者的采访中,她认为“让乔布斯变得更友善,或者劝他别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就像期待一个盲人可以看见世界一样”。

但也正是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