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癌"卻"殺人"?放療的這個黑鍋太大了

(通訊員 王磊 曾帆)#清風計劃#關於放療,我們聽過很多"傳說":放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很大、放療讓病人死的更快、"癌症後放化療一般活超不過三個月、做放療就是在挨射線燒。這導致很多人"寧願等死,也不遭罪",還有人認為放療只是輔助治療手段"做不做都行"。

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放療二科副主任韓亞騫介紹,其實放療早就成了腫瘤治療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中國腫瘤患者接受放療的比例依然只有西方國家的一半。很多人都認為放療是"不分輕重"的"冷血殺手",其實,放療更像是在千鈞一髮時出手救人的"江湖高手"。很多能夠保住器官功能的早期腫瘤:像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早期肝癌、生殖系統腫瘤等,放療都是主要的根治手段。除此之外,放療還是整體腫瘤治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比如術前放療可以縮小腫瘤,減少手術區癌細胞汙染等。傳統放療就像 "散打",射線照射範圍大,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均會受到影響,這就可能帶來兩個惡果:一種是受正常組織耐受量限制,射線量對腫瘤細胞只能是"撓癢癢",殺不死;另一種是提高射線量,但在根治腫瘤的同時,也可能對周圍正常組織/器官造成一次性或者永久性傷害。精確放療更像"針灸",哪裡有瘤照哪裡,哪裡病變射哪裡,通過精確的腫瘤定位和精確的劑量計算,將放射治療集中在病變靶區內,達到高精度、高劑量、高療效、低損傷的目的。

對於放療的副作用,韓亞騫醫生指出,簡單的說,放療就是用穿透性特別強的射線"遠程攻擊"那些增殖最快的癌細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誤傷到一些正常細胞,雖然人體能夠慢慢修復,但也難免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包括:明顯疲勞、皮膚乾燥、失去食慾、血液問題、脫髮等。那麼如何預防放療副作用呢?韓亞騫醫生介紹,一是放療後注意臥床休息,多飲水,以利代謝物的排洩。應精心烹調食物,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口服維生素B6等藥物可減輕噁心症狀;二是在放療期間避免陽光照射,皮膚出現瘙癢時避免抓撓,在皮膚沒有完全恢復正常時避免用刺激的物質塗檫,包括洗澡時用的刺激性皂類;三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前,應請口腔科醫師全面檢查,必要時治療口腔內病灶,拔除殘留牙齒斷根和修補齲齒等。若行拔牙等口腔手術者,至少在術後2個星期後方可考慮作放療;四是鼻咽癌患者放療後,鼻咽粘膜抗感染能力下降,局部易產生粘膜炎,每日鼻咽沖洗可以解除症狀。放療中及放療後病人應經常做張口運動,防止咀嚼肌及周圍組織的纖維化。

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