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元璋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就想办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于是就分封他的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为藩王。主要驻守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藩王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腹里,第二类边塞要地。被受封的藩王地位都非常高,公侯大臣见到藩王都要拜谒,另外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藩王还有军事指挥权。藩王设立的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护卫甲士最少的3000人,最多的1.9万人。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朱元璋封的藩王里面还有九位塞王,就是指镇守边疆扩土开疆的藩王。这九位塞王要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他们的护卫甲士也是最多的,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总兵10万,驻守喜峰口的宁王朱权,拥兵八万,革车六千。

被朱元璋特别重视的藩王为晋王、燕王;因为这两位藩王多次出塞征战,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还特许,军中的小事,可以自己做主,有大事才向朝廷报告。燕王朱棣的地位更是独尊,朱元璋让他“节制沿边士马”。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平遥县的叶伯巨就告诉朱元璋,藩王的势力太大,会对中央政权机构造成威胁,可能会造成汉朝的“齐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叶伯巨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没有听从叶伯巨的劝告,还把叶伯巨下狱囚死。

朱元璋为了避免诸王相互串联,和中央对联,所有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去,藩王之间不能相互往来,即便是到都城来,必须一个藩王离开都城,另一位藩王才能启程。朱元璋真是用心良苦,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朱元璋在建国的时候,害怕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皇明祖训》切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称赞朱允炆“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建文帝即位后,镇守北部边疆的宁王朱权、燕王朱棣都有很大的势力,朱允炆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开始削藩,他先废周王,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建文帝把湘王朱柏、齐王、代王废为庶人,湘王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六月,岷王被废为庶人,徙漳州。在朱允炆削藩下,藩王和朝廷开始决裂,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博弈逐渐激化。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正是起兵反抗中央政府,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偷袭沧州,历时4年的战争,与1402年攻入明朝首都南京,登上天子宝座。朱棣登基以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口小镇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让君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寓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天津变成了北京的门户,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人。

朱棣起兵造反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霸气名字,现成一线城市


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开启。1913年,天津成为直隶省省会,1930年又成为直辖市,现在的天津是直辖市,国家的中心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