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課堂」寶寶哄睡三分鐘,睡覺三小時,小睡渣變成小睡神

有枚睡渣寶寶是種什麼體驗?

如果用一句話說那就是:哄睡三小時,睡覺三分鐘。

小寶寶實在是太容易醒了!

「育兒小課堂」寶寶哄睡三分鐘,睡覺三小時,小睡渣變成小睡神

一旦他們醒了,等待老母親的就是一個無比艱辛的今夜無人入睡,對於入睡慢,入睡難的媽媽來說真是一種折磨。

「育兒小課堂」寶寶哄睡三分鐘,睡覺三小時,小睡渣變成小睡神

以至於有媽媽說,懼怕每個夜晚的到來,每晚保持一個姿勢睡覺連氣都不敢大聲喘,甚至就是坐到天亮,在每一個孤寂的夜裡看著從窗簾裡透過來的一絲燈光,絕望的以為就要看不到明天的太陽。每天都是炸毛的獅子,懷疑人生否定一切看整個地球都不順眼。

「育兒小課堂」寶寶哄睡三分鐘,睡覺三小時,小睡渣變成小睡神

寶寶為什麼一放下就不行?

和成人睡眠週期模式不同,嬰兒的睡眠週期很短,只有大概40-50分鐘,而且需要至少20-25分鐘才能進入深睡眠。之前的約20分鐘時間他們經歷著睡眠的三個階段:

1. 最佳入睡時機(出現睡眠信號)

2. 臨睡階段(眼神呆滯)

3. 入睡階段(開始打盹)

如果你見到寶寶已經乖巧地閉上眼,此時就打算將他放到床上,很可能會秒醒。如果媽媽抱著哄睡,只有當寶寶呼吸變慢、變輕,全身開始放鬆時,這才是你將他放下的明智時機!

當然,你也需要不斷練習並提高你的放床技能。放下寶貝的時候,注意避免頭低腳高,建議先放屁股,穩定後再放頭部,最後將手移開。拿開的時候輕拍或摟住寶寶身體,以免驚醒。

  • 人一走就醒

本來媽媽在身邊陪著,寶寶因為能感覺到媽媽的溫度和氣味,身處在有媽媽近身接觸而圍成的小空間裡,心裡非常有安全感。可是突然媽媽走了,那種熟悉的溫度和氣味不見了,安全的小空間被無限放大,成了沒著沒落的“無底洞”,寶寶心裡會充滿恐懼,因此便會哭醒。

  • 寶寶一放就醒

把寶寶放下時保持寶寶身體平衡,千萬注意不要讓寶寶頭部先朝下(寶寶的內耳前庭覺尤其敏感)。放下時動作儘量輕柔,臂彎緊貼寶寶,同時另一隻手輕拍寶寶,減輕寶寶因身體下降帶來的不適。放在床上之後,也不要立刻抽開胳膊,而是邊輕拍邊慢慢抽出。同時別忘了嘴裡發出安慰的“哦--哦--”聲。

  • 寶寶一走就哭

寶寶睡著後,媽媽可儘量在寶寶身邊做事。如果實在需要脫身,可以將寶寶放在可移動的搖籃車裡,推到自己身邊。如果這樣也不方便,寶寶在床上睡著後,給寶寶裹上一條溫暖的小毯子,裹得稍緊一些,以便增加寶寶安全感,減少寶寶哭醒幾率。

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

其實,剛出生的寶寶並沒有白天黑夜的生物鐘,爸爸媽媽必須通過交替的進食和睡眠,教導他區分白天和黑夜。

很多媽媽認為無論白天黑夜,寶寶睡覺環境一定是越暗越好,這樣才能讓他多睡一點。

雖然調暗光線有利於褪黑素的分泌,但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調暗房間光線,不利於寶寶區分白天黑夜,容易導致晝夜顛倒。

白天小睡只需稍微拉一點窗簾(不需要像夜晚一樣,弄的烏七八黑),也不需要完全保持百分百隔音,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建立晝夜生物鐘,建立更好的睡眠習慣。

自帶鬧鐘,頻繁夜醒

  • 生理性因素——餓醒

嬰兒胃容量很小,剛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幾口,一頓吃完2小時就會餓,這是早期頻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隨著嬰兒的長大,餓不再是主導因素,尤其是遠遠小於飢餓週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環境不一致、習慣性夜醒導致的。

  • 習慣性因素——環境依賴

睡眠的道具依賴造成的入睡後醒來無法再次入睡,類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機,半夜醒來要摸出手機看一眼現在幾點了,發現:“哦,才半夜”於是接著再睡,要是哪天怎麼也摸不著了,有人無所謂可以接著睡,但還有人很可能接下來就難入睡了。這是一種習慣和心理因素,當然相較成人更復雜一些。

入睡和睡眠中的環境不一致,孩子會很警覺的經常醒來確認睡眠環境是否發生了改變,覺自然就很輕了。

當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複雜,夜醒不等於餓,屎尿、溼疹、冷熱、白天受刺激、換床、家裡來人、媽媽上班、學翻身、長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留幾秒時間判斷,不要一醒就塞奶頭,無原則夜奶是導致習慣性夜醒的主因。

「育兒小課堂」寶寶哄睡三分鐘,睡覺三小時,小睡渣變成小睡神

有句話叫,一睡母慈兒孝,不睡雞飛狗跳。隨著寶寶身體發育,會經歷四次睡眠倒退,分別是四個月、七到九個月、一歲多、兩歲,哄睡之路道阻且長。在身邊,有很多媽媽跟我們分享了在無數個夜裡,為了寶寶等到天明的感受,哄睡的痛苦很多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