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司馬氏在三國末期是如何建立威嚴,逐一吃掉三國的呢?

總體說來,分四步:

第一步,司馬懿政變成功,控制魏國皇室和朝廷大臣;

第二步,三司馬共同努力,滅掉魏國的地方反對勢力;

第三步,努力治理魏國,增強國力和威望,讓大臣和百姓都信服。表現成果,就是輕鬆滅掉蜀國;

第四步,發動六路大軍,浩蕩滅吳,完成全國統一。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三國歸晉

司馬懿雖然給後人的印象是老奸巨猾,可他到死也沒有想過稱帝的事情,不然,就算他自己沒做上,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總有一個可以做皇帝吧。那樣一來,就和曹操、曹丕一樣了。曹操沒做皇帝,但打下了基礎,等他死後,讓兒子曹丕就做了皇帝。但司馬懿的2個兒子都沒有做上,根本原因也不是他們倆不想,而是那時候實力還差很多。並非發動政變就可以獲得一個國家,他們控制的不過是一個皇宮,一個宮城。要讓地方所有的勢力都信服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曹操,公元196年就控制了漢獻帝,但他的兒子曹丕在24年後才獲得稱帝的威信和資格。這都是曹操給他做的鋪墊,24年,也是很久的。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公元249年成功奪權,251年去世的司馬懿,留給兩個嫡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是個很好的攤子,2個兒子都不簡單,至少都是高智商,他們緊緊把持朝政。奪權就是宮廷內部,那麼大的國土,還有很多地方軍,關鍵是魏國的臣民如何信服司馬家。司馬懿奪權後,反對司馬的人還是很多,而且能和他們抗衡的也還有,司馬父子是一步步的擺平他們,記住,需要一步步,而不是一蹴而就,因為誰也做不到。可惜,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也不過是給弟弟司馬昭做了鋪墊,幾年後他因為眼疾也死去了,司馬昭開始執政。兄弟倆經過了9年的運作,才把魏國裡反對自己的人全部消滅乾淨,著名事件就是平定淮南三叛,他們都成功了,皇朝上下,服司馬昭的人越來越多。不服的已經沒有什麼能量了……皇帝,也只有一個空殼了。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平定淮南三叛之後,魏國皇朝上下服司馬昭的人越來越多

公元260年,司馬昭弒君,猖狂到了最高點。但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和鍾會滅了蜀漢,蜀漢國至此徹底從地球上消失,這也標誌著大漢朝徹徹底底結束了,前後469年。蜀漢的覆滅也給司馬昭提了不少人氣。到這裡,其實三國的故事就算基本結束了,因為三國少其一。這樣一來,故事就簡單了,只有魏國和吳國了。兩國對峙,也就不是三國了。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蜀漢的滅亡標誌著三國的故事基本結束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大事件,就是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從晉王變成了皇帝,這個皇帝是魏國和蜀國合併後的皇帝,曹家江山也隨著劉家江山一樣,結束了。三家就剩下一家,也就是吳國了,對於新生政權晉國來說,皇帝司馬炎一個是先整頓內政,讓晉國新局面穩定,然後就可以一心一意的開展滅吳戰爭了,這時候就是兩個國家1對1,強大的晉國圍攻偏東南一隅的吳國,儘管實力懸殊,但還是等了15年的時間,司馬炎整頓晉國內政用了4年,從公元269年開始研究滅吳事宜。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從晉王變成了皇帝

長江並不好過,司馬炎命大將用很多年造船,用很多年訓練水軍,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因素就是,吳國在壽春之戰後,雖然主動進攻魏國的能力沒有了,但不等於吳國徹底無人了,當時還有一個著名的將領,也就是陸遜的兒子,陸抗。他和晉國的羊祜,被稱為絕對的對手,還是親密的朋友,成為當地老百姓的美談。總打,但關係還好。陸抗還贏過羊祜,可惜,陸抗命短,公元274年就去世了,這時候吳國徹底無大牌了,加上那時候的皇帝,孫權的孫子孫皓野蠻殘暴,不得民心,嚇得大臣人心惶惶,最後都離心離德,也許內心裡都不願意孫皓繼續成為皇帝,所以吳國只能等待滅亡。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東吳水軍實力強勁,不容小覷

公元279年,晉國六路大軍水陸並進,發誓要滅亡吳國,王渾,王戎、司馬伷、胡奮、杜預、王濬,各自氣勢如虹,底氣十足。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了……王濬樓船下揚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儘管吳國有一定實力,儘管吳國很能堅挺,但畢竟,他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版圖裡最強大的那個國家,就這樣,魏蜀吳三國的故事完全結束了。三國就這樣歸晉……最後還有一個插曲,孫皓被活捉到晉國之後,司馬炎和他說,我給你留了一個臣子的座位,就是等你來,沒想到等了這麼久,沒想到孫皓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氣勢不輸,他和司馬炎說:我也給陛下在東吳留了一個同樣的座位。可惜,沒用上啊。

三國之中實力強勁的曹魏比東吳滅亡還早,司馬家族是如何篡權的?

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被捉到晉國

從上述史實來看,那時候北方還是優勢巨大,南方雖然不是坐以待斃,但終歸沒有躲避被滅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