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亞太及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接受《明報》獨家專訪時說: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PwC,將於2019年2月開始,在香港、內地及澳門正式全面落實「靈活工作」制度。也就意味2019年2月起,普華永道全員都可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這個消息立馬在朋友圈炸開了鍋,很多人拍手稱快:看,這就是別人家的公司!

因為在家辦公的益處顯而易見,比如:

  • 可以減少通勤時間
  • 工作的自由度更高
  • working lifebalance(特別職場媽媽)
  • 顯著降低公司運營成本
  • ...


正是由於這麼多顯而易見的好處,我們反而忽略了在家辦公的潛在風險。

1、模糊工作和生活的邊界

之前有過一個關於幸福度的調查,影響人生活幸福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和生活邊界的模糊。

由於微信、釘釘等社交應用的普及,實際上我們24*7都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

  • 旅遊中突然被老闆釘釘
  • 正在約會被突然被客戶@
  • 凌晨突然接到同事語音電話
  • ...


無論是否有在家辦公的制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處在“靈活辦公”的狀態,這個制度的一大好處就是成功的讓這種模糊的狀態合理化。

後果是你再也無法抱怨說working life balance了,因為工作暨生活。

比如這位網友的評價,雖然過於極端,但不無點道理!

在家辦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2、精力分散導致效率低下

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發現:在公司的效率,要遠比在家高。這背後就是精力管理帶來的效率問題。

辦公用一個個格子把大家隔離開來,看似讓人更孤立,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給職場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一項任務。

在家辦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但在家很難像在公司一樣高度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總是有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打擾,比如孩子、外賣、電視等,精力過度分散帶來的就是效率的降低。

所以在家辦公,你被工作佔據的時間反而會加長。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去咖啡廳/書店等更加放鬆而不是在家工作,比如我就是一個在咖啡廳加班效率最高的人。

這就導致了靈活辦公的邊際收益在降低,因為辦公場合只是從公司換到咖啡廳而已。

3、協作、溝通成本提升

這兩年“超級個體”的概念特別火,比如《哈佛商業評論》就說:“新經濟的單位不是企業,而是個體”。

當我們過度強調超級個體的時候,往往忽略的協作的存在。

首先,現在辦公場合溝通協作簡直無處不在,每一個員工都是網狀結構上面的一個節點,被動或主動的跟其他節點協作配合。

其次,我們面對的環境愈加複雜和不確定,這種狀況下,更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參考文檔: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

靈活辦公不可避免的會提升溝通協作的成本。

比如,本來當面溝通三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現在可以需要call一個多人電話會議。本來工位吼一聲就能確認的信息,需要群發給所有人,還要確保每個人都收到...

在目前這種工作模式下,靈活辦公或在家辦公只是一種看上去很好的東西,但並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比如:

  • 如何評估工作量和工作時長
  • 如何合理分工,提升工作生活平衡度
  • 如何為職場媽媽提供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 關注員工心理健康,提升幸福度
  • ...

這些對措施大部分人來講都遠比所謂的“在家辦公”來的更實用、有效,只是企業願意投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