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相互保两天下架——为什么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眼红保险

​在支付宝上线”相互保“并收获大量口碑和1800多万会员后,11月13日,京东金融和众惠相互联合推出了一款与相互保高度相似的保险产品——“京东互保”,同样也是0元加入,而且保额达到了33万元,年龄限制也允许了51-70周岁的人群也能加入。除保障涵盖100种重疾外,还包含30种轻症,保障更全面。很显然,京东互保比阿里相互保更具优势,据统计上线仅一天会员已超过3000人。因为对用户而已,这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加入。

京东相互保两天下架——为什么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眼红保险

京东相互保两天下架——为什么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眼红保险

然而来势汹汹的优势产品,仅仅2天时间就下架了。因为被监管约谈。在事后分摊,管理收取,偿付能力,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可能成为监管的关注重点。

相互保”是新的保险形式,现阶段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京东互保的出世更是汲取了“相互保”的经验,直接跨过了争议部分极速推进,但也有人质疑,京东互保分13档定保费的做法是否符合相互保险的本质?

在外界看来,京东推互保产品的原因很简单,流量红利,以及可能给一直势弱的京东保险带来的逆袭生机。截至15日,上线一天的京东互保已有3334人加入。与此同时,推出近1个月的“相互保”已有超1850万人加入。

无论是“相互保”还是“京东互保”,都是相互保险在回归本源上一步一步靠近的新尝试,但这类产品的核心主要是在风控上,“京东互保”在后续的用户和理赔的风控能力上尚未披露更多数据能力和信息,而产品的广泛推出之后的修复和变化亦值得进一步关注。

京东相互保两天下架——为什么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眼红保险

大公司这几年,都在着手布局卖保险,你可能发现打电话卖保险的人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多有名气却本来和保险关系不大的公司,纷纷操起了类似的行当。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时代的趋势,互联网的趋势,而且这些公司已经崛起,成为了流量入口,成为了消费者集中地,他们即将成为成为保险中介里的龙头公司,要抢占销售利润。

撇开所有大行业背景来看,单纯从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来看如今的市场格局变化,就了解了为何大巨头都在积极开拓这个市场。

这几年,做出口的在阿里上养成了在阿里买海运险,有汽车的养成了在淘宝上买车险,打开支付宝后台,还有各种各样关于养老或者其他的保险类目。作为一个年轻人,支付宝是平日常用的软件,每次消费付款之后都收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保险优惠信息,在消费习惯里就给与我们用户养成了这样的消费习惯。

同时各个大的互联网平台又是有巨大的流量入口。我们平常经常接到电话推销这个推销那个,接到保险信息更是立马就挂了。这个是由于电话销售是很难给消费者养成接受讯息的习惯的,互联网入口的信息传导,更接近人们自主选择,筛选咨询的习惯,人们总是更愿意自主的来判断哪个更适合自己。接到电话那头在推销,真的头都大了。

京东相互保两天下架——为什么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眼红保险

而当下的行业现状,我们必须看到保险金额逐年攀升的当下,也是各个公司看到的大红利,所谓无利不起早。也难怪当下的相互之间效仿的非常迅速。现在除了国内的保险,很多海外或者香港的保险也在向内地的朋友招手,这只能证明在保险这个行业里,内地的居民是非常有消费能力,并且需求旺盛的市场,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

在流量为王的当下,巨头做好销售利润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做好全局的部署,做符合监管的事情,以免造成面积太广的不良影响,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社会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