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朋友菲菲很激動地在聊天框轟炸,得瑟宣佈她今天的赫赫戰績。

菲菲在一家連鎖酒店做品牌推廣,酒店一直在沿著傳統路子招加盟商,做日常運營,生意不溫不火,推廣沒啥起色。

最後菲菲想到了線上運營,藉助自媒體裂變效應,先擴大酒店曝光度。

聯繫了一家有豐富自媒體資源的公司,瞭解合作模式後,菲菲決定請求老闆支持,因為項目需要花費一筆不小的推廣費。

一聽要花錢,老闆二話沒說,給否了。

菲菲吸取經驗,將直述變為一張紙展示。

第二次,老闆看著那頁方案,聽她講完,直接來了句:找財務去吧。

同一件事,換個方法結果完全不同,菲菲到底在那張紙上寫了什麼?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一、學會框架思維,讓溝通對象站進你的觀點裡。

直到後來看到她的方案,才算明白過來,說服老闆的,是她的一頁紙思路:

第一步:說背景,拉陣營。讓老闆降低對不熟悉領域的抗拒。菲菲分析目前業內頭部線上品牌推廣的成熟性,減輕了他對這一渠道的疑慮。

第二步:直擊痛點,當前酒店入住率低,僅靠現實人流量,很難有增長,沒有新增,等於損失。

第三步:使用利誘,線上推廣,增加了曝光度,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實現引流與轉化,拓寬客戶資源,並給出合作渠道的客戶轉化率數據。

與第一次直接要錢不同,菲菲的推廣建議成功說服了傳統頑固的老闆。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菲菲第二次遊說老闆,使用的方法明顯更有邏輯。

全球著名諮詢師邁克·費廖洛將這種建議呈現過程,稱作搭建框架

搭建框架,就是將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的邏輯分組、排列,以引導溝通對象得出你想要的結論。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看看下面兩組詞彙: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同一組詞,換個排列方式,B組進行了歸類、分組,更易於記憶;而A組散亂的排列,看完後很難留下印象。

搭建框架,是簡化複雜觀點的有效思維過程,簡化意味著降低了溝通對象的認知牴觸,把對方拉到自己的觀點裡來,引發認同。

框架搭建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溝通成效。

看過TED演講,都會有這種感受。最開始,演說者會說明演講主題,隨後通過生動有趣的事例,逐個掰扯觀點,這其中運用的,就是框架思維。

為什麼框架思維下的信息組織方式,更易於理解和接受呢?框架思維對職場人而言,到底有哪些具體好處?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二、學會框架思維,職場暢行無阻

追溯框架思維背後的原理,就會明白為什麼要搭建框架,避免無效工作。

1.大腦記憶規律,決定了要點不宜過多。

有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在指定類型下,記憶概念數大概在4-7個之間,超出這個範圍,之後的信息很容易被忽略或遺忘。

小葉是前公司實體渠道經理,由於競爭對手渠道強勢覆蓋,小葉想在該區域培養一家明星網點應對競爭,他需要向領導呈現完整的競爭應對方案。

背景介紹部分,小葉列了7個小標題:

001.該區域目前渠道覆蓋情況

002.區域內網絡覆蓋情況

003.區域內用戶通信與網絡消費結構

004.區域內營收比

005.競爭對手渠道覆蓋情況

006.競爭對手網絡覆蓋情況

007.競爭對手市場佔有

背景說到一半就被叫停,領導讓他直接說目的、渠道建設標目、預期效果。一問一答數個回合下來,提議總算被通過。

太多的內容,聽者非但記不z住,反而可能激起牴觸。

就像求職找工作,很多面試者認為簡歷越詳盡越好,於是在突出優勢之外,羅列了長串的其他經歷,結果反而弱化了優勢,面試官聽完並沒有什麼深刻印象。

2.框架思維,讓工作變簡單

懂得搭建框架,不僅有利於溝通,也能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與決策效率。

01.簡化工作。

工作拖拉,會議冗長,很大程度就是忽略了框架搭建。

剛開始寫文那會兒,提筆就寫,洋洋灑灑,寫完通讀時才發現邏輯混亂,根本不能看。

好的碼字習慣,必然要有提綱支撐,減少返工。

公司曾外聘過一位喜歡開會的部門主管,一週好幾個會,原本半小時的會,每次都能開到下班後。

參加過一次由她自己主持的會,會議開始,就偏題。原本討論下個季度的品牌方案,結果中途岔進來近幾天很棘手的客戶案子,於是會議被拉到案子討論上。

臨近下班,主要議題沒個著落,會議被延長,背後的原因就是缺乏框架思維。

朋友喜歡做收賬,這個習慣帶到工作上,就是習慣了事先規劃,有提綱,有具體實施辦法,工無關事件不去理會。

給工作規劃與安排搭建框架,從不返工,朋友成了部門效率之王。

框架思維,排除了無關事項干擾,有助於簡化工作。

02.增加方案通過率

說服溝通對象,讓對方認可傳達的信息,是溝通的目的。框架思維,正是達到目的有效途徑。

邁克·費廖洛在《極簡思考》一書中指出,搭建框架的基礎,是從溝通對象的角度出發思考核心建議。

這就意味著如果方案符合溝通對象的訴求,在方向上就爭取到了支持。

前段時間熱劇《都挺好》中,明玉為了挽救東家的事業,採取的查賬、肅親信的辦法,順利得到老懞的支持。

原因就在明玉很清晰地表達了核心建議:蒙太弟弟財務上的汙點,是解決公司及家庭危機的突破口。隨後明玉展示了核查證據,分析蒙太心理,每一個分析,都圍繞核心建議分論點,充分說明了建議可行,切中老闆需要。

框架搭建,能輕鬆爭取對方認同,從而獲得支持。

那我們又該怎樣樹立框架思維呢?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三、四步法,走向框架思維。

搭建框架,其實也是結構化思維的形成過程,一個完整的框架結構包括核心建議、溝通對象分析、框架搭建、框架檢驗等過程。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1.明確表達核心建議。

邁克·費廖洛在《極簡思考》一書中指出,好的核心建議由關鍵點由假設+觸動點構成。

假設即需要做的具體事項,這個事項需讓溝通對象易於理解。

曾有一條關於食譜的熱搜這樣調侃:第一次做飯,蒙圈,按照食譜:鹽若干、粗少許、糖適量。

若干、少許、適量到底是多少?

模糊,不清晰的具體操作,就是核心建議的失誤。

觸動點則是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點,同一件事面對不同的人,觸動點也不同。

試想保險業務員向年輕群體推薦重疾險,項目經理爭取費用時向財務經理講述項目進度,心理教授向學生講親子溝通,溝通對象會有什麼反應?

當然這是誇張假設,但從這些角度不難看出觸動點對核心建議的意義。

就前同事應對競爭這個例子,核心建議可以怎麼提呢?

假設:我們想在XX區域新增一家明星網點;

觸動點:

競爭對手在該區域佈局的新網點、配套網絡已經導致我們市場佔有下降1.3%,而新佈局網點,能扭轉這一趨勢。

2.瞭解溝通對象。

瞭解溝通對象,目的有二:一是搞清楚他最關心什麼,二是瞭解他對溝通事項的是否熟悉。

第一、他在意什麼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大抵說的就是了解對方在意點的原理。

福特公司一名汽車推銷員曾碰上過一位顧客,客人來店裡買車都快付錢了,中途與銷售員聊起車是給考上商學院的女兒買的,結果銷售員仍在誇那款車的買點。

顧客一下子生氣了,摔門而去。

對這位父親來說,車的性能是其次,女兒考試通過的喜悅才是他最關心的,銷售員如果足夠細心,觀察到顧客的情緒,投其所好這單不就成了麼。

瞭解溝通對象在意什麼,可以通過間接調查法,即從其團隊其他成員獲得。

若是關於項目目標的溝通,也可以直接詢問。

第二、明確他知道什麼

溝通對象對即將接觸的事項是否瞭解,決定了採取不同的溝通模型,因此有必要搞清楚對方對這塊領域熟悉與否。

這一點乙方最有體會,“五彩斑斕的黑”、“為什麼不用Photoshop要用PS”之類的,都屬於沒有了解甲方對事項的認知。

對熟悉的溝通對象,可直接的出結論他是否瞭解背景;對陌生的溝通對象,可以結合其行業、個人履歷、團隊成員調查法獲得。

3.選擇框架,合理分析

搭建框架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而分析論證則自下而上進行,兩者並用,才是有觀點、也有支撐的框架思維。

《極簡思考》一書中,作者提出兩種重要的框架結構:層型結構和豎列結構。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層型框架

還是前同事競爭應對這個事項,無論豎列結構還是層型結構,首先第一步都是向對方表明核心建議,隨後按結構以說觀點+論證的方式呈現。

向垂直領導彙報,背景可以少講甚至略去,直接從趨勢威脅到核心建議,切中領導關心的市場份額;如果換成向領導的領導彙報,對方不見得了解這麼微觀的市場背景情況,此時就需要談背景,讓對方認可此事的意義。再順勢說威脅。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數列結構

豎列結構的各列,是對核心建議拆分、再按一定的邏輯排列,每一列都論證了核心建議的一個觀點。

選擇何種結構,取決於溝通對象,即向誰彙報,此人關注點在哪裡?對事項掌握程度如何?進而為之搭建一對一分析框架。

對熟悉行業的人用層型結構時,說裡一線觀點,即趨勢吸引;對行業不熟悉,選層型結構多說背景,爭取共識。

4.檢測框架。

框架思維是否有漏洞,檢驗指標分別為:框架區別化與框架完整度。

A .區別化檢測。

避免背景、形勢變化,豎列中的觀點之間有重合,導致重複表達,區別化檢測尤為必要。

常用的檢驗方法:事件代入法,即事件發生前的,就屬於背景信息;事件及發生之後的部分,屬於趨勢。

假設某百貨商場要上一款新橄欖油,過去這片從沒推過橄欖油,但經過市場調查,居民有潛在需求。於是片區負責人決定鋪貨。

這個事例中,如何區別背景與趨勢?

以事件:橄欖油鋪貨為參照,鋪貨之前的情況,即該片沒有橄欖油大量供給;鋪貨後的情況,即市場調查後的預測,為趨勢部分。

B.完整度檢驗

完整度檢驗的關鍵是跳出框架,切換視角,從利益相關人的角度去看待結構框架。

拿豎列結構來說,假設公司行政要給辦公區域更換冷氣。

核心觀點表述為:辦公區需更換一批新的,以防員工體驗不好。

一頁紙,摳門老闆乖乖掏錢:懂這4個字,你也能讓上司“聽話”

若給行政經理彙報,觀察其關注的點是否都涉及到,如辦公區域硬件設施維護、固定資產支出;若給人事經理看,想象人事經理關心的點,如員工狀態、人員穩定等是否窮盡。

複雜的問題簡約化,反而能促成問題解決,這就是框架思維的妙處。框架思維,將觀點分類、排列、並結合接收對象調整側重,達到溝通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