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产纠纷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还当过和尚,可以说他和刘邦的身世类似,都是布衣天子。但是刘邦好歹还当过一段时间的亭长,不大不小也算个地方官,朱元璋可真是个贫民出身啊,这也导致他建立明朝以后,为明朝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产纠纷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建元洪武。本来朱元璋的二十五个儿子中,老大朱标应该继承皇位,虽然没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但也可以作为一代仁君。可惜天不假年,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早逝,太子之位悬空。面对大明帝国诺大的疆域,剩下的儿子们(三个年幼的除外)开始心思活泛起来,而且这些个藩王大部分手握重兵,割据一方,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儿子们当然不敢造次。但是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位居然传给了他的皇长孙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产纠纷

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他的治国思想是不错的,也看到了大明王朝存在的隐患,那就是割据一方的藩王,也就是他的叔叔们。爷爷把财产都留给了孙子,这群儿子没得到什么好处,而且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大多是经历过南征北战的,那怎么可能甘心!可怜的建文帝还在想着他爷爷说的这些叔叔是会帮你的,不会造反。所以也就直接开始削藩,企图彻底掌控整个大明。

建文帝的政治眼光还是不错的,他知道最有可能抢自己皇位财产的就是他的四叔—燕王朱棣。这位四叔也是不辜负自己的侄子,立刻以“清君侧”为名开始自己的夺产之旅,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产纠纷

这场家产纠纷持续了四年,最终还是叔叔技高一筹,占领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成为一桩千古迷案。而造成这场家产纠纷的就是朱元璋对财产的分配不均,太过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造反,也太过相信自己的孙子能镇住这些叔叔,最终导致明朝仅仅建国一代就发生了皇位争夺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