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技术人性面”——记阳泉籍在外优秀人才王少莆

投身智能浪潮 积极探索“技术人性面”——记阳泉籍在外优秀人才王少莆

积极探索“技术人性面”——记阳泉籍在外优秀人才王少莆

  “这些年关于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职业导致很多人失业的说法一直沸沸扬扬。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取代类似于客服这样高频、重复、标准化的工作,进而将人们从单一、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投入到更垂直、更专业、更有价值的工作之中。”身为北京灵伴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音乐合伙人的王少莆一语道出真谛。

  刻苦努力 勤学上进

  从小品学兼优的王少莆在升入高中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2014年,王少莆高考取得全省并列14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读高中后,我自学了beatbox,还曾和朋友举行过数场街头表演,只是由于学业压力太大,所以暂时放下了爱好。”王少莆说。

  上大学后,得益于学校对学生兴趣的鼓励,除了学业之外,王少莆对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作为非特长生,王少莆加入了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并于2014年至2016年担任男高音声部部长。2016年5月,王少莆随团参加“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展演活动,并荣获合唱甲组比赛金奖。此外,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还加入了北京大学阿卡贝拉清唱社,所在组合Vocal Booth人声乐团曾获第六届全国阿卡贝拉大赛最佳编曲奖以及最佳主唱奖。

  在之后的北京大学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上,王少莆发挥出色,一举获得亚军,真正做到了学习兴趣“两开花”。“这是一个对我而言里程碑式的节点,从那时起,我的课余时间基本都泡在录音棚里,专心制作音乐。”王少莆说。

  此时,一个想法在王少莆的心中逐渐萌生出来:能否将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2017年底,王少莆开始尝试和伙伴一起建立电子音乐厂牌及人工智能音乐公司,他做了很多探索,取得的经验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毕业初期的创业经历让我自信了不少,促使我看到了智能科技在音乐及音频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王少莆说。

  新的环境 新的定位

  近年来,阿尔法狗横空出世,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袭来,不仅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都在飞速的突破和融合发展。

  “音乐产业接下来要何去何从?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可能性?未来的音乐产业会有哪些新发展和新机遇?”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少莆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将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2018年毕业后,王少莆作为音乐合伙人加入了灵伴科技。作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平台,灵伴科技旗下孵化三大核心智能产业方向:智能企业服务、智能音乐服务和智能知识服务。王少莆主要负责驱动智能音乐方向,带领团队进行了前期全链条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原型开发,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全景音乐播放主机、32路球形麦克风阵列,并实现小规模落地。

  2018年8月,在重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王少莆带领团队携手保利集团联合参展,在现场打造出融合灵伴音乐智能科技的保利数字剧院,在数字剧院展厅中充分展示了自身AI作曲以及全息声场等技术。由于展出效果良好,出现了大量观众排队等候观展的场面。中新网对参展盛况进行了专题报导,并在新浪、网易等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上予以转载。2019年9月,王少莆受邀参加了第17届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的大数据产业峰会,作为嘉宾分享智能音乐的行业级应用。

  王少莆希望让机器的智能交互能力服务对象不仅限于资金雄厚的企业用户,而是惠及每一个普通消费者,真正实现“哲学意义+人文精神+科技创新”的有机整合,推动新兴技术真正赋能个体自由、社会公正,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创造更加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这正是“技术的人性面”的内涵——技术创业承担社会责任、赋予技术新意义、创造人生新价值。“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发掘‘技术的人性面’,而音乐作为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和技术的结合更能迸发出新的火花。”王少莆说。

  情系桑梓 心连故土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不断推进,王少莆心系家乡,时刻关注家乡抗疫进展,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疫情发生后,虽然身在外地,但王少莆却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动态,在听到市委组织部向广大优秀人才发出的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倡议和动员后,他特别想为家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王少莆得知,家乡防疫攻坚正在面临考验,社区人力、资源、技术的不足制约了防控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少莆主动与家乡对接,推荐公司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技术,可以根据社区实际需求,提供智能回访服务,帮助社区快速准确掌握居民健康状况,避免一线人员因直接接触带来的患病风险,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

  在详细了解社区的需求后,王少莆及时与公司的AI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积极促成了此项工作的落实,研发完成的产品——疫情防控智能交互机器人应急服务平台,也向家乡免费开放使用,用人工智能技术切实助力家乡疫情防控。

  今年2月12日,智能语音机器人技术在矿区蔡洼街道东窑房社区正式落地。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提供的智能回访服务,自动询问受访者是否有外出史、接触史和身体状况等情况,同步将受访者的语音答复记录下来,转化成文字录入数据库,平台将对数据库里的居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分类统计报告,快速实现辖区内居民健康信息采集与疫情摸底,可实现每日拨打10万个电话的海量调查数据。截至目前,智能回访服务已为东窑房社区成功回访848户居民。智能客服的上线,在分秒必争的防疫工作中,解放了社区人手力量,节省了大量时间,实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人员进行排查,为搭建疫情防控的“钢铁防护网”注入更强力量。

  “在疫情期间,我们团队经过研究,最终锁定了两个产品研发方向:一是针对疫情期间各类扰乱视听的社会言论,我们的产品结合自身智能语音交互平台,将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制作成电台语音节目,以正视听;二是将我们最主要的产品睿思云语音智能机器人平台,做成面向一线乡镇村庄、社区及防疫站点的灵伴AI疫情防控平台,避免一线人员因直接接触带来的患病风险,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王少莆说。

  故乡是每个人心底里最深的眷恋。尽管王少莆在外学习、工作了多年,但他仍然心系家乡,当谈及对家乡的感情时,他说:“家乡‘贴心行动’的举措、创新务实的人才政策和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让我们这些阳泉籍儿女深刻感受到了家乡对人才的关爱和重视。作为阳泉儿女,在家乡需要的时候能尽一点微薄之力,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宣传推介家乡阳泉,在家乡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陆泽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