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努力?经历无数“失败性努力”之后我才明白

内心的欲望,是一个人坚持付出努力的最强源动力。

在生活中,我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性努力”之后才最终明白这个道理。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各种方法、技巧。

我曾和大学同学约定,在某个月内坚持每天听写一篇BBC内容,若未完成,我付出111元罚金;我曾加入过一个写作互助群,约定一年内每周写一篇内容,若未完成,每少写一篇,罚25元;我曾计划过每周坚持3次锻炼、每天记录一条写作素材、坚持每天看书15分钟······当然若未完成,也没给自己设定惩罚条款······

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当然,全都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失败了。事后复盘,我发现自己在执行那些制定好的计划的时,无论是否制定惩罚条款,对我自己的约束都不够强。

但是我发现,有些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坚持,反倒每天“杀死”了我的大量时间:每天起床打开电脑,就会想打游戏,每天拿起手机就会想刷B站,每天上班到单位就会想看知乎······


为什么要努力?经历无数“失败性努力”之后我才明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后来我才发现,这种自律行为本质上就和自己过往的人生经验极度相悖,自然难以坚持。如果说自己曾在求学阶段取得过一些小小的成绩,那这成绩也是由“他律”带来的:高压的学习环境、时刻监督学习行为的老师、定期反馈学习成果的测试以及无时无刻都在帮助自己锚定位置的同学。

有朝一日,自己脱离了“他律”环境,原有达成“自律”的方式就会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商业机构精心设计过的娱乐方式,抢占个人的心智、精力、时间,自律自然会难上加难。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很好地做到了自律。抛开个体性差异,能够达成这一目标,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内心极度想要做成某件事。

无论什么方法、手段、技巧,核心都在于执行的人。为什么在部队里极度讲究士气,为什么企业里非常注重员工满意度,为什么班级里尤其注意学习氛围······很显然,因为人的态度、内心的欲望不同,反映出来的行为和最终导向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当我在制定各种提升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时,我其实漏掉了一个最核心的关键:抛开各种体面的原因,我为什么想要、必须做这件事?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理由,任何看似完美的计划都会难以坚持。


为什么要努力?经历无数“失败性努力”之后我才明白


这一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剖析内心最真实的欲望。因为任何提升自己的举动,都是一项先投入后产出的工程,在真正取得结果都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积累,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就是因为欲望不够强烈,倒在了路上。

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被取代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坚持的,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突出的成果。

所以,在制定计划、方案之前,认真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是否真的可以引发自己内心最原始的欲望:财欲、性欲、虚荣欲······

当自己找到了这么一个欲望点之后,坚持就有了归属,计划就有了落脚点,人生的成长才有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