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1、

我一直有意地对女儿进行历史训练。

可能有些人觉得,历史只是众多文科学科中的一门,只是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修养而已,似乎派不上太多实际的用场。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但是我认为,历史学是一个人应该接受的基本训练,是帮助人的通识体系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正是在系统的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在分析事实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并理解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不同事实,最终与他人达成共识。

也正是出于这种信念,我一直对女儿的历史启蒙非常重视。从女儿一年级开始,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思考深度以后,我们便开始了亲子历史精读历程。

从开始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已经精读了世界历史和大部分的中国历史(讲到明朝),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我们精读中国历史的过程,下篇文章着重介绍世界历史的精读。

2、

我们的时间安排是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就是原来的亲子英文故事时间。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一直非常重视每天晚上和女儿的这段亲子学习时间,一开始安排的是亲子英文阅读,自从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我还一度迷惑这段时间怎么利用,现在好了,刚好替换成历史启蒙。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我们的教材用的是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配合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历史地理绘本》,中国历史概要表》,还有一张中国地图。

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很多人喜欢的一套儿童历史启蒙读物,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不像市面上其他的历史书一样,没有生硬的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导入孩子的思想中,而是试图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

另外这套书无论在取材结构和叙述上都比较流畅,有比较清晰的脉络,前后有呼应。缺点是缺少对于事件或者人物详细的叙述,需要家长补充一些细节。

所以我又引入了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两套书取长补短,配合着讲。

至于美术史、地图和纪年表的引入,是希望孩子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希望孩子接触的信息是丰满的,是立体的,在启发兴趣的同时真正达到提升认知的作用。

每次给孩子讲故事,我都会提前做好功课,事前预习一下一个朝代的整体内容,确定脉络,斟酌精讲和省略的部分,对于我感兴趣(没错,是我自己)的内容还网上查资料,做好整体梳理和细节的准备,并在以便在讲故事时不照本宣科,吸引孩子的兴趣。

3、

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孩子一边看陈卫平的这套书,一边看她的《漫画中国历史》,会根据我的进度,自动更新到对应的朝代。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所以这半年,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小家伙都会主动补充她看到的细节,然后和我讨论,比如最近讲明朝,在和我讨论朱元璋时,女儿说他是一个多疑、下手狠杀人多的皇帝,并举出具体的证据,这就是她通过阅读自己得出的一个结论。

孩子不仅增加了很多历史知识,慢慢形成自己的认知脉络,而且也体现在平时生活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和看待问题的眼光上。

孩子的生活圈子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而女儿越来越能够成为那个创造共识的人,人际关系也管理的很好。小朋友觉得女儿比较讲道理,能接受她的一些看法和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这和她能够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具有相对成熟的眼光和心胸有关。

这种本能,就是历史体系的训练和家长长期引导的结果。孩子长大后有批判性的思维、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创建新说,往往要从这样的本能开始。另外,能够理解、说服他人,与别人达成共识,也常常要从这样的本能起步。

4、

怎么引导孩子去读历史?

一、培养兴趣为先,先易后难

对孩子来说, 学习历史最好是从历史故事入手,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家长要预先做好功课。是照本宣科的读书?还是家长理解揉碎了以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给孩子讲故事,方式不同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长讲的动人,孩子才会真的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产生兴趣。

家长把孩子引进历史的世界,通过共同的学习,提升孩子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加强亲子联系的纽带,这也是亲子启蒙学习最大的魅力。

二、注意历史的纵向横向关联 ,立体化的学习历史

虽然是从故事起步,但是读历史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读。碎片化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有体系的学习的原因。

单个的历史故事就像是一个个散落的珍珠,而讲诉的脉络,就是那一根将珍珠串成项链的主线。

读历史要前后延展,搞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后有呼应,有比较和对照。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也就是要有世界意识。阅读的范围不要只停留在中国历史方面,对世界历史也要有所有了解。 这个我会在下篇文章中进一步阐述。

另外,家长可以尝试使用主题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使用纪年表、地图等帮助孩子定位。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入地理、美术和建筑等相应的概念,丰富孩子的认知。

我会带女儿会在地图上标明相应朝代(比如春秋和战国)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看美术史上相关的艺术作品,还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的相关展厅去看当时的器具用品。

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我怎样带领女儿系统学习中国历史

比如讲到夏商周的时候,就可以去看看当时的青铜器;汉朝以及南北朝讲完可以看看当时的雕塑。这都是家长可以利用的资源。

四、培养孩子批判性的思考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有思辨的意识。立场不同,时代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我们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理解问题,鼓励孩子进行思辨。

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只是带着孩子记住几个朝代和人名,在分析事实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批判性的思考问题,理解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不同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历史启蒙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父母先去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才能够引导孩子发现历史中有趣的故事,才能够从历史中学到智慧。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