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政治阴谋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谁都想当皇帝,但不是谁都能当上皇帝。在那个乱世,英雄辈出,凤毛鳞角,涌现出像曹操、孙权、刘备这样的英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将东汉三分天下,形成以曹魏、孙吴、刘蜀三国鼎足之势。

其中刘备的创业之路,可谓是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云。但凭借他的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上苍,让他大半辈子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稳定居所――益州,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进而发展壮大,平定了巴蜀之地,建立蜀汉政权。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政治阴谋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公元220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刘备穷其一生,终于实现了幼时“羽葆盖车”的愿望。他甫登大位,接下来就面临巨大的打击,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将领所杀害。

刘备痛失兄弟,已失去政治家应有的冷静,不听从众臣劝阻,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讨伐孙吴。这场战役是他亲自带兵打仗,刘备本无很高的军事才能,结果可想而知。他带领几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向东吴进军,在半路上,刘备驻扎在陆地之上,形成联营之势,被东吴将领陆逊用火烧连营,烧得刘备狼狈而逃,损失惨重,直接败退至白帝城。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政治阴谋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这场夷陵之败,刘备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刘备自知时日不多,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刘禅是嫡系长子,毫无疑问接班人是他,但由谁来辅佐刘禅呢?他首先考虑到诸葛亮,于是召见诸葛亮。

诸葛亮急忙地赶到白帝城,看到刘备躺在床上,非常虚弱,刘备费尽气力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好一个“君可自取”,吓得诸葛亮直冒冷汗,赶紧跪在地上哭泣着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对在场的儿子们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大概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辅佐刘禅定大事,如果觉得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可取而代之。而诸葛亮的回答是:臣应当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以表忠贞之志。

从他们对话过程中,体现出君臣之礼。刘备行走江湖多年,阅人无数,难道看不出诸葛亮的心思吗?有人说白帝城托孤是一场政治阴谋,认为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有无异心,笔者认为这不是在试探,而是刘备临死之前的真诚流露,给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政治阴谋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从这几个方面分析,白帝城托孤不是一场政治阴谋:

1.从历史环境下分析:刘备在攻打东吴之前,已失去荆州,经过夷陵之败,蜀汉政权开始走下坡路。东吴与曹操对他虎视眈眈,说白了蜀汉政权满目疮痍,就是一个烂摊子,诸葛亮难道不知这政权就是烫手的山芋吗?他篡位的意义不大。

2.从诸葛亮的人品分析:诸葛亮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品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正因为如此,刘备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知道诸葛亮将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怎能去篡位去做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诸葛亮跟随刘备这么多年,刘备难道不知他的人品怎样嘛?刘备说出这样的话,是以退为进,对儿子刘禅上位铺平道路,可谓是用心良苦。诸葛亮后来也兑现他的承诺,殚精竭虑为蜀国,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虽然在辅佐刘禅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不愉快之事,但也至死效忠蜀国,也算是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白帝城托孤历来有争议:是刘备的政治阴谋还是对诸葛亮的临终遗言


3.除诸葛亮的外部力量上分析:白帝城托孤是公开的,并不是秘密召见,在场的还有李严,李严作为尚书令为副手。其目的也昭然若揭,一来诸葛亮与李严相互牵制,李严作为本土势力的代表与刘备原生派诸葛亮相互制约,更能稳定蜀汉内部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两大政治势力的基本关系。刘备临终说出这样的话,同时对李严警示作用。刘备这招可谓是高明,诸葛亮没有什么武力,而李严是之前刘璋的部下,武将出身,诸葛亮篡位很难成功。

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不是什么政治阴谋,不然也不会在史上传为一段佳话。而是他临终对诸葛亮的遗言,将死之人,其言而善,我们将它想得太复杂了。

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刘备也没过多精力,去想什么阴谋,而是将死之人的真诚流露,也可以说是刘备与诸葛亮最后的告别。对此,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是阴谋还是临终遗言,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