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引言

在現在先進發達各種的交通工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應該就是火車了。火車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傳入中國的,它一直髮展到了今天。所以它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對於火車而言,火車運輸中最重要的必備條件就是鐵路,所以在火車和鐵路的產生和出現時間都相隔並不遙遠,甚至可以說是相伴而生。

01

鐵路軌道是由希臘時期的馬拉車運輸的路軌演變發展而來。後來在1804年,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蒸汽機創造出了全世界的第一臺蒸汽機車。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就因此把它稱為“火車”,這個名稱一直被後世所沿用。這臺蒸汽機車是全世界最早行駛在軌道上的機車。而1817年,斯蒂芬主持修建這個世界上第一條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這條鐵路線是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這條鐵路線是世界上首例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的路線。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事故現場圖

  • 史蒂芬孫在1814年製造了第一臺蒸汽作動力的火車機車。後來改造的“火箭號”是全世界第一輛真正使用的火車。從此,有軌馬車被火車取代。它開創了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使得火車從此開始行駛在人類和世界的歷史長卷中。所以後世的人們稱史蒂芬孫為“蒸汽機車之父”。

02

鐵路是在19世紀時傳入中國的,當時英國在上海鋪設了中國的第一條可以營運的長達14.5公里的吳淞鐵路,於是這條由外國人鋪設的鐵路成為了我國鐵路的開端。1881年清政府建造了第一條官辦鐵路——唐胥鐵路。

而由中國人自己完全自行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京張鐵路,它是由我國的鐵路之父“詹天佑”主持設計建造的。在京張鐵路的設計中,詹天佑開造性地採用了“人”字型設計,“人”字型的設計使火車能在山區陡坡通行。詹天佑在中國鐵路事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了中國鐵路的發展進程。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後來隨著戰爭和新國家的建立發展,我國的鐵路建設事業也經歷低谷和緩慢發展時期。在1950年,國家為了改善我國西部交通落後不便利的情況,於是設計規劃了多條鐵路。我們熟悉的成渝線、寶成線和成昆線等就是在這個時期和規劃下修建的。在打通與西南地區的鐵路幹線時,我國的鐵路工程師們突破了許多技術上的和地理條件下的困難,而且還有許多先輩為了修建鐵路付出了生命。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03

終於在1970年7月1日成昆線全程貫通。成昆線工程艱鉅且浩大,可以說這個工程的技術難度在當時世界上是極其罕見的。後來成昆鐵路為西南地區的人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和發展,被西南地區的人們稱之帶來了希望與光明。然而1981年在成昆鐵路線的利子依達路段發生了嚴重的墜橋事故,這場重大事故造成了275人遇難。事故已經過去39年,那麼事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1981年的7月9日和平時一樣442次列車正常地從尼日車站駛向烏斯河車站,然而卻不曾想到,這趟列車會發生重大事故而無法到達下一站。442次列車的駕駛員正駕駛著列車通過奶奶包隧道,可是卻在出隧道後沒有看見前方隧道外的軌道的反光。駕駛員當時就大吃一驚,因為沒有反光就意味著前方的利子依達大橋的軌道沒有了。他立刻採取了緊急制動閘的緊急剎車措施。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但是緊急制動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442次列車依舊衝出了斷橋,火車頭、第二臺機車、行李車、郵政車、三節客運車廂都先後相繼向著黑不見底的利子依達山溝和大渡河墜落。緊急制動閘雖然沒有拯救了前面車廂裡的乘客,但是卻改變了列車後部的七節客車和餐車上的七百多位旅客的命運。八號客運車廂雖然沒有掉落到利子依達山溝裡,卻在奶奶包隧道口翻倒著。於是列車上的工作人員立刻就對八號客運車廂裡的受傷和被困的乘客展開救援行動。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後來經過多面的幫助和救援,在這場重大事故中一共有275人遇難,在血的教訓之下,成昆鐵路也停止運行15天!事後,有關部門組織了事故調查組。經過調查組深入利子依達溝深處,經過多方的走訪後,才終於找到了鐵路和大橋斷裂的原因。在利子依達溝的源頭上游地區因大量的降雨引發了大規模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因此攜帶著大量泥、沙和石塊的泥石流沿著利子依達溝的走勢,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了利子依達大橋,並且將其沖毀。

血的教訓!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事故遺址

結語

1981年的利子依達溝重大墜落事故已經過去39年了,現在新的利子依達大橋吸取之前血淋淋的教訓,將其建設在利子依達溝的底部,這樣可以完美地避開泥石流的衝擊。曾經的傷痛正在逐漸恢復和癒合。但是鐵路工程師卻謹記著這個教訓在不斷地研究著鐵路方案。

參考文獻:《鐵路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