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并称白菜的三大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部分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大白菜大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危害症状、病害流行特点与防治技术。

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一、发病原因:

白菜病毒病可由线条状的芜青花叶病毒、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和杆状的烟草花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菜的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芜青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飞虱吸食植株汁液接触传播,机械损伤和农事操作也可能会使病毒在田间扩散。

二、危害症状:

白菜在各个生育期都能感染病毒病,苗期感染时,心叶呈明脉或叶脉失绿,出现花叶、叶片皱缩不平,叶脉有退色或条斑。成株期感病时,叶主脉扭曲,叶片皱缩不平,质硬而脆,黄绿相间,植株明显矮化畸形,叶脉上也有坏死斑,根系不发达,剖病根呈黄褐色,严重时不能结球,叶背主脉出现褐色条纹或黑色坏死斑点。重病株生长停滞,不能包心。外观僵硬扭曲,皱叶簇生成团,俗称“孤丁”。种株然病时,花薹抽出缓慢,且薹短缩或花梗扭曲畸形,植株矮小,新生叶出现明脉或花叶,花蕾发育不良或花瓣畸形,不结荚或果荚瘦小,发芽率降低。染病后期或重病株呈“龙头拐”状,叶片表现浓淡相间的病斑,卷曲、皱缩、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全株矮化僵死,球叶皱缩不平,多布满灰褐色坏死的小斑点。

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三、病害流行特点:

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根系发育受到抑制,地上部分朽住不长,寄主抗病力下降,缩短病毒潜育期。春秋两季蚜虫发生高峰期与白菜感病期吻合,并遇有气温15-20度、相对湿度在75%以下容易发病。一般播种期早的,侵染愈早,发病愈重,危害也愈大,特别是幼苗期7叶以前土壤和气温高、干旱最易染病,后期受侵染发病轻。与十字花科蔬菜邻作地块,病毒病也能相互传染导致严重发病,另外不同的白菜品种对病毒病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

四、防治技术:

由于还没有可以普遍适用的抗病毒病药剂,所以目前针对白菜病毒病的防治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首选的防治方案要从灭蚜、栽培管理等方面综合进行。栽培时要避免与十字花科植物连作或邻作,合理轮作,可选用有拒蚜作用的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簿膜、铝光纸保护幼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作底肥,高垄栽培,通风透气,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带出田外。在田间病毒病发病前期,可选用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50g/亩,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0g/亩、或8%宁南霉素水剂10g/亩、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20g/亩、或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00g/亩,以上药剂每亩兑水30kg进行喷雾防治,施药时要结合用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飞虱,每周施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预防白菜病毒病的发生。

白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关于白菜病毒病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种植白菜的农民朋友能有帮助,本文对大白菜病毒病没有介绍到的,请打家流言补充并点击关注,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