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大家的童年,有沒有這樣的回憶:

逢年過節,出去串門拜訪親戚,或者遇上各種喜事喝酒聚餐,面對一大屋子的叔叔阿姨姑姑嬸嬸,甚至好幾年沒見過面的親戚,有些人壓根不知道怎麼稱呼,即便如此,還是要跟在父母身邊,被強迫挨個問好:叔叔好,阿姨好,姑姑好,嬸嬸好......

不這麼做,就會被貼上”害羞“、”內向“、”沒禮貌“的標籤。

“強迫打招呼”的恐懼,不止孩子會有,大人同樣也害怕。

過年回婆家,一年回去一次,拜訪親戚時,也就常見的認識,不常見或者沒見過的,作為大人,也不會主動去打招呼,而是在一邊觀察。如果此刻,婆婆或者老公過來介紹,則禮貌性的打招呼,否則就會從一個話癆變成一個安靜的美阿姨。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見面打招呼問好是人們見面時的一種禮節,主動、自然的問好,自然猶如春風拂面,令人溫暖而舒心。

但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孩子們被要求向親朋好友打招呼問好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人都把打招呼問好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文明禮貌的標準,把孩子主動打招呼問好當做家庭教育效果的“面子工程”。

我們做父母的,越想讓孩子在人前表現得出色,就越是急躁,通常在碰到熟人的時候,孩子還沒開口打招呼,父母就開始督促孩子,“趕緊叫叔叔阿姨好啊。”

父母採取近似於逼迫孩子的方式,往往會事與願違,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這樣會毫無效果。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在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時,如何做既能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又能有效的教會孩子打招呼的禮儀。

昨晚散步遇上,遇上同小區的美美媽媽,她和我說,“週末到舅舅家做客,已經提前告訴美美了,到家了要和舅舅、舅娘問好,正好那天她舅孃的媽媽過來串門,美美就一直躲在我身後,怎麼催促她和大家打招呼都不動......”美美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讓旁人覺得孩子沒禮貌,沒教養,越說越氣,又把依依叫過來,大道理一遍一遍的說......

尊重孩子的意願

對於孩子不主動和他人打招呼問好的行為,很多時候,父母會出於面子的問題,而責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或者為了給自己找臺階下,就當眾說“我們家孩子比較內向,比較害羞......",做父母的不知道,這樣會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孩子會單純的解讀,自己在父母眼裡就是這樣子的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無限趨向於父母給的標籤。

做父母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要因為其他人的態度或者自己的面子問題,而責怪自己的孩子。

面對那個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的孩子,少一點責備,多一點耐心,少一點負面評價,多一點包容,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才能更好的讓孩子有勇氣去和他人接觸。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父母的示範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都是他們模仿學習的源泉,跟孩子說一百遍講禮貌,不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示範一次。

如果你想要孩子明白主動打招呼是一種禮節,是我們的基本的道德規範,那麼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教導孩子,還要自己先能做到這一點。如果自己出門見到熟人,或者下班回家都不和家人打招呼,又談何要求孩子做到呢。

我們做父母的要做好表率,當孩子看到父母每次遇到朋友、鄰居都很熱情的打招呼,孩子不知不覺就會模仿父母的這種行為。

如果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家長可以去替孩子完成問好的禮儀。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是接納和等待,還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走出社交的尷尬。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提前給孩子做練習

平時在家,可以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模擬外出見到朋友該如何打招呼,讓孩子熟悉問好的基本用語,特別是中秋,春節等節日,祝福語該如何說,別人對自己說祝福語應該怎麼回應等。

用遊戲的方式,向孩子伸出援手,提前預習,反覆練習,讓您好,再見不再難說出口。

如有外出活動,在出門前,可以先和孩子提前說一下,一會要去哪裡,會遇到什麼人,該如何稱呼等。父母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在人多的場合孩子不知所措。

除了特意是練習,更多的需要家庭成員彼此之間養成主動打招呼問好的習慣,讓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氛圍,有意無意的學習父母的模樣與人互動。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肯定孩子的禮貌行為

當孩子對朋友、親戚能主動,或者能在父母的提醒下打招呼問好,請父母及時給予肯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美。

可以根據每個人家庭的習慣,摸摸頭,或者豎起大拇指,又或者是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

我們作為大人,遇到小朋友向我們打招呼,我們也要及時回應,並且肯定孩子的禮貌行為。

孩子會在大人讚許的回應中能感受到被肯定,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在良性互動中增強。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問好了,大人因為各種原因,或者孩子原本聲音比較小沒聽見。父母要及時跟孩子解釋清楚,可以讓孩子找招呼時稍微大聲一點,或者提醒一下親友,給孩子一個回應。不要讓大人的忽視,使得孩子自尊心受挫,從而失去見面問好的興趣。

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父母不應該要求孩子表現得如何好,給父母爭得多少光彩,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社交禮儀,不要讓“強迫打招呼”的面子工程,使得孩子陷入尷尬、難堪的境地。

讓我們做個睿智的父母,不要再讓“強迫打招呼”的恐懼所支配孩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