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生命,慢慢的河

靜靜的生命,慢慢的河

今天約了一位同行朋友吃素食,之後喝咖啡。

吃素食,是因為前兩天的精神分析讀書會上聽到她現在開始吃素了,這讓我頗為欣喜,以後自己想吃素的時候又多了一位同伴,另一方面,是在過年的時候她獨自去了一趟藏區的五明佛學院住了十來天,我一直對她這一段經歷頗為好奇,但陰差陽錯一直沒碰面,今天因緣具足,得以交流。

這位同行是我見過的對心理諮詢師這職業執念最重的同齡人之二,之一是我自己。

她在讀遠程的澳洲某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她學英語,她參加精神分析讀書會,她參加心理諮詢督導,她參加嬰兒觀察小組,她參加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項目……

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因為這些活動很多我也參加了,我們在同一組,所以知道。

今天我們也聊到了這個話題,為什麼自己對做心理諮詢師這個事情如此執著,其實,當我們同時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已經知道,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心理諮詢有如此執念並淡淡的討論的時候,強烈的執著已成為一種過去式了。

我們提到,在過去,我們是如此地嚮往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的大咖,以至於整個努力的過程都充滿了匱乏感與求不得苦,而在此時,我們回頭望去,這並非是一種真正多麼利他的動機,而是一種利己的需要,是我們自戀的需要,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不重要的人物這種現實。我們期望通過這一目的來實現自我的重要感,讓自己的小我得以滿足,這與之前在其他行業自己期望有所成就並無本質的不同。

當一種熱愛成為達到某個目標的工具之時,熱愛已蕩然無存,不過是貼著“熱愛”的標籤的工具罷了,和貼著“扳手”標籤的工具並無不同。

談到這裡,我們都釋然地笑了,很神奇的是,當我們不在熱衷於在某個職業一定要做出什麼成就出來的時候,我們突然感到了真正的對心理諮詢的熱愛呈現並流動了出來,那種感覺大概可以形容為,我做這件事情,僅僅是我想做這件事情,而不是要利用這件事情到達某個彼岸。

它不如過去那麼強烈,但卻比過去更加濃郁和真切。

由此,我們談到了意義感對於人的禁錮作用。她說到在佛學院的時候,她跟隨大家,做飯就做飯,上課就上課,聊天就聊天,睡覺就睡覺,彷彿不太願意去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思考做這些的意義是什麼了,感受到了一種自由。

這讓我們不禁開始聊起,當一個人被意義感所困,孜孜以求要追求一個所謂有意義的人生的時候,與追求有錢、有名、有權、有勢的人,並無不同,都像屁股著了火的猴子一樣,感到焦躁不安,時不我待。

這讓我們想起,一個人過的幸福,也許並不見得是過上一個所謂有意義的人生,也許是過上一個不被是否有意義這個問題所困擾的人生。

我想,一個人真正不那麼急切地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不滿世界去尋找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不強烈地期望成為某一個人的時候,屬於他的生活才開始吧。而屬於價值觀、意義、成功的人生才告一段落,這種放下,就像一個重生的人爬起來,拍拍屁股望望身後的那具屍體,毫無眷念,或者像一隻蝴蝶飛出蟬蛹,再也不會回來。

咖啡喝完,時間也差不多了,她感謝我請的素食,我感謝她請的咖啡。

我們都帶著這交叉的感悟,懷著對對方分享的謝意,揮手道別。

我常常想起,生命是什麼?我想,生命會不會是一條河流,它靜靜地慢慢地流著,不疾不徐,並不關心明天是否來不及做什麼,也不去扯淡這樣流淌是否有意義,它流淌,只是因為因緣所致,已經流淌了,那就流淌著吧。

讓我想起聽過的一曲老歌——《靜靜的生命,慢慢的河》。

有所感,故作此文。

-end-

作者:樹洞先生,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婚姻家庭諮詢師、IPTA國際職業培訓師、內觀禪修行者、極簡主義者。專注抑鬱情緒及個人成長課題的心理諮詢,有心理諮詢需要的朋友可私信樹洞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