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的孩子,怎麼那麼“聽話”?

你教的孩子,怎麼那麼“聽話”?

一次和小朋友一起看電影,前排家長帶了2個小朋友,大概5歲左右,從進電影院,兩個孩子就你言我語,一直說話,在影院走廊裡跑來跑去,電影開始後,兩人安靜了下來,到精彩部分,有一個孩子,可能是驚嚇,還是害怕,就大聲尖叫起來,周圍的觀眾和家長說了下,讓管管孩子,家長說,孩子都這樣,這是天真無邪。

驕縱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行為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讓孩子也沒有對錯之分。孩子的覺察力很強,但理解力很差,當他做錯了,監護人並沒有給出指導和教育,他就不會認為這是錯的,久而久之,小孩犯錯,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人,不管小孩,大人,作為社會人,就需要遵守所處社會環境的規則。這些規則,小孩是沒什麼概念的,但是,大人有權力和義務告知給自己的小孩。

如何管教?是很多為人父母,並不清楚的一件事。

因為原生家庭影響,有的家長在自己孩童時期,就沒有一個規範標準的教育環境,當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如何管教,其實就像接觸一門新的學科一樣,是需要重新學習的,不然,原生家庭壞的影響,會像基因傳遞一樣,遺傳到下一代。

我們這一代,其實都有接觸過嚴厲型父母,自己哪個事情沒做對,父母可能當場就是一巴掌,拳腳相向,也是家常便飯。這些行為,就是原生家庭最原始的報復反應。這樣的父母在做孩子的時候,她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她的,所以,她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就使用最簡單的辦法:打。

生而為人,如果行為如原始人,沒有一點改善進步,那傳承的意義何在?

孩子的天真爛漫著實可愛,孩子的淘氣頑皮也是最自然的狀態,為人父母,如何讓孩子在天真無邪的年紀做一個“聽話”的寶寶呢 ?

和善,表達出家長對孩子的尊重。

心理學家珍妮西格爾,曾經相信藥物可以改善情緒,幫助人們恢復健康,可是並沒有挽回女兒自殺的事實,母親深愛著自己的女兒,可是她並沒有感受到這份愛。最後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西格爾終其一生,都在研究這門課題,為什麼很多人都感受不到來自他人的愛,並教會人們感受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原本是最樸實最真實的,可是因為家長的不作為或者無效作為,讓孩子感受不到或者一直在抗拒。

看到很多家長,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會經常表達自己的情緒,小孩掉飯粒了,或者吃飯的時候開小差了,或者吃飯慢了,都會遭受一番打擊,從自己小時候如何如何說起,直到這種行為嚴重到什麼程度。這是嚴重缺乏同理心和關愛的表現。可能這位家長在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嚴厲的對待,使得她對自己的孩子以及對孩子的孩子,都會有這種出乎常理的表現。

孩子這些行為,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只要我們規範飲食環境和以身作則,這些壞習慣,是完全可以克服掉的。著實沒有必要,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就嚴厲批評指責。

家長在做出不合理行為以後,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對孩子說,我這是為你好,你要感謝我。請問?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他連起碼的吃飯都沒有受到尊敬,如何理解你說的“我是為你好”?

很多家長就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幌子,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和原生家庭的影響。

尊重和鼓勵,是家長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讓孩子在尊重的環境下長大,從小能夠感受家人的尊重,他才能獲得自尊,這是孩子人格健全的第一步。

只有受到尊重孩子,才會有價值感和歸屬感,才會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才會心甘情願與你合作,彼此達成共識,彼此尊重。

樊登作為一位老師,一位書籍解讀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發過一次脾氣,這讓很多為人父母,無法理解,怎麼會不發脾氣呢?誰家沒有一個熊孩子,不是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其實,養育孩子非常簡單,需要我們真心對待自己一樣,去真心地對待孩子,而不是敷衍了事,孩子學起東西來,是最快的,家長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去做孩子的工作。

一個愛孩子的父母,首先是一個和善的父母,在和善的關懷下,孩子這朵小花才能健康的綻放。

和善不僅是面善,是需要父母具備完善的人格,能夠做到在任何時候,都尊重自己的孩子,對他的行為給予無條件的支持和理解。只有這樣,才擁有和孩子平等對話的機會,才能正視孩子所做的事情,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解讀。

堅定,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很多孩子早上睡懶覺,父母沒辦法,叫了多少遍,都不起來,就強行給睡眼惺忪的孩子穿上衣服,催促著讓他們去學校。一直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沒有時間觀念,還經常會遲到。

其實父母應該從多方面處理這種事情。首先,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他是否已經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家裡是否提供了早睡的環境;其次,穿衣刷牙,這些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基本事務,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果可以自己完成,是需要家長放手支持的;再者,上學本是孩子的事,家長不應該過多參與,而是要理清責任,讓孩子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孩子犯錯後,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正確的糾錯行為,能讓孩子在錯誤中獲得成長。首先需要承認自己犯了錯誤,其次需要做出道歉,最後是一起解決出現的問題。

上學的時候,班上有位男同學總是和政治老師唱反調,老師讓他認真聽講,他總是和別人說話,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會亂答一通。有次行為更為過激,他直接把課桌推倒了,跑了出去。因此,他沒少被老師扔粉筆,甚至威脅別出現在她的課堂上。

其實,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老師沒有給到學生應有的尊重,學生也不會尊敬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批評,對學生的自尊嚴重打擊,學生因為受不了老師的諷刺和同學的嘲笑,也喪失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

雙方都在尋求各自的權力,沒有冷靜思考問題所在,而是去激怒、去挑戰,當受到威脅,就會去應戰,變本加厲地去贏得自己的權力。

雙方如果從權力之爭中退出來,冷靜思考,讓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設定雙方一個特定的時光,問下是什麼原因,提供一個有限的選擇,讓彼此都坦誠的看待問題,說出愛和關懷,也許這位同學和老師的關係,又會出現另一番景象。

思路從關注懲罰到關注解決問題,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

首先,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

其次,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並不表示認同或寬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訴他你也有類似經歷。

最後,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最有益的事,就是教會孩子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獲得自尊。

孩子的世界,純淨的如一張白紙,他們沒有對錯之分,只能感知周圍發生的一切,在孩子有了錯誤的行為,父母有更正的義務。只有充分理解並且用同理的心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有顯著的效果。

一味的自大或自以為是,用父母的眼光,去評判和糾正,都是一種摧殘。

父母教育孩子,就是自我修復的一個過程,我們內心足夠強大,才能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面對更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