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易中天《严嵩与张居正》

说起明朝,第一时间你会想到什么?是朱元璋对人权的蹂躏?还是朱棣靖难之役后的强盛?还是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又或者是奸臣如严嵩、清官如海瑞的为官之道?

很多史学家对明朝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痛心疾首,皆因这一段历史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实在不多,特别是明朝的皇帝。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认为:“明朝虽然驱逐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论其一代政治,清明的时候,却是很少的。”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而台湾著名的学者柏杨先生语气更为强烈,他在《中国人史纲》指出:朱元璋将现实走上一条更黑暗的道路,原因在于他绝对自私和愚昧的蛇蝎性格——他的后裔也具有这种性格:短见、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绝宽恕。

譬如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在位46年,年号嘉靖。这位嘉靖皇帝早期英明苛察、整顿朝纲,后期好道教,罢朝二十余年,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是一位霸道又偏执的皇帝。

在明朝的历代皇帝中,嘉靖皇帝不算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因为明朝的皇帝奇葩太多,但他绝对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否则不可能二十多年不上朝,还能把握住朝政的大方向。

因《百家讲坛》而为大家所认识的易中天教授近年来一直潜心写作《中华史》,最近他推出新作《严嵩与张居正》,在本书中,他另辟蹊径,为我们讲述了嘉靖皇帝的掌权史。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在易中天教授看来,嘉靖皇帝是最长袖善舞的,他之所以能控制住朝政,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有恃无恐,挟皇位施压诸臣。

纵观明史,明朝的皇帝虽然有多数是子承父位,但也有少数如景泰、嘉靖和崇祯皇帝或是兄终弟及,或是从宗族中选取一位合适的继承人。如在宗族中选择继承人,那么内阁大臣是最有话语权的。当初首辅杨廷和等大臣经过商议让十五岁的嘉靖做皇帝,当然是希望他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坐上皇位,然后诸事交给众大臣去做,皇帝只需要做个甩手掌柜即可。但是杨廷和等大臣低估了嘉靖的任性和倔强。

嘉靖虽然来了,但却不是以杨廷和等给他安排的路子走,因嘉靖对其亲生父母亲的称号问题与众臣持有不同意见,最后闹得嘉靖直接跑去求见张太后,明确表示愿意避位奉母归藩——他不做皇帝了,你们爱找谁做给谁做吧!年仅十五岁的嘉靖这一招着实厉害,将众臣吓得魂飞魄散,帝国已经确认了继承人,岂能轻易更改?最后大臣只能妥协,同意尊嘉靖帝的亲生父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

说到此处,易中天教授感叹道:这是个极端自私又精通权术的家伙,还确实具有当皇帝的天赋。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事实上,嘉靖的确是有恃无恐。明朝完全不同于宋朝,宋朝对士大夫格外的优待,以致于大臣跟皇帝吵架也不用担心被杀头,比如包拯就曾喷得宋仁宗一脸的口水。然而,在明朝,如果有人如包拯这般对待皇帝,早已人头落地。这些皇帝认为天下是朱家的,包括臣民和一切物质资源,皇家最矜贵,百姓则为糟粕,而且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臣子只能完全服从于皇帝的命令,除了某些皇帝因年龄实在太小或者十分无能而不得不听从大臣的安排,大多数情况下大臣根本就斗不过皇帝。嘉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一来源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二来嘉靖的确是精通权术。

第二步需用你时极尽宠信,不用你时弃之如敝履。

自朱元璋取缔了宰相制度将政权全部集于皇帝一身后,便另外成立了一个秘书机构帮助其处理日常公文,这个机构称之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职位很低,只正五品,通常是由其他职务上的大臣兼并担任。但是由于朱元璋的后代不是长于深宫就是长于妇女和宦官之手,他们没有如朱元璋的能力去处理朝廷事务,又没有宰相为他们分担,便只能依靠内阁,慢慢地内阁便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而内阁排名第一的称为“首辅”或“首揆”,权力最大。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扶持嘉靖帝上位的杨廷和便是当时的首辅,不过,嘉靖皇帝对这位有功之臣并不满意,原因是杨廷和从小受儒家教育,对于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肯变通,导致嘉靖皇帝时常恼火,因此,杨廷和并没有做得太久,很快就被人取而代之。之后陆续由费宏、杨一清、张璁、夏言、徐阶、严嵩等担任首辅,其中张璁、严嵩更是奸邪佞臣。

作为一名君主,应该尽量做到思绪严谨,遇事沉着,不露声色,而作为臣子,应该为民请命,关注民生、民事。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嘉靖朝中的君臣关系是什么样的?由于嘉靖的性格阴沉又反复无常,底下的臣子便以揣摩皇帝的心思为首任。皇帝德不配位,朝中便多是马屁精。如张璁在“大礼仪”事件中出力颇多,又懂得察言观色,嘉靖让他从一个南京刑部主事直接升为翰林学士,之后便平步青云,几年之间便做到了首辅之位,甚至在未做首辅之前便已赐给他两枚银章——如有密奏盖上银章直送圣上而不需要经过首辅之手,真的是极尽宠信。

夏言,同样靠揣摩圣意甚至逢君之恶而青云直上,更遑论严嵩这个奸邪小人(虽然严嵩外表爽朗,潇洒倜傥),刚更加会利用嘉靖皇帝的性格弱点来为自己谋权、谋利了。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同时,嘉靖还有喜新厌旧、自私自利的一面,需用你时极尽宠信,不用你时弃之如敝履。即使受宠如张璁、夏言,也是多次免职又复职,就像抹布用完就扔,扔了又用,张璁还能善终,夏言更惨,被判弃市。而严嵩虽然扳倒了夏言,他最终的下场也是惨兮兮——百万千万家财被抄家,儿子被斩首,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不是身败,就是名裂。——易中天《严嵩与张居正》


如果说嘉靖不知道他的大臣私下的小动作也就算了,可事实是,嘉靖对严嵩、张璁等人私下的伎俩知道得一清二楚,大臣们在朝堂内外的勾心斗角嘉靖更是洞若观火,但嘉靖却听之任之,任他们权力膨胀,直到最后他榨干某一大臣最后点剩余价值时,便找罪名将其一脚踢开,完全不管这个大臣是否有才能。

大清官海瑞骂嘉靖骂得好:二十多年不上朝,反倒任意怀疑甚至屠杀臣僚;听信术士谗言,却连亲生儿子都不见;与皇后分居,却在西苑仙丹。如此不君、不父、不夫,怎么配做皇帝?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笔者认为海瑞还应该加上:坐拥江山,却偏居一隅;手下能臣无数,却只重用奸臣小人。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嘉靖皇帝聪明善权谋,却刚愎自用、昏聩多疑、自私虚荣,白瞎了上天的眷顾。如此的为帝之道,他又如何能带领着明王朝稳定又快速地前进?他走的路必定是扭曲又歪斜的。面对这样的皇帝,易中天教授感慨道: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

嘉靖皇帝如此,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亦不遑多让,万历皇帝从万历十八年以后,到四十八年驾崩,三十年间只上过两次朝,比其祖父是有之过而无不及。从独断朝纲的到三十年不朝的万历皇帝,躲在深宫无声无息,阁臣不见,奏章不批,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所以,倒霉的也还是他的臣子张居正、申时行等人。以至于清人异口同声:“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坐拥江山却没能好好治理,精明的嘉靖皇帝被自己带入坑里了

随着万历的去世,新的继承人即位不到一个月便死去,朱由校接过接力棒,而这个时候,西方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王朝却如日薄西山,在风雨飘摇中勉强坚持了二十余年,在清军的铁蹄和农民起义军的双重打击下,终于于1644年灭亡。

易中天教授中书中问道:这一切是为什么?同时,他也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这一切源自于人性的复杂,但他绝不给他们随意贴上“昏君”的标签,而是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尽力还原历史真相。

易中天教授这本《严嵩与张居正》,读的是故事,看到的却是人生,将这本书吃透之后,我们除了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也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许,这正是笔者希望给读者带来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