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現在大家都在談疫情期間,親子關係怎麼樣啊,夫妻關係怎麼樣啊......那另一方面,身處同一個屋簷下,“婆媳關係”這個自古以來都存在的萬難問題又變得如何了呢?回過來再看疫情帶娃難的話題,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談談育兒“外包”,到底是喜還是憂?

為什麼又要說到隔代教養難的話題?一方面,後疫情期,大多父母都已復工上班,但孩子如今仍然要以上網課為主,大多家裡的老人輩都越發壓力山大。另外,我從事心理行業10多年,接觸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問題,青少年問題突出,追根溯源的話,就要回溯到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這個撫養關鍵期,為什麼?2歲的大腦發展關鍵期,0-7歲性格塑造期。因此,爺爺奶奶扮演的角色對孩子的未來影響重大。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01.有中國特色的隔代教養情況

在我國情況和西方卻有極大不同,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隔代教養。而且其原因更復雜,隔代教養比例、形式和參與度等等,也都明顯更高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去年進行的《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問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輩參與教養的。其中幼兒園前為77.7%,幼兒園期間是72.9%,到小學階段仍佔60.1%,農村祖輩教育更是高達90%以上。

目前,生育二胎政策已經推出,祖輩參與教養的比例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特別大幅度的變化,尤其不太會有明顯的下降。

因此,如何真正發揮祖輩教養的優勢,避免隔代教養的負面影響,是我們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社會命題。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02.隔代教養的隱憂

隔代教養的隱憂,我想大多數父母一定都非常清楚,也是引發家庭衝突的主要來源,我就列舉了以下幾個方面:

1. 溺愛孩子,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

2. 引發家庭矛盾,導致親子隔閡

3. 教育觀念落後,妨礙兒童身心發展

4. 教養心理狹隘,養成幼兒不良個性品質

5. 管教不同調,難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6. 孩子出現“母愛剝奪”的隱患

7. 人格發展容易被扭曲

8. 語言溝通問題

9. 祖父母的體力問題

10. 孩子容易有“外向性行為”現象的產生,管教上的問題

11. 作業成績的問題

12. 孩子不擅長表達情感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03.我們該怎麼辦:隔代教養的心理準備

綜上所述,如果當你選擇自己的父母親來做我們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的時候,那麼,這時候我們要用怎樣的心態呢?

1. 不要期待祖父母來扮演父母的角色

首先,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說,請你不要期待你的爸爸媽媽來扮演你的角色。也就是說,沒有其他祖父母來扮演父母的角色,因為事實上,我們打個比方來說,離婚家庭的這種家庭的結構,假設孩子是跟著媽媽的話,我們會對這個媽媽說,“母代父職”,可是事實上,這個是不可能發生的,沒有“母代父職”的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講,媽媽永遠是媽媽。如果說,所謂“代父職”,也就是說,他可能以前黑臉,在家裡有可能是由爸爸來扮演的,有可能在家庭裡面,會變成是,媽媽在家裡也有可能要扮黑臉,所以對孩子來說,這不會因為這樣子,孩子就會認為爸爸由媽媽來替代就可以了呢。

事實上,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孩子在7-8個月的時候,他的聽力就已經發展好了,他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所以,就在這個過程中,事實上是沒有可能,媽媽可以替代爸爸這件事情,他不可能會混謠媽媽和爸爸是一樣的,其實孩子是非常清楚,爸爸就是爸爸,媽媽就是媽媽,只是爸爸不在了的話,媽媽擔負起更多照顧的責任,但仍然無法替代爸爸的這件事。

所以當祖父母來扮演照顧者角色的時候,他就是祖父母,他並不是父母,所以父母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的責任。所以祖父母遇到孫子的時候,他是多包容和寵愛,對他們來講,孫子是拿來疼的,他是來享受親情的哦。可是父母對孩子來講,他比較會是著重教育意義啊,養成品德,跟規矩等等的。

很重要的一個心理狀態就是,祖父母其實他們都很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肯定被看見。所以要掌握這兩個原則,一個是老人家很討厭你說他很老,他頑固不化。第二個,就是他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要被看見被肯定到。

2. 父母輩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選擇

所以,剛才那兩個原則先放到心裡面,那父母輩的本身呢,把孩子交給這個長輩的時候,也要誠實的來面對自己的選擇。比如說,如果我這個孩子交給祖父母,那麼偶爾我才去看一下孩子的話,很多父母親還是會期待說,這個我要是跟孩子說再見的時候,我希望他會擁抱我,或者是會捨不得我,可是他們發現其實又還好。於是這種“還好”,就讓他們覺得很有失落感。覺得說孩子為什麼和他們不親。

這個其實很正常,也就是說對孩子來講,從孩子的眼光來看,陪伴孩子越多的人,對他的影響力就越大,那如果真的很難接受長輩的觀念的話,一開始就不應該選擇隔代教養的方式。

所以當年輕一輩看到說,孩子和祖父母比較親的時候,心裡面可能會覺得不好受,那要趕快讓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也好起來,比如說經常陪孩子玩,經常聽聽孩子要講的話,所以孩子就會變成他不需要在兩方中間做選擇,他需要的是感受到兩方,父母輩和長輩對他的愛,然後在從中去學習。

那年輕的父母這一代,有可能認為說我好像把孩子託付給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公公婆婆,自己沒有辦法親自教養,有些人會因為這樣有罪惡感,那特別是孩子有出什麼狀況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很後悔,早知道這個孩子我就自己來帶這樣。

所以,既然你選擇了隔代教養,你就要有現實感,就是這個方式有優點也有缺點,那你就要看看這個缺點,是不是你能夠承受的。基本上孩子的教育是沒有辦法外包的,終究是父母的自己的責任,所以不要全部都交給祖父母。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3. 培養愉快的共養氛圍

所以呢,培養兩代共養的一種愉快的氣氛是很重要的,所以身為父母的年輕一輩,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彈性,來設定目標,建立所謂的教養的“夥伴關係”

教養的方式基本上沒有如何才是對,如何才是錯,但是把握這個技巧和尺度呢,基本上各自有有背後的一些理由,所以呢我們很需要知道,老人家為什麼要這樣教孩子。其實爺爺有爺爺的理由,媽媽有媽媽的理由,但我們必須要找出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是關心孩子的,希望孩子能被養育的很好,從這樣的角度。

父母必須要先放下執著,充分的授權。就是我把孩子交給你,那我就要相信你,然後我們可以站在同一戰線,建立統一教養的夥伴關係,然後再來談教養的大原則。

親子培養愉快的共養氣氛,經常我們回家的時候都會問說,“今天孩子怎麼樣啊?”

當我們問怎麼樣的時候,很可能回答的就是,“他今天又闖了什麼禍。”事實上,很重要的是,我們會問說,“你們今天都去哪裡啦,都做了些什麼,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當這個祖孫兩代都有機會去分享的時候,這個三代都會得到一個幸福感。

4. 避免陷入二代間的“隱形主權角力”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陷入兩代之間隱形主權的一個角力。就是說很有可能說,父母輩和長輩,各自都有一些心裡的議題,在教養當中,就可能出現情緒勒索的情形。比如說,我的父母只愛我的孩子,不愛我。對於父母本來是接受你的委託來照顧你的孩子的,可是,當父母這麼疼孩子的時候,就會有種錯覺就是,父母愛孩子不愛我,所以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很愛我的話,他們就會不愛我的小孩。

這麼講的話,好像邏輯上講不通,可是在我們的情緒的內部,卻有一種直覺覺得,他們是愛我的孩子,不愛我,都是我的父母害我和我的孩子不親,那所以這個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的不平衡的動力。

另外一種就是,大人搶著討好小孩,來證明小孩比較愛自己。比如買禮物給他,買什麼給他,孩子就有可能比較喜歡,這時候大人就可能會說,“唉,你看吧,孩子就是比較愛我的。”

或者子孫聯盟來欺騙父母,就像剛才講的。買了東西給孩子,其實是父母不允許的,可是祖父母告訴他說你就不要告訴你爸媽就好了,所以,感覺上表面有一套,底下也有一套,這種隱形的主權絞力,是在家庭裡面特別要注意的一個點,因為它有可能衍生擴展到,比如說這個家庭是這樣子,配偶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出現這種夾在中間,然後適應不良的情形。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5. 父母與祖父母溝通的原則

我們還是要積極和我們祖父母來溝通,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則:

(1) 基本上不要和他們之間有衝突,私下好商量。

(2)一定要把面子做給祖父母, 以感激取代愧疚。就是不斷的去感激,你的父母親幫你帶小孩。

(3)善用第三者溝通。然後第三者溝通就是,找一個人在你必要的時候,他是可以和你父母談得來的人。

(4)幫另一半做公關。意思說,比如出去買了些什麼東西,回來之後就和自己的爸媽說那個是老婆送你的之類的,或者是這是老公送你的,對老人家來講,只要被關注都是開心的。

(5)建設性做法——五不

然後就是針對這個父母和祖父母溝通的這個原則裡面。提供一個建設性的做法:

千萬不可以和祖父母做的5件事:

—— 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祖父母的壞話,這樣會分化他們之間的感情。

—— 也不要踩祖父母的地雷,他們有些東西已經是固定不變的,如果你故意去踩這個地雷的話,可能全家都會爆炸

—— 和長輩講話的時候,儘量少用“你怎麼樣。。。你怎麼樣。。。你怎麼樣”這種“你”讓人感覺有針對性,所以可以改成“我”為開頭,比如說“我看到你又買了很多點心給小孩吃,我覺得很擔心,他等一下會吃不下飯。”用我來開頭。

可是如果我今天換成“你”呢,“你每次都買很多餅乾給小孩吃,難怪他晚上吃飯的時候都吃不下。”這個部分就變成你和我的開頭,我們常常會講述的那個狀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要留意“我”這樣一個句型的溝通。

—— 不要抱著改變或控制對方的想法來進行溝通。我千萬別去想說,爺爺奶奶住這邊的話,我來改變他們,他們應該要順著我們,基本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雙方都會非常的痛苦。

—— 不要放大這種無謂的事件。在家庭現場裡面,如果祖父母這一輩和父母在一起,面對孩子的問題,有可能祖父母有時候會比較緊張焦慮一點,比如說考試快到了,全家不能看電視之類的,搞得全家都緊張兮兮的,這些都是屬於比較細節的部分,那我們在和祖父母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放大這種無謂的事件,免得節外生枝。

疫情期,育兒“外包”給老人,難上加難?


結論:隔代教養難放手

以愛為名難放手,這個常常是我們在“愛孩子還是阻礙了孩子?”這個之間要去學習的。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什麼事情都我們幫他們做好的時候,其實會造成孩子該學的沒有學到。就是當他們上了幼兒園之後,那些什麼都會的孩子通常就會很有自信,被照顧的太好的孩子通常做什麼事情都會比較落後一點,就會造成所謂的發展遲緩的現象,或是能力養成不足的現象。

很有可能這些孩子的情緒的自我照顧的狀況也會變得比較不好。就是說一個被過渡驕縱的孩子,他其實常常脾氣是很大的,這個脾氣大除了是說任意而為,也有可能是他對於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來,他認為你應該要幫他做,但是你又覺得好像有不想陷入這個征戰當中的時候,他的情緒很容易被影響,通常他們的信心也不高,雖然有些小朋友看上去比較有自信。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吧。

【大家好,我是楊小茜。10年專業心理諮詢經驗。一直走在療愈與被療愈的路上。希望我的文字可以成為您的心靈避難所,一起抱持,一起成長。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