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黛为何共读《西厢记》?共读对二人有何意义?

leeaniu


许多人都爱读《红楼梦》,也被这本奇书深深的影响着。但是其实,书中的人物也被其他的文学作品影响着,比如《红楼梦》的主角林黛玉和贾宝玉,就被《西厢记》深深的影响着,在剧版《红楼梦》中,宝黛一起在树下读《西厢记》的画面成为经典的一幕。那么《西厢记》以及《牡丹亭》这类书对林黛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对于林黛玉这种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活,性格敏感又处于少女期的人,看了这些文字自然会受到莫大的影响。其实在古代《西厢记》与《牡丹亭》常被戏子们搬上戏台,贾母喜爱看戏,大观园里常常会唱戏,戏曲林黛玉倒也是没少看的,但是她第一次看见文字版的《西厢记》还是被震惊了,因为文字的魅力不一样,文字给她的冲击力大过戏曲。她的领悟性强,同情心重,看到落花也会流泪,春光易逝,红颜易老,这都是林黛玉从书中的诗句中习得的。

林黛玉小小年纪却多愁善感,这和她的个人的经历有关。她曾经也是林如海的掌上明珠,从小家里请的是一对一的家庭教师,受着良好的教育,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母亲的早逝,她十岁左右就开始寄人篱下,后来父亲也离世了。从此身边再没有最亲近的人,无依无靠,因此林黛玉比任何人都知道什么叫做成长,什么叫孤苦,世事的变迁,谁都无法预料,世事是多么会捉弄人。

其实在古代,就算是林黛玉读过书,闺阁中的小姐,也是无法看到那些闲书的。林黛玉也一样,因此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触那些书籍,她读的那些书也都是些正统的书籍,但是贾宝玉却不一样,他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些读物,就欲罢不能,摒弃了那些正统的书籍,宝玉把自己喜欢的书与黛玉一起分享,两人心意相通,可以相互理解,其实宝玉敢让林黛玉看这些书,因为他懂林黛玉,而林黛玉也懂他。

也正因为他们两个人有默契一起看《西厢记》,这些书与林黛玉从前学习的诗经和四书不同,它的冲击力更大,描述的是一种她从来不曾想过的生活。它对林黛玉的震撼是无穷大的,书中的世界和林黛玉所处的大观园不同,是可以去争取,也可以有团圆的。从前的人不能过问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婚事都由长辈决定。对自己的婚姻听之任之,才是大小姐的风范。若是违反了,反而有失体统。身为大小姐,林黛玉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婚姻,尽管她有着一点点奢望,也隐约知道那是她自己的人生,但是还是没能摆脱传统的束缚。

但是像小红这样的丫鬟,反而没有了顾虑,可以和贾芸眉目传情,甚至是传手帕。这让林黛玉看到了一种可能性,自己也是有可能去争取的——还有一种争取的可能,有些东西自己可以去奋力一搏。自己想要得到的爱情,还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听之任之,也有人在努力奋斗着。不仅是文字的美丽打动了林黛玉,还有书中的主人公,虽然她是个薄命女子,但是红娘愿意为她牵线。她有母亲,也有兄弟,还有心爱的人为她失眠。她给了林黛玉一种美好的幻想,使她向往幸福——因为她知道了幸福。

林黛玉对贾宝玉肯定不会没有想法,但是她习惯把想法悄悄地藏起来,因为她个人的性格和她从前的际遇,她不敢期盼什么,只好悄悄的收好自己的心意。尽管两个人都互有意思,但是由于在旧社会里,没有人能把心意说出口。他们俩都是大观园的人,怎么样也无法挣脱命运,不管书里说了什么故事,其实都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但是通过这两本书,林黛玉明白了世间还有那样的女子,还有那样为爱情而争取的故事,还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可能,还有一种幸福在等着,原来书中的人可以把情看的如此重要,原来世间的有情人还可以有这样美好的结局。


V思维视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确实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画面。

然而,在楔子中,开卷就告诉读者,小说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的一段故事。因此,对共读西厢(书中写的是《会真记》)这个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就必须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看看这个画面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真事没有。

幸亏在小说的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有一个流水账式的时间记录,当我们把这个时间记录的脉络捋清捋顺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浪漫的画面背后,是一个腥风阵阵,白骨累累的翻天覆地的惨剧。

下面我们不妨对这个时间记录进行一些梳理:

在宝黛共读“西厢”的二十三回,书中写道:“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浣,即中旬。“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指的是三月十一日,还是三月中旬的那一天呢?暂且不作定论。这天除了宝黛共读“西厢”外,至第二十回,还是这一日,宝玉和贾琏踫见了讨差事的贾芸,随后贾芸从醉金刚倪二那里借得了十五两三钱银子。这是笫一天。

笫二天贾芸用借来的银子买来冰麝,送给凤姐后,在外书房见到丫鬟小红。

第三天,贾芸从凤姐那里获取了在园子里栽树种花的美差;小红替宝玉倒茶时提到,“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接着被提水回来的秋纹、碧痕“下流”“巧宗儿”地骂得“心内早灰了一半”。

第四天,已是第二十五回,宝玉闷闷的“装着看花儿”,远远地看见了倚在栏杆上出神的小红;闷闷的小红在去潇湘馆取喷壶路上,则远远看见了种花的贾芸。

第五天好象被隔了过去,又好象是着重地在写这一天,因为这里的文字写得有点蹊跷而模糊:

“展眼过了一日,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薛姨妈同凤姐并贾家几个姊妹、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

“展眼过了一日”,是指隔了一天,也就是到了第六天,可下句的“原来次日”,就令人费思量了。这个“次日”指的是第六天的次日,还是第四天的次日呢?

应该是第四天的次日,即“过了一日,原来次日”指的是,到了第六天,再回过头来补写第五天;而不会是第六天的次日,因为这天多人去给王子腾过生日,如果是第七天,就应该写作“展眼过两日,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岂不简洁明了!而之所以绕上一个弯子,说明第五天有一定的重要性。

这一天,从王子腾家“至晚方回”,在王夫人的住处,贾环因为吃宝玉和彩霞的醋,“把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满屋里众人都唬了一跳。”“只见宝玉满脸满头都是油“,“左边脸上烫了一溜燎泡出来”。

第六天,即“次日,宝玉见了贾母,虽然自己承认是自己烫的,不与别人相干,免不得那贾母又把跟从的人骂了一顿。”

下面又是“过了一日”,这次是真的隔过了第七天,而写第八天:

“就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进来荣国请安。”分别见了宝玉和贾母之后,踫上了赵姨娘,在赵姨娘处两人一番盘算,设下毒计。

(马道婆)

第九天,突然之间,“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中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后来,中了魇魔法的“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

从宝黛共读西厢(《会真记》)的“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繁繁简简、紧紧松松地至此,连续着进行了九天的描述,而这个第九天的“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似乎就是最后的一种结果。

这一天,究竟是那天呢?

按书中所写,三天后跛脚道人与癞头和尚来为二人治病时对贾政道:“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第二十六回开始就写道:“话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伤痕平复。”这一天小红与贾芸“蜂腰桥设言传心事”;宝玉见黛玉“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宝玉还被骗到薛蟠那里看薛蟠闹了个关于《春宫图》作者叫“庚黄”的笑话。

来到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

这样,三天加三十三天再加一天,是三十七天,从四月二十六日向前推三十七天,结论是,宝玉中魇魔法的那天正好是三月十九日,而这就是从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至第二十七回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这五个章回所隐藏故事的重点:对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大一统的明朝灭亡进行悼念和祭奠!

并且,我们还可以把书中的两个节点描写,与历史作一个对应:

宝黛共读西厢那天,是“正当三月中浣”的三月十一日。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这一天,李自成的起义军渡过黄河后,占领了宣府。

书中把第五天写得蹊跷而模糊,宝玉脸被烫伤,那是三月十五日,起义军占领了顺天府(北京)北边的居庸关,兵临城下。

而在宝黛共读西厢后,黛玉听到了《牡丹亭》的戏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黛玉心中所感是:“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所谓的“好文章”,是隐言那些戏文,在此书中“另有文章”;所谓的“趣味”是令黛玉落泪的“趣味”:前两句中的“姹紫嫣红”实是隐喻朱明王朝,意即原来的朱明江山,在满清的铁蹄下已经成为断井颓垣;后两句上句的“良辰美景”实为“伤怀日,寂寥时”,对应的是《红楼梦引子》中的“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下句的“谁家院”,让人想到的是骆宾王“讨武曌撽文”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意即那些“赏心乐事”如今只属于夺取天下的满清。

接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申出的是:怎教这大明江山,一去不还。因此上“你在幽闺自怜”,你只能躲在幽寂的角落独自伤悲。“水流花谢两无情”,一切变为过去是那样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南唐后主当年的悲叹,如同《西厢记》中的“花落流红,闲愁万种”一样令人感同身受,怎不使黛玉“站立不住”,“眼中落泪”?

这一切,也正是第二十七回,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的真实感情体现。

在第二十六回,宝玉被骗到薛蟠那里聚会时,薛蟠言说:“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

这句话暗指的是,崇祯帝自缢四十四天的两个结果:

一是1644年农历五月初三,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了北京;

二是,薛蟠把“唐寅”误说成“庚黄“,乃是暗隐1644年五月初三清晨庚寅之时,朱由崧开始举行仪式,宣布监国,随后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


龍乡红楼


西厢一梦埋情种,红楼夜半结珠胎。前世木石虽有盟,金风玉露是无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