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清朝盛行文字狱,文人对于当时的政事记载多有顾虑。明朝女中豪杰毕著,夜袭清军营夺回父亲尸首。清朝文人并不敢记载这样的故事,但是又不想让女英雄的故事失传。一些小说将毕著夜袭清军营的故事,嫁接成毕著父女与农民军对抗的情节。

《熙朝新语》中将此事的错误部分纠正过来,这才向世人呈现了故事最初的模样。《熙朝新语》中记载,“著父剿流贼阵亡,尸为贼所得。众议请兵复仇,著谓请兵则旷日,贼知备,即于是夜率精锐入贼营。”

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毕著,字韬文,安徽歙县人。毕著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擅长击剑,精于骑术,能拉硬弓。毕著生于明朝末年,战乱纷飞的年代。毕著父亲是明朝守将,小女子也有报国之志。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毕著才刚刚20岁,与父亲一起镇守蓟州(天津市辖区)。

这一年也是崇德七年,努尔哈赤第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征讨明朝。毕著与父亲所守的蓟州是清军南下必经之地,毕著父亲奋力剿杀敌寇却被清军杀死,连尸首都被清军所俘获。

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爱新觉罗·阿巴泰早年就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征,在其弟弟皇太极即位后,阿巴亥参加了一系列对明朝的征战。北京以北的战役他几乎都参加了,这真的是一员猛将。但是崇德七年阿巴泰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这是他首次以主帅身份南下讨伐明朝。

毕著父亲麾下的将领认为清军实力太强大,不如请求援兵来复仇。毕著却认为等待援兵的时间太长,清军反而会有所准备。清军打了胜仗必然会骄傲不已,因而会放松警惕而大庆胜利之宴。毕著说此时以袭击战术攻入清军营,必能取胜。

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事情果然如毕著所料,毕著率众人偷袭清军营,清军正在饮酒庆贺。清兵惊骇之间,毕著已经刀起头落。清军溃散四下逃窜,却因踩踏而伤亡惨重。毕著趁着清军大乱,抢回了父亲的尸首。《清史稿》记载,“阿巴泰奏自墙子岭入克长城,败明兵于蓟州”。

明朝督师听说后上书崇祯皇帝,请授毕著官职来嘉奖毕著的忠勇。然而毕著以守丧辞谢,毕著携父亲尸首南归,葬于金陵。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时刻,吴三桂都在给自己找退路了,没过两年吴三桂就降清了。

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毕著葬父后,就嫁作人夫了。毕著丈夫名叫王圣开,是一位平民百姓家的小伙子。毕著与丈夫隐居在苏州,过着普通的百姓生活。毕著归隐后,裙布钗荆,再无往日的忠义勇气。有诗曾赞“梨花枪万人无敌,铁胎弓五石能关”。

毕著自己写到“相期智勇士,慨焉赋同仇。蛾贼一时净,万年固金瓯。”毕著鄙视清军如“娥贼”,盼望明朝能“金瓯”。那也不过是期盼罢了,就连毕著自己都没披挂上阵。崇祯皇帝用将多疑,明军也各怀鬼胎,毕著真上阵了也不过是和其父亲一样的结局。

父亲被清军杀死,女儿夜袭清军营夺父尸,明朝女豪杰葬父后归隐

毕著被赞“忠孝义勇兼而有之,可谓奇女子矣”。明朝女子都能杀入清军营,何况是明朝男子呢!若是崇祯皇帝能强硬些,明朝大将都学学毕著的能耐,明朝还可能有一线生机。可惜在崇祯皇帝的多疑下,滥杀良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词话今史

编者:词话今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