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脱毛仪火了,国内品牌为啥跟不上?

当“宅家美容”成为新趋势,脱毛仪等美容仪器前景可观,如何挖掘更大的市场,持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值得品牌思考。

文丨钟锦

女大学生小程(化名)告诉记者,为摆脱“猕猴桃女孩”这一称呼,她从冬季开始便考虑入手一款脱毛仪器,以便夏天到来之时能自信地随意穿搭。实际上,自入冬以来,脱毛仪器便在各大直播间内频繁登场,在小红书种草平台上也于近期出现了上万条脱毛仪器测评帖、分享贴等内容。

不难看出,脱毛仪器产品已经从原先的高端小众市场,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天猫数据显示,购买脱毛仪的消费者中,95后已成为新一代脱毛大军,人数占比超30%,且以超35%的年同比增速在增长。

进口脱毛仪火了,国内品牌为啥跟不上?


毫无疑问,中国的脱毛仪市场还是个增量市场,当脱毛仪品牌对消费者教育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动地吸收与接受了品牌产品的观念及价值。眼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持续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脱毛仪器品牌的关键竞争点。

脱毛仪“火了”

3月17日,在李佳琦的直播间内,7000个脱毛仪器在转眼间便销售一空。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生活时尚类的KOL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向粉丝种草脱毛仪器,并发布相关广告信息,引起粉丝群体关注。

捷孚凯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女士脱毛仪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57.8%。另外,天猫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国际38节首日,进口脱毛仪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销售同比增长超1140%。

那么,为啥脱毛仪器能够成功圈粉消费者?

首先,当下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宅家美容”,一方面,市场上的医美机构参差不齐,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家用的脱毛仪器,相比医疗机构护理时间更短,更贴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时间成本的快速上升也是大众选择家用脱毛仪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品牌通过减小功率、减少功能等方式,将原本颇有些门槛的专业美容仪家用化,转变为操作简单,能够让“仪器小白”快速上手的家用美容仪器。

进口脱毛仪火了,国内品牌为啥跟不上?


第三,直播行业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容易受“推荐”影响达成消费购买行为,不少消费者在线下购物之前,会先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口碑点评”再决定是否前往购买,“口碑营销”对于美容仪器的销售提升作用也愈发明显。

据记者观察,品牌在推出脱毛仪器时开始注重和其他产品结合售卖,此举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买一赠多”的实在,还能体验品牌其他产品,增加好感度。譬如,下单价格为1599元的韩国Ulike品牌脱毛仪,赠送一支电动牙刷和专属芦荟胶。有专业人士认为: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在仪器搭配上多花心思,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进口脱毛仪火了,国内品牌为啥跟不上?

脱毛仪市场还有哪些“雷”

虽然家用脱毛仪在中国市场上保持着良性增长,但也面临着许多难题。记者在小红书中以“脱毛仪”为关键词搜索笔记时,出现不少排雷贴、甄别贴,可见脱毛仪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

在淘宝平台上,脱毛仪产品繁多,价格差距也较为明显,产品价格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卖点也各不相同。由于脱毛仪器或多或少含有科技成分,加上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带给生活的品质感和精致感,这类产品在售前需要品牌向消费者进行更多的“教育”工作,因而消费者所消耗的购买决策时间也就更长,需要品牌长时间为消费者种草。

此外,不少消费者对于脱毛仪这类的美容仪产品抱有“买了就落灰”、使用率低的认知。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购买产品的时可能是冲着种种效能,跃跃欲试,但到手之后“变美的欲望却最终没能战胜懒惰”。产品利用率不高便产生“浪费钱”、“闲置落灰”的负面产品印象,也会对长期坚持是否真的能“有效果”打上问号,最终会转化为社交媒体上的负面口碑,影响后续用户的购买决策。

进口脱毛仪火了,国内品牌为啥跟不上?

尽管存在诸多难题,大多海外企业和品牌入局的热情也并未消减,反观国内品牌似乎没有跟上脚步。中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美容仪市场仍由国外品牌占领高地,80%的份额被欧日韩品牌占据。

由于国内生产脱毛仪器相关企业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产品的产业链仍由生产端直接抵达消费者端,企业缺乏品牌打造意识,产品卖点不突出,且低端的品质与价格无法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虽有不少国内工厂制造脱毛仪器,但始终没有打造出一个能与进口脱毛仪器抗衡的品牌。”广州某美容仪器生产厂家向记者分析表示,许多国产品牌在刚刚涉入脱毛仪器市场的时候,遵循的仍是低价切入赚足销量的老套路,但低价往往带来不了品质上的满足,在电商平台上,依旧可以看到很多低价脱毛仪的负面评价。

与其他“颜值经济”品类相比,脱毛仪这类美容仪器更容易用高科技和颜值打动消费群体,冲动式、尝鲜式、体验式的购买成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喜闻乐见的成交方式。当“宅家美容”成为新趋势,脱毛仪等美容仪器前景可观,但如何挖掘更广大的市场,持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仍值得品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