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文 / 東野叔

同步信息

7月下旬,通用公開承認,“全自動駕駛出租車”計劃推遲,相比於2017年通用汽車的雄心勃勃,此次跳票並沒有掀起多大的市場反應,大家都習慣了,Waymo、Uber這些主流玩家沒有不跳票的,通用跳票也是意料之中。

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遙遙無期,自動駕駛落地時間表這塊“遮羞布”已經被抹去,不再提起,完全自動駕駛技術,並不簡單!

一個行業要攻堅克難保持領先,除了企業實幹,也需要政策引導和支持。美國內達華州2011年就確立了自動駕駛的合法性,美國聯邦政府在2016年為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準備了40億美金的資金支持,並推動相關的立法工作。2017年底,美國21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先後通過了自動駕駛的立法。

正因為國家層面的立法支持,讓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提供了土壤,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領先優勢。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基礎立法比較早,但相對來說支持還是偏保守,去年相關的自動駕駛激勵政策就沒有得到國會批准。


有一定原因也是因為自動駕駛導致的事故頻發,讓當局有些頭疼。

我們看問題不應該看表面現象和結果,也得分析底層邏輯,並提出解決方案,政府的態度不應該停留在立法上,標準要有,政策要有,還要帶頭幹。光有土壤不夠,樹苗漲起來也需要修剪和扶正,適當還得澆點水,幫企業解決點問題,鋪些路!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車路協同

7月31日,華人運通發佈了一款純電動的SUV,這次發佈又一次把華人運通的戰略推到了大眾的視線,華人運通要參與智慧城市的開發和構建,用提升基礎建設的方式提升自動駕駛應用能力,這無疑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解決方案。

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丁磊或者上海的“一廂情願”。近日,工信部、交通部等重量級部門頻頻發文,高度統一的支持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技術開發,推進基礎設施的配套升級。

車路協同是“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落地之路。這也是我為什麼說不僅要在立法、政策上體現,還要幫企業解決一些問題。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當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公司,依賴於AI,通過單車智能實現自動駕駛,但當遇到特殊情況時,由於傳感器的性能受限,車的識別也會受限。車輛再聰明,也會有一些緊急情況處理不了。這些侷限性提高了單車智能這種解決方案的風險性。

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只基於自身的傳感器作出判斷,就相當於是沒有經驗的司機只會盯著眼前的一輛車,對於周圍潛在的危險路況無法感知。只有整個交通系統在線,把感知能力擴展到每一輛車、每一條路、每一個交通信號燈,才能讓自動駕駛汽車像老司機一樣從容應對駕駛環境。

車路協同,是將交通信號燈、道路、橋樑、隔離帶等等這些基礎設施實現智能化升級,車輛和基礎設施雙向感知,通過數據計算處理再去控制駕駛,頗有點“兼聽則明”的味道。

實現以上,關鍵在於5G和通信標準!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中國彎道超車?

高通的高層最近又在採訪中表態:中國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可能會領先美國。我們當然要領先美國,但此時我們把民族自豪感放在一邊,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領先美國。

高通的言論有兩個意義,一是中國在去年就確定,採用5G-V2X標準,這會加速自動駕駛落地,但美國和歐盟當局還在猶豫徘徊,沒有確定標準;二是高通想放一些“危言”,鞭策一下美國和歐盟當局,推動確定採用C-V2X標準。

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一下這個專業名詞 C-V2X,很容易理解。


按照概念理解,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以蜂窩通信技術為基礎的V2X技術),可以視為一系列車載通訊技術的總稱,能實現以下的通信交流交互:


  • V2V:實現車與車之間的直接通信,如提前預警;
  • V2P:汽車與行人通信,保障行人安全;
  • V2I:汽車與道路設施通信,如信號燈、交通路標、停車位置燈;
  • V2N:車輛通過移動網絡與雲端通信;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而美國和歐盟還有一個選擇,是DSRC方案,這是車聯網通信標準的兩大陣營,DSRC技術是汽車技術供應商花了十年做出來的解決方案,主要通信用WI-FI。

但WI-FI難以支持高速移動場景,速度一旦提高,DSRC信號開始驟降、時延抖動大,不穩定,這也是C-V2X技術誕生的原因。

前面說到車路協同,其實是C-V2X標準的落地,中國不僅確立標準,還要幫助實施,這很關鍵。

要實現車路協同,必備條件之一是5G,因為大量的數據傳輸分享,需要更大的寬帶、更低時延來支持,而只有5G技術具備這樣的條件。

大部分人都知道,5G有三個基本場景:

  • 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主要針對速率提升;
  • 超高可靠與低延遲的通信(URLLC),支持關鍵業務型服務;
  • 大規模機器通信(eMTC),支撐海量物聯網;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5G對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了吧,沒5G,無自動駕駛。

我們同步了“5G是自動駕駛的必備條件”這個共識之後,我們繼續往下看。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中國的5G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這對美國和歐盟來說真的太殘酷了,5G作為基礎設施,能促進很多行業落地,美國MYZ打華為,打的就是5G。

讓高通更焦慮的是,儘管華為已經在5G核心技術及標準方面領先,但我們還是鼓勵全球的相關公司投入到中國市場上創新,谷歌Waymo去年在上海註冊,這一系列操作體現了中國頂層設計的開放態度。

看來,改革開放的核心思想指導了很多產業“深水區”的變革!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中國戰場

這些條件給中國市場帶來了利好,一是車路協同的方向會帶動周邊製造產業的發展壯大,當然也產生了很多機會。二是全球資本加大在中國的投入,這種重視程度加速了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

政策的傾斜和產業優勢,給了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巨大的機會。

基於華為在5G的領先優勢,進軍汽車產業的機會已經成熟,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是必然。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滴滴涉足自動駕駛是從智慧交通大腦開始,基於匿名交通數據,為城市提供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進,包括交通流量測量、交通信號燈、交通管理規劃維護調度和系統評估。

這是典型的V2X技術的應用,目前滴滴智能交通大腦已經被20多個城市採用。近期滴滴將自動駕駛拆分為獨立公司,也是為了更好的佈局。

“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

BAT又在另一個領域相遇,這次又加入了華為、滴滴。

傳統車企巨頭們貌似也嗅出了中國市場的機會,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比如大眾宣佈與江淮汽車在合肥推出無人駕駛汽車,部分軟件開發也在中國完成;大眾旗下奧迪在無錫成立自動駕駛研發和測試中心;寶馬上個月與騰訊聯手成立計算中心,基於實時的路況信息流,助力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

這場由中國頂層發起、本地企業協同、外資追逐附和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之戰,在中國正在展開。

這是“中國特色”的轉型!

THE END

推薦閱讀

巨頭們紛紛入局的“充電”到底是個什麼生意

前樂視CEO發佈純電SUV,丁磊的“不差錢”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