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国不可能出现粮荒 完全能自给自足


美国专家:中国不可能出现粮荒 完全能自给自足


圈分享:受疫情影响,近期各国都限制了粮食的出口,所以有些媒体有些网友比较担心粮食问题,此后针对粮食问题,我们相关部门也做出了专门答复,进行了辟谣,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也不必过分囤粮。

受新冠疫情影响,越南、俄罗斯、乌克兰等主要粮食出口国近期宣布,他们将限制或禁止部分粮食出口。

由于中国是全球的主要粮食消耗国和进口国之一,其粮食储备近日引发舆论关注。不过,一名美国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不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截至本周五,已有十六个国家做出了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的决定,包括越南、柬埔寨、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等等。

我们每年进口上亿顿粮食,而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了八成。

官方半年前发布的一本关于粮食安全的白皮书显示,2018年,粮食进口总量为11555万吨,较1996年增长了近十倍。其中,大豆进口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三。但报告提到,中国目前的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等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尽管如此,在各国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接连传出后,还是有民众担心,我们可能会出现粮荒。

不过,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周五对媒体表示,中国目前的产粮结构意味着,近期国内不大可能出现粮荒。

“中国粮食的自给率差不多达到了八成多。当然也进口一些玉米之类的粮食,但是进口率只有一成多。而且如果用口粮来计算,就是中国人每年消耗的粮食总量说,那就更少了。”

他补充说,随着近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众的肉类、蔬菜等非粮食食物的摄入明显增加。

虽然农民和农民工的粮食摄入量仍然较高,但中国目前所需的口粮最多只占粮食总产量的三成左右。

文贯中说,由于中国民众和养殖业对大豆和豆制品的消耗量很大,大豆占据了中国粮食进口的主导地位,其进口国主要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他表示,只要能够确保大豆的正常供应,短期内应该就能避免粮食问题。

疫情当下,各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让人们意识到,食物储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格劳伯周五表示,与旱灾等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新冠疫情对全球食物供应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他在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举办的一场网络会议上说,这场疫情给劳动力需求较高的蔬菜和乳制品等产业造成的冲击很大,因为各国设立的入境限制导致不少外籍临时工不能进入另一个国家工作。

不但如此,疫情爆发迫使大量美国肉类加工厂近期停工,这也对食品供应造成明显冲击。

格劳伯强调,冷静的贸易政策对确保近期全球食品的供应安全至关重要。

“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国应避免制定敌对性贸易政策,因为它造成的问题可能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大家都需要坐下来,冷静地应对当前的情况,而这可以通过完善市场信息来实现。”

他说,尽管目前美国食品供应总的来说仍然相当充足,但消费者却时常会在超市里遇到食物短缺的问题,这体现出了供应和需求的不匹配。他表示,在短期内尽快对供应链作出适当调整会是一大挑战。

圈观点:虽然受疫情影响,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但在世界主要的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中,目前粮食问题都是安全可控的,只是因为疫情导致恐慌情绪扩大,部分民众集中抢购,而被疫情打乱中断的物流产业链可能不能及时调整,所以出现了部分地区超市缺货现象,但库存实际是很充沛的,无需过分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