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文|李文强

图|网络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有这种虚无感,也可以说,这种虚无感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家庭、集体、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我们的意义是由父母老师或者国家所定义的。

什么意思呢?

相当于我们从小就被定型定性,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等到我们大学毕业,如果进了体制,那还好,毕竟体制内的价值观、氛围,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致的,这种思想和土壤一致,会让人感到特别的幸福。

如果没进体制呢?

那就痛苦了,这套价值观在社会上可能就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土壤,毕竟,在社会上打拼靠的是个人价值,靠的是利益交换。到了那个时候,反而拥有自我,拥有理想、野心的人在社会上才混的更出色...

而那些拥有集体性自我的呢?到了社会上感觉活得像个受害者,各种怨恨、负面情绪,听听各大媒体平台,知乎里的声音就知道了...

然而,生活还要继续,他们要在这片社会上立足,就不得不改变过去塑造的认知系统,把这种以集体性为主的认知改为以个人为主,从集体自我的摧毁到自我的建立,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毕竟,摧毁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集体自我,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人生意义的丧失,让人直面虚无的世界,感觉人活着特别没有意思。

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直到他慢慢寻找到自己,再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他的世界才有一缕阳光。

这就是我所想表达的,从小到大,一切意义都是别人给我们定义的,我们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然而,这些意义到了社会上不一定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土壤。我们最好是像水一样,不要定型定性,一旦定性了,到了社会上不一定有这样的框装的下咱们,那时候就会特别痛苦,分裂...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把过去建立的认知系统一切推到再重建,应该批判、怀疑一切,总之让自己与当下更加的契合,让我们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去塑造与“未来”土壤相同的认知系统。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毕竟很多人的认知,在大学之前就固化了,固化的认知,反弹力度是非常大的,除非被外力强行打破,撞个头破血流,否则不会轻易改变,大学的老师也做不到...(更何况大学的老师也是为舞台服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