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推送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與其他農業觀光園區規劃內容相似,除了前期進行項目地資源評價、SWOT分析,還包括總體規劃、功能分區佈局、景觀設計以及交通規劃、水系規劃、設施規劃等方面。不同之處在於水鄉農業旅遊強調當地水文條件為都市居民和各地遊客展示以水為環境依託和創作來源的農業旅遊景觀,並提供優質的水鄉文化體驗、休閒服務。景觀設計更加註重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相關文化內涵(漁文化、農耕文化)的體現。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的內涵

水鄉農業景觀的發展經歷了原始農業時期、傳統農業時期和現代農業時期,相應農田景觀的發展也經歷了原始農田景觀、傳統農田景觀和現代農田景觀三個階段。水網地區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徵對河流水系的分佈和農田水利的灌溉具有直接的影響,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農田類型、農田分佈和農業景觀,形成圍田、葑田、塗田、沙田等區別於平田、梯田等類型的江南水田景觀。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是指利用江南地區豐富的農業旅遊資源以及與農業相關的自然、人文資源,通過對水域風光、農林景觀、農業設施、農事活動、鄉土建築等景觀要素的重構形成有地方特色兼具農業生產、休閒旅遊和生態保育功能的景觀綜合體。

水網地區農業觀光園功能分區佈局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內容

農田景觀設計

農田是農業景觀設計的基底,設計時要綜合運用農業生態學、美學及園林規劃理論和相關農業技術手段,對田地。農作物、林帶、農業設施等要素,進行合理規劃設計,滿足農業物質生產、農田藝術設計和休閒產品三方面的要求。

農田藝術構圖設計

需要通過藝術構圖,在二維平面內根據地形地貌特徵採用幾何規則式或線性自然式兩種方法將本土農田作物組合成具有審美特徵的農田藝術景觀。針對水網地區特殊的農業用地形式和作物種植特點,農田藝術構圖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模式,即圖案式、碎拼式和梯田式。其中以圖案式和碎拼式為主,梯田式藝術構圖需要有一定的豎向高程,主要運用於西南地區,針對水網地區可採取疏通河道,利用河溝淤泥增加土方,豎向上形成一定坡度,再逐一遞減形成層次豐富的種植空間。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農田季相景觀設計

基本色調以農業作物當季色彩為主,設計時根據植物生長特點,宏觀考慮作物季相構圖,重點突出某個季節的特色,形成鮮明的景觀效果。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農田空間層次設計

最優農田景觀應該是由幾個大型農作物斑塊組成,並與眾多分散在基質中的其它小型斑塊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景觀整體。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各要素組合井然有序、脈絡清晰、標誌鮮明、給人以活動的便利和視覺的快感。

立面上園區是由主幹道、田園支路、溝渠、花木及防護林等組成的線狀或帶狀景觀,規劃時應綜合考慮農業生產、環境美化、交通運輸及景觀遊覽的需要,優化廊道景觀。農田林網應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因地制宜設置林帶,主林帶應與主風向相垂直,間距通常為林網高度的20-30倍,副林帶垂直於主林帶,間距是主林帶間距的1.5-2.0倍。林帶樹木種植採用2-4行,行距為2-4米,通過多種農林作物在形態、色彩和質感上的合理搭配設計,可達到統一與變化、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景觀效果,同時可以創造豐富的天際線。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田緣線、天際線設計

田緣線是農田與道路、溝渠或其他景觀交接的邊緣地帶,是遊人最直接的觀賞部分,設計應以自然式為主。水網地區的田地邊緣可結合水際景觀,適當保留村落孤立木和樹叢,增植濱水植物,形成淺水區向田野的自然過渡。

天際線是在充分利用原有立地條件或根據功能需求進行適當改造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塑造富有韻律感的林冠線和高低起伏錯落的田冠線,從而在濱水空間或遠景空間形成富有變化的天際線,構成豐富農田景觀裡面,使遊人既可以感受到閉鎖的近景,又有透視的遠景。同時,可利用植物形成的灰空間適當設置遊憩設施,例如木質坐凳、石桌椅、鞦韆或小品雕塑,可為遊人提供遮蔭休閒的場地。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河道、溝渠景觀設計

江南地區水網密佈,河道縱橫,是營造水鄉田園風光的優勢資源,設計時應儘量保留河道原有自然風貌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包括原有圩堤自然形態、堤岸溼生植物群落、河道沿岸村落風貌等;因地制宜,儘量保留原有水域和池塘,減少土方,根據規劃需要增加一定數量的水塘和低窪溼地,合理規劃園區內部水系,疏通河道,清除雜物和淤積泥沙,使園區水網通達,保障園區生態系統循環與交流的同時,進行生態溼地景觀創作,形成別具地方特色的水鄉風貌。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體驗景觀設計

農業作物體驗設計

小尺度範圍內農業作物景觀應具體考慮農林作物單體配植方法,形成生態、高產、美觀、有趣的農耕遊憩環境。

農耕活動體驗設計

農耕活動要充分利用場地的特性,融合地域自然、人文環境,營造一個特色鮮明、景觀豐富、新穎有活力的農業生產大環境,這種環境更易於吸引遊客前往並參與其中,體驗農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樂趣。

園區可開闢農家菜園供遊客進行勞作體驗活動,配合季節農耕活動的生物特性進行技術性的講解,組織旅遊者參與各項農耕活動或發展農耕活動競技比賽,豐富遊園內容,增強農業科普性。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農村氣象體驗設計

氣象體驗活動,是農業園另一特色主題活動項目。設計時可根據氣候與農業的關係羅列出二十四節氣與地方農事活動的關係,設計為雕塑小品,或地刻石刻、或展板展廊;根據二十四節氣開展應季養生活動體驗,為遊客準備應季時蔬菜餚。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農業主題活動設計

進行農業相關的主題活動設計,首先要明確園區的主要功能和性質,消費主體和使用者,確定開發建設目標;其次以客觀的市場調研和市場定位為基礎,確立主題策劃內容,最後,綜合運用投資策劃、建築規劃、營造策劃等各種策劃手段,按一定的程度對未來的開發項目進行創造性的規劃。

文化景觀設計

水鄉地域文化景觀主要體現在農耕文化和漁文化兩個方面,設計時要體現區域文化特色——水、柔、文、融、雅,以“水”為題,以“農”為手段,通過農業作物、種植環境、雕塑小品等涉農景觀要素,將抽象的文化內涵展現給遊客。

文化基底設計

對農業景觀而言,田地、河網是地域文化的載體,設計保留農業景觀的原始性、自然性和地域性的同時,合理利用水鄉地形地貌條件(河道、溝渠、圩堤、魚塘、田塊等),通過適當的地形改造將農業景觀更好融入到地形景觀中,充分挖掘其觀光價值,既滿足農業生產觀光的需求,一些人工地形還能體現水鄉風貌,為遊客提供體驗和科普等參與性觀光活動的場所。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文化氛圍營建

原鄉文化可以表現為優美的水田風光,湖蕩、魚塘和池沼多以生產功能為主,溪流、荷塘多以觀光、休閒娛樂功能為主,以作物的地域性及其所形成景觀的野趣性,體現水鄉農業文化景觀特色。另外,要適當設置一些與農業、漁業相關的旅遊活動項目,例如生態觀光區設置棧道、曲橋、景觀堤、生態島、淺灘等,增加景觀層次和空間的融合;或利用水鄉地域特色開發遊賞價值較高的垛田景觀和蘆蕩景觀,讓遊人在親水的空間感受地域文化特色;休閒體驗區設計農具、漁具展示館(解說牌)或設計富有趣味和代表性的農業主題雕塑,豐富農業觀光內容,滿足遊客的觀賞、體驗和科普等多種需求。


水鄉農業旅遊景觀設計

注:本文來源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我們將立即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