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李連英,不是李蓮英

1911年3月4日,晚清的大太監、伺候慈禧從生到死幾十年的大總管李連英病故。雖然一般人都以為他叫李蓮英,但無論是《皇清花翎二品頂戴內廷大總管李公墓誌碑》這樣的官方檔案,還是官員的正式奏摺,都只有“李連英”一種寫法。

之所以連《清史稿》這樣的史書也作“李蓮英”,實在是因為江蘇武進人許指嚴的憑空杜撰。許指嚴想象慈禧年輕守寡寂寞難耐,看到李連英這“玲瓏活潑之少年”,就給他賜名叫‘蓮英’,有意比之為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其實李連英顏值真的不行,宮女榮兒後來回憶“李蓮英是個醜八怪,驢臉,長下巴,大鯰魚嘴,編瞎話的人也不會挑選對象。”

大太監李連英,不是李蓮英

許指嚴自己胡亂YY本來不算什麼,但後來他被喊去幫著修《清史稿》,結果李蓮英這名字居然就堂而皇之地上了正史。以訛傳訛,流毒無窮。

其實李連英從八歲入宮到六十歲出宮,一生榮寵不衰不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因為他會做人:上能讓慈禧滿意,下能讓李鴻章服氣。

2

慈禧之所以喜歡李連英,是因為李連英辦事最讓她放心。

1861年,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祺祥政變,扳倒政敵肅順,從此開始掌權。三年後,十六歲的李連英被分去服侍二十九歲的慈禧。三年後,李連英就被封為二總管,在太監中地位僅次於大總管安德海。

恃寵而驕的安德海,兩年後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於濟南,於是二十一歲的李連英就升為大總管,直到六十歲慈禧病故後出宮。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李連英都是慈禧每天最親近的人。慈禧在朝廷上殺伐決斷,回到宮裡吃喝拉撒休息出行,一切事都交給李連英負責。

伴君如伴虎,而女人的心思更是難以估計。李連英辦事讓慈禧滿意,一是因為他事無鉅細都考慮得周全妥帖,慈禧甚至比自己操辦還要放心;二是因為李連英善於未雨綢繆,慈禧剛剛產生一個想法,他往往已有十個辦法供太后選擇;三是因為李連英既善於逢迎也善於馭下,平時不僅非常為他人考慮,也從不擺架子、不耍威風。

大太監李連英,不是李蓮英

以慈禧遊一次湖為例,只要慈禧在頤和園裡一動泛舟之念,李連英就是最忙的那個人。除了分派各路太監宮女準備龍舟、轎輦和隨船食物之外,李連英之所以辛苦,是因為一切他都堅持親力親為,必須親眼見過點頭,才算安排妥當。

等慈禧上了船,服務才剛剛開始。除開一隻大龍舟之外,還有多條小船在旁侍候。有伺候茶水的船、有供應御膳的船;李連英往往恭順地站在船尾,既等待隨時被召喚,也準備隨時召喚他的手下們。

慈禧一聲“傳膳”,李連英的時刻就到來了。兩隻小船迅速靠近龍舟,用搭板連接起來:一隻是上菜的船,一隻是撤菜的船。無論在哪裡,慈禧每一餐至少有一百二十多樣菜。這些菜被各就各位的太監們井井有條地搬上來,動或不動筷子又很快鴉雀無聲地撤下,猶如一隻精確的鐘表絲毫不差,而李連英就是掌握鐘錶的人。

慈禧在泛舟之際,李連英安排的是悠揚的笛聲和簫聲,偶爾伴隨一兩聲清脆的檀板;等到慈禧吃飯,李連英手裡的旗一揮,繁雜隆重的樂聲即響起,意味著太后的正餐如日中天、興隆昌盛;等到吃完,樂聲又轉為悠揚。

李連英在宮裡的外號是“佛見喜”。東陵馬蘭峪曾經給慈禧進貢一種梨,表面發黑,看上去完全沒有口感食慾,但吃起來卻又甜又酥又細又嫩。李連英就是這樣的一種梨。他外表絕不好看,但做起事來滴水不漏,深得慈禧賞識,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外號。

不放過慈禧可能挑剔的每一個細節,正是李連英的持身之道。慈禧要想過得舒服,就離不了李連英。所以本來清廷祖制是“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但慈禧硬是無視這條規矩,把李連英封為了正二品的總管太監。

3

但李連英之所以終生得保平安,實在還是因為他持身謹慎。在宮外的時候更是小心,絕非周星馳《九品芝麻官》裡李公公那副囂張跋扈的模樣。

1886年,李鴻章請旨說北洋水師已具規模,希望皇室親自視察檢閱。慈禧派了當今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視察,順便讓李連英陪同。

李鴻章心裡雪亮:太監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視察海軍,以清朝祖訓“太監不得干政”的嚴令而言,可謂破天荒第一回。如果說奕譞代表的是光緒,那李連英就等於慈禧的一雙眼睛。接待奕譞有成法可依,接待李連英卻麻煩:無論簡慢還是貴重,分寸都難把握。

此時正是李連英最紅的時候,但他卻出人意料地低調。出宮時,他把慈禧給他的二品頂戴換成了符合規矩的四品。在海船上,他不住給他準備的僅次於奕譞的豪華艙舍,而是住在奕譞的套間裡,謙稱自己絕不敢跟王爺和李中堂比。

白天,李連英站在奕譞的身邊,幫他拿著大煙袋,低眉順目一聲不吭;晚上,李連英預備好熱水要伺候奕譞洗腳,說:我平日沒機會伺候七王爺,現在請賞臉讓我盡點孝心。把奕譞感動得連連拱手。

一趟差出完回來,無人不讚李連英。慈禧高興他在朝臣前識大體知禮儀,而小太監們服李總管的見識:永遠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應該處在什麼位置。在最紅的時候最謙卑,是李連英最可貴的地方。

大太監李連英,不是李蓮英

宮裡宮外,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李連英的總管之位,而李連英的一切權勢都來自慈禧。太監的後臺一倒、自己很快完蛋的事,千年來屢見不鮮。所以慈禧死時,人人都在看李連英如何自處。

李連英把數十年來慈禧賞賜的七大盒珍寶,全部獻給新掌權的隆裕太后。他說:皇家東西不應流入到民間。奴才我小心地替皇家保存了幾十年,如今年老體衰乞求離開,這些寶物理應奉還主子。

太監無兒無女也無權勢,人到老年之後更是貪財——李連英非常清醒,所以不但全身而退,被感動了的隆裕在他死後還按大臣的規格賞下喪葬費2000兩。上位易下位難,李連英在宮裡就做得漂亮,出宮這一幕做得更是尤其漂亮。

4

出宮兩年後,李連英因為痢疾而病故。他要能再多活一年,就能親眼目睹大清朝的倒掉。他自己給自己一生的評價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平心而論八個字實在不算過分。後世影視把他塑造為趨炎附勢、擅權作奸的弄臣模樣,實在是高估了他。只是連帶著慈禧的惡名,李連英也必須要分擔髒水。

他並非生來就是太監。李連英原名李英泰,是家中的二子。李家祖上曾經在康熙年間中過舉人,但後代家道敗落,到李連英的父親李玉一輩已是貧困不堪。把聰明伶俐的孩子閹割送進宮當太監,當時本是貧苦子弟的一條常規出路。李玉幾次都要把李連英送去淨身,但母親曹氏總是捨不得:那個為孃的,願意讓親生兒子割掉器官去伺候別人呢?

很多年之後,大總管李連英在夜深人靜時,對著自己的徒弟回憶:

“父親只知道怎樣掙錢養家,把錢看得非常重,對孩子的感情比較淡薄,只有媽媽對兒子感情特別重。我自動請求淨身的時候,媽媽渾身顫抖,唯一的安慰是給找一個好的淨身師。”

家裡託關係,找了當時技術最好的淨身師小刀劉。淨身後李連英在家養傷一年,也是曹氏跟兒子這輩子談話最多的一年,她含著淚只是講:打人一拳,防人一腳的事,千萬不能幹;自己吃飽了,也要想著別人;但行好事,蒼天不會辜負好心人;不修這一世,要修你的來世。

李連英還記得離家的那一天夜裡,母親哭了一夜。李玉拉著排子車送走他,母親一路追著車子直到西直門,最後在九歲的李連英兜裡放了兩個煮雞蛋。多年以後李連英一閉眼,還彷彿在小刀劉的地窖裡,見一個滿臉粉刺疙瘩、扁平酒糟鼻的矮胖漢子在面前亂晃;一睜眼,還能依稀看到老母親,深更半夜傴僂著身子跪在香燭前。

大太監李連英,不是李蓮英

幾千年來,太監從來沒有好名聲,李連英自然也不例外。但就算李連英發跡之後給了母親再多的錢,都有些苦痛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據《宮女談往錄》記載,無論是貴是賤、是貧是富、是得寵還是受辱、是飛黃騰達還是藉藉一生,每一名太監都無比珍視自己那一點被臠割的身體,都會珍而重之地花大錢從淨身師手上贖回來,拿到父母的墳前,燒掉陳舊發黃的淨身契約,跟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哀號:

“爹給我的骨頭,娘給我的肉,現在我算是捧回來了,今天算我重新認祖歸宗的日子了!爹孃的血肉,當兒子的一天也沒有忘掉啊!”

朔風野火,紙灰飛揚,蒼老的聲音在空中沉浮,這就是太監的一生。即便大太監李連英,依然是這一生。

李連英死後葬在恩濟莊,墳墓在五十多年後被髮掘,頭顱被拋在大路上。恩濟莊是高級別太監的墓地,一般太監無緣進入。從明朝開始,無數無名無姓、無聲無息的普通太監死後都葬在京西海淀一帶,稱為“中官墳”。後人覺得中官是太監名號不好聽,又忌諱墳字,所以慢慢改了名,就是如今的中關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