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投资:为什么高毅资本这么看好海信家电?

提起海信家电,消费者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其三大家电品牌,海信、科龙、容声所主导的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等。


海信家电隶属于海信集团旗下。在其未被海信集团收购之前叫做广东科龙电器。


解析投资:为什么高毅资本这么看好海信家电?


海信集团在最早开始是做电视机的。前身是青岛无线电二厂,1979年2月,才更名为青岛电视机厂,之后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正式开始生产电视。


广东科龙电器的前身是珠江冰箱厂。


01


40年多前,我国对家电的认识基本是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当时国内能够看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的人,大多都是出过国或者留学在日本、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


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外资品牌的开拓,使得家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被普及。


那个时候,家电行业迎来最为辉煌、惬意和独领风骚的时代。也正是这样,大量彩电、电风扇等电器的国产家电行业雨后春笋般涌现。


由于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上马的家电品的项目是需要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因此,最初能够进入家电领域的除个别企业外,多数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


而当时的海信集团依靠国企背景以及早期的先发优势。在1984年,其便成功引进世界一流彩电产品与制造技术,并成为此后中国获得历届国家优质产品荣誉的彩电企业。


科龙电器是异数,最多算个“屌丝”乡镇企业。


02


1984年,科龙电器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广东顺德成立。


当时科龙造冰箱,在技术上靠的是北京雪花冰箱厂的支援以及镇政府出的9万元的试制费。


在没有过多的技术和资金背景下,厂长潘宁带领100余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硬生生用手工锤敲出了两台冰箱。


科龙最早的冰箱品牌是“容声”


受益中国市场带来家电行业的高速发展,90年代珠江冰箱厂的装备和规模已经不稍让于国营工厂,而容声冰箱也已经成为最知名的家电品牌。那个时代,在全国国产家电市场上,则形成了“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


在1994年,珠江冰箱厂改名为广东科龙电器,并宣布新创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


在主角光环加身的情况下,1997年,科龙电器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利润6.6亿元,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俨然是中国制冷业乃至家电业的希望之星。


03


与此同时,拥有国企背景的海信集团,不仅家大业大而且资金实力雄厚。


1996年,海信集团凭借变频技术高起点进入空调产业。


2002年通过并购北京雪花冰箱厂进入冰箱行业。


当时的海信集团,在白电领域,几乎是连三线家电企业都算不上。如果不是在2002年才刚成立冰箱公司,空调只知道寻求日立的合作在国内成为其代工厂,没有日立两个字,可能行业内都没有人会注意到他。


而科龙电器,早已经坐在行业龙头位置,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


好巧不巧,


2001年,顾雏军的格林科尔公司以5.6亿元收购了科龙电器20.6%的股份,造就了一场最经典的“蛇吞象”案例,而顾雏军则成为科龙电器实际控制人。


2005年,顾雏军依靠科龙电器,身价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但不久“顾雏军事件”爆发,导致科龙电器陷入经营危机。


对于海信集团来说,机会来了。


2006年,海信集团以6.8亿元受让广东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电器2.6亿股,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随后将旗下白色家电资产及业务逐步注入科龙,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航母巨舰。


2007年,海信集团将科龙更名为“海信科龙”,意在立足全国布局。


解析投资:为什么高毅资本这么看好海信家电?


04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国家实行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救市方案,意在扩大内需。


在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2010年家电销售额接近了3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爆发力让国内家电企业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盛宴,包括海尔、格力、海信、美的、创维等家电企业均在其列。


除2008年出现亏损外,一直以来海信科龙业绩总体表现良好。2013年,海信科龙营收突破了200亿人民币,净利润也突破了10亿元。


虽然业绩亮眼,但也难以遮掩海信科龙依然是家电行业二线企业的困扰。彼时,其竞争对手海尔电器在2013年营收超600亿元,净利润超过20亿元,甩了海信科龙几条街。


2010年,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加上之前家电下乡政策的过度刺激,透支了市场需求,家电产品开始呈现产能过剩、刚需不足、增长乏力的态势。


2014年,中国冰箱及空调市场首次步入萎缩期。


到了2015年家电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尤其空调行业库存高企。


当年海信科龙在空调业务收入大幅下降20.77%,收入减少约24亿元,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下滑。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升级,家电产品均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的趋势发展,家电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对于所有家电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为了顺应当前消费细分化的市场趋势,海信电器不得不加速产业拓展,扩大白电多元化布局,成为集生产冰箱、中央空调、洗衣机、厨房电器、环境电器、商用冷链等产品于一体的综合家用电器产品制造企业。并由此埋下了改名的动机。


2018年,董事会议案上,海信科龙决定把名称正式变更为海信家电。


不可否认的是,改名之后的海信家电更符合一个涵盖在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等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白色家电企业。


但是,从最初的科龙电器,到海信科龙,再到现在的海信家电,数次更名,其实在见证了海信家电在家电行业的变迁中走过风风雨雨,同时也见证着海信家电过往的无奈与尴尬。


05


目前,海信家电主要收入来自冰洗业务、空调业务两大领域。


解析投资:为什么高毅资本这么看好海信家电?


虽然在冰箱领域不如海尔,但是海信家电的“海信冰箱”、“容声冰箱”两个品牌产品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多年以来一直仅次于海尔,是实打实的坐拥着老二位置,但近年来,美的已经逐渐追赶上来。


在家用空调领域,“海信”、“科龙”两个品牌产品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合计仅仅位居行业第五,落后于格力、美的、奥克斯以及海尔。


无论如何看,海信家电已经作为二线家电龙头的事实是不可置否的。


事实上,2019年的海信家电却获得了高毅资本的青睐。


据2019年年报显示,冯柳担任基金经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报告期内增持海信家电股票3892.29万股,截至报告期末持有海信家电6000万股,位居海信家电第三大股东位置,其4.4%的持股比例已经逼近举牌线。


为什么?


这就不得不了提到2002年海信集团与日本日立公司合资成立的海信日立这个“金窝窝”。


日本日立是世界500强企业,其日立空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创涡轮压缩机,为世界制冷界开启了空调里程的新篇章,并成为业内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的领航者。


海信日立是日立全球最大的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生产基地。而海信家电拥有其49%的股权。


海信日立究竟有多厉害呢?


近几年,随着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快速扩张,海信日立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1-2018年,海信日立营业收入由20.59亿元增长到了109.87亿元,年复合增速27.02%。净利润也由2.08亿元增长到了16.03亿元,整体增长态势明显。尤其在2019年上半年,在中央空调市场规模整体下滑的趋势下,海信日立的中央空调销售还能保持逆势增长。


然而,在早期,海信日立并不在海信家电的合并财务报表之内的,带来的利润贡献都作为投资收益计算。


2010-2018年,海信日立的投资收益占海信家电归母净利润的比重从12.54%提高到了54.51%。


解析投资:为什么高毅资本这么看好海信家电?


显然,截止今日海信日立已经贡献给了海信家电超过一半的收入。


并且在2018年,海信家电还收购约克中国多联机业务,并注入海信日立,使得其越加壮大。


根据《中央空调市场》统计,2018年海信日立+江森自控约克在中央空调多联机市场份额合计约20.5%,仅次于大金(23.8%),稳居国内中央空调多联机领域龙头地位。


2019年,“日立”、“海信”、“约克”三个品牌多联机中央空调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越大金,位居行业第一。


因而,2500万的增持海信日立,无论如何对于海信家电而言,是一笔非常划算的生意。


而这一笔增持也让海信家电持股比例从49%增至49.2%,晋升为海信日立第一大股东,至此才有了能够把海信日立纳入自身报表内的资格。


这意味着海信家电已经摆脱传统冰洗、家电空调业务带来的承压,转型成为国内中央空调龙头企业,重新拥有跻身在市场第一梯队的机遇。


截止2019年12月31日,海信家电市盈率TTM仅10.6 倍,同期美的、格力、海尔市盈率TTM分别为17.1、14.5、14.1倍。


在低估值下,加上中央空调好赛道带来的优质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高毅资本会看好海信家电的重要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