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二戰中最致命的錯誤是什麼?

大國紀實


很多人喜歡說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了哪些致命錯誤,似乎他不犯這些錯誤就能打贏戰爭,然而這些基本上都是一廂情願。那些被人反覆拿來說道的所謂錯誤,其實要麼根本就是正確的決定,要麼就是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措施。

不信?舉幾個例子吧。

所謂的敦刻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決定。這個事情已經有很多人澄清過了,首先,這個判斷並不是希特勒做出的,而是倫德施泰特。其次,裝甲部隊經過半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在敦刻爾克附近的丘陵沼澤地區是否能發揮預想的作用?事實上,德國裝甲部隊在戰爭初期的輝煌勝利更多依靠的是其突然性,在面對預有準備的陣地時,表現並不理想,不信的可以去搜索“讓布盧之戰”。

至於先消滅英國再去打蘇聯的決定。這一點上,其實希特勒恰恰做出了最好的選擇。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正好趕上蘇聯軍隊最虛弱的時候。事實上,德國進攻西歐以後,蘇聯已經意識到戰爭的威脅,並開始逐步備戰。比如開始研製新裝備取代舊裝備、逐步減弱“大肅反”的力度、調整新的軍隊編制等等。1941年中,正好是蘇軍開始用新裝備替換舊裝備,新編制取代舊編制的過渡階段。如果再晚上半年一年,德國人碰上的難啃的T-34和KV坦克也許就不是一千多輛,而是五千多輛甚至近萬輛;空中面對的敵機也不再是伊-15、伊-16,而是大量的拉格-3、雅克-1,這仗還怎麼打?

所謂不打莫斯科而去打基輔的決定。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在中路進展非常順利,但南路撞上了蘇軍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進展很不順。結果就是斯摩稜斯克戰役結束以後,中路德軍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南路的戰線甚至還遠在一兩百公里之後。更重要的是,南線的蘇軍並不是沒有反擊的力量,僅南線右翼的蘇軍第5集團軍就在7月到8月間不斷對德軍發動反突擊。如果中路德軍真的不管南線,直接去打莫斯科,蘇軍從南線對中路德軍來個後路包抄……恭喜,蘇德戰爭就可以提前結束了。

至於斯大林格勒。以德國人的力量,打到斯大林格勒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看看德軍戰線背後綿延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的供應線吧。所以啥決定也救不了保盧斯。

其實,也許希特勒最大的錯誤是根本就不該發動戰爭。但是,以希特勒上臺之後採取的種種經濟和政治措施來看,德國實際上是用透支的方式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復甦。他如果不發動戰爭來轉移注意力,並通過掠奪來維持,經濟危機離德國並不遙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動戰爭或許也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吧……T


聯合防務


一般認為,純粹從戰爭層面而非政治和意識形態層面,希特勒犯了3個戰略性錯誤。這些錯誤,讓二戰開始的德國,無論閃電般地取得了多麼偉大輝煌的勝利,其最終結果也只能是徹底的失敗。與羅斯福和丘吉爾比起來,希特勒的戰略和政治才幹,的確弱了許多。

1,發動旨在為登陸英國掃清障礙的不列顛空戰,以及敦刻爾克不乘勝追擊。實際上,無論是德國空軍還是海軍,遠沒有實力一舉摧毀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獲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制海權。雖然炸燬了許多城市,但沒有根本摧毀英國武裝力量,希特勒就停了下來。

希特勒認為,不列顛空戰和敦克爾刻後,英國不可能從巨大損失中恢復過來,只能回到談判桌上或者蜷縮在孤島,因而掉頭進攻蘇聯。這給了英國喘息之機,積聚了後來反攻的力量。

2,入侵蘇聯。因為此時,德國已經向法國、英國、波蘭、荷蘭、比利時等國宣戰,就等於同時向這些國家的殖民地和聯邦國家如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大多數國家宣戰。一對多,本來戰線就過長,雖有勝利,但也消耗了不少兵力和武器,如坦克,已損失掉三分之一。再打已經簽署和平協議的蘇聯,是戰略上的最大敗筆。

這可能和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有關。雖然法國和歐洲大部分已被佔領,但希特勒認為那不夠肥沃,還不夠養育純種優秀又要大規模繁殖的雅利安人,他需要烏克蘭和蘇聯西部廣闊的土地。

他還錯誤地認為,蘇聯是一個極易攻擊和佔領的國度。加上他對自己的政治騙術和閃電戰的威力深信不疑,所以認為會和閃擊法國波蘭一樣,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冬季到來前就會結束對蘇戰爭。

對蘇戰爭初期,德國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此時,如果德國見好就收,經營好所佔領土的資源,也不失明智。雖然此時停戰,盟國會要求退回一部分佔領的土地,但從當時瀰漫在歐洲和美國的綏靖主義態度來看,希特勒仍能夠保有蘇臺德及西歐大部分地區。

3,對美宣戰,是他犯下的第三個戰略性錯誤。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但並沒有對德宣戰。是德國,主動向美國宣戰。雖然對美宣戰,但德國方面並沒有作好與美國開戰的準備。相反,美國方面,已經處於臨戰狀態三年。

正是因為對美宣戰,才導致了盟國空前公開的合作、美國的戰略物資源源送往歐洲戰場、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以及諾曼底登陸等等。本就陷在東線戰場的僵局之中損失慘重,此時希特勒不得不又抽調相當的精銳回到西線戰場。更加顧此失彼,更加兩面受敵,失敗不可能不加速到來。


世界真的很大


二戰中希特勒最致命的錯誤,可能有人會認為是放走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其實不然

在1941年年初,希特勒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博—“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以“閃電戰”戰術入侵併且擊敗蘇聯,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啟動,德國空軍率先進攻了蘇聯機場,並且拿下制空權,此時的斯大林認為英德之戰未分勝負,因此對於戰爭的準備並不充分,導致蘇軍在面對德軍閃擊戰時潰不成軍,德軍裝甲部隊在兩天內向前推進80多公里。

在七天後,德軍兩支裝甲部隊在蘇聯明斯克東部地區匯合,對明斯克蘇軍形成包圍,隨後30多萬蘇軍被俘。

在1941年7月上旬,德軍裝甲部隊繼續前行,僅僅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推進到斯摩稜斯克地區,此時距離莫斯科僅有數百公里,7月22日,德軍包圍斯摩稜斯克並且展開攻勢,31萬蘇軍被俘。

在斯摩稜斯克地區淪陷後,德軍經過五天的休整準備繼續前進,此時距離莫斯科僅有320公里,並且前方沒有阻礙,但是此時希特勒卻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

由於南部戰線遭受到蘇軍強烈抵抗,希特勒決定讓準備進攻莫斯科的裝甲部隊,轉而援助南部集團軍攻打基輔,希特勒這一決定遭到古德里安將領的強烈反對,但是希特勒執意要暫緩放棄對莫斯科的進軍,南下支援基輔。

而希特勒此舉無疑讓接連慘敗的蘇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蘇聯在這段時間動員全國1600萬人參軍,並且眾多新式武器裝備服役部隊,例如著名的T-34主戰坦克,與此同時,蘇軍還設置了多道防線。

南線集團軍的德軍,在得到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支援後順利拿下基輔,終於在1941年9月20日,展開了對莫斯科的總攻,而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系列的壞天氣,10月8日開始大雨,持續的陰雨天氣嚴重影響了德軍戰鬥力,並且冬季很快來到,而希特勒此前認為,與蘇聯的戰鬥會在夏季結束,因此對於寒冬並沒有準備,導致大量的德軍嚴重凍傷,裝甲車、坦克無法運行,行軍進度大打折扣。

直到12月4日,德軍距離莫斯科只剩下30.5公里。

從7月22日德軍攻陷斯摩稜斯克,再加上五天的休整,就從7月27日算起,德軍中線裝甲部隊在支援基輔的過程中,一共浪費了長達數月的時間,而此期間蘇聯方面做了什麼?

1600萬國民被號召起來參軍,挖下多道防線,導致德軍裝甲部隊開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寸步難行,更重要的是,蘇聯東方地區的50多個師取道西伯利亞直接調回莫斯科,這50多萬蘇軍裝備精良,並且經受過嚴格的冬季作戰訓練,在12月5日,蘇軍打起了反擊的第一槍,希特勒以及德軍,對於蘇軍敢於率先反擊的情況表示震驚,面對蘇軍強勢反擊只能暫時後撤。

而在此後,希特勒又做出了一連串錯誤的決定,但是相比起來,在拿下斯摩稜斯克後沒有直接進攻莫斯科,留給蘇聯長足的喘息機會,是希特勒最大的戰略失誤,使得德軍此後由主動變為被動。


大國紀實


多線作戰,還是多線作戰。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敗在了同一個錯誤上。

其實,希特勒早期的作戰計劃是對的,跟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實就是為了避免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局。只是後來,吃到了閃擊戰甜頭的希特勒有點飄飄然了。他在基本統一了歐洲西部以後,不是全力進攻英國,而是選擇了“芭芭羅莎”計劃。閃擊蘇聯。用三個月的時間攻陷莫斯科,趕在蘇聯的冬天到來之前,滅亡蘇聯。

其實,蘇聯再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正確的反應,時任國防部參謀長的朱可夫建議斯大林放棄第聶伯河南側,收縮兵力再伺機而動。但斯大林拒絕放棄基輔。朱可夫因此去當了預備隊司令。結果,基輔之戰,蘇聯死傷極其慘重。好在斯大林意識到自己的戰略有誤後,迅速的啟用了朱可夫,才保住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

而此時,進攻受阻的德軍迎來了蘇聯的隆冬,有人建議希特勒收縮兵力,由進攻轉為防禦,以待德軍熬過寒冬,但被拒絕。

德軍在東線與蘇聯紅軍苦戰的同時,還配合意大利進攻巴爾幹半島,而意大利這個搞笑的豬隊友又極其不給力,導致德國還有在意大利身上分兵,而此時,日本又偷襲了珍珠港,徹底引爆了二戰。

此時的德國,東線與蘇聯苦戰,南邊接管了意大利的佔領區,北邊在對抗英國,同時還要鎮壓佔領區的游擊隊。不但如此,在意大利兵敗北非之後,又派了一個只知道自己打的爽而沒有戰略眼光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隆美爾在北非不但打的很爽,還迫使本就焦頭爛額,四面受敵的希特勒還要給北非增兵。使得希特勒非常不滿,這與隆美爾兵敗北非之後,最終被殺不無關係。

到了這個時候,軸心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墨索里尼倒臺後,意大利變成了德佔區,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在中國又陷入了持久的拉鋸戰。而在得到大量美式裝備後,日本的優勢逐漸消失了。

盟軍的諾曼底成功登陸,成了壓垮多線作戰的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盟軍的進攻和蘇聯的反擊,德國已經回天乏術了。

二戰的德國之敗,並不是放過了敦刻爾克的幾十萬英法聯軍,而是德國作為一個西歐的中部國家,犯了和一戰時的德國同樣的錯誤----多線作戰,儘管希特勒前期一直在避免出現這種局面,但他還是沒能壓住他那顆狂妄自大的心。最終導致德國腹背受敵,希特勒無奈自殺。

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二戰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遊子天涯君莫問


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

第一、放跑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三十多萬有了戰鬥經歷的老兵回到了英倫半島。如果沒有這些士兵,英國真的就可能完了!

第二、派他的親信赫斯去英國講和,這無異於給英國抵抗的信心。

第三、在錯誤的轟炸倫敦,又遭到英國報復性的轟炸柏林,憤怒的希特勒把珍貴的炸彈都扔到了英國的城市裡,沒有轟炸英國的軍工設施。還造成自己轟炸機的大批損失!

第四、錯誤的找了個豬隊友-意大利,意大利的士兵居然會因為沒有鑰匙打開彈藥箱而選擇投降,戰鬥中還要有必須的午睡!北非浪費了希特勒的裝甲精銳,意大利又牽扯了希特勒的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部隊,不分兵支援意大利東線也許還好些!

第五、錯誤的時間開始了錯誤的“巴巴羅薩”行動,本來計劃在4、5月份開始的進攻被拖到了6月底。

第六、過分自信於自己的閃電戰,閃電戰隊歐洲小國是十分有效的,但是面對戰略縱深很大的蘇聯就力不從心了。

第七、沒有做好後勤支援,嚴寒使得百萬軍隊喪失戰鬥力。凍死的士兵,凍僵的裝甲車輛,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過冬的準備!

第八、三個集團軍群的主攻目標不能堅持到底!堅持保盧斯的計劃,可能蘇聯會撐不住的!

第九、沒有在佔領的蘇聯地區建立更穩固的後方支援基地。摧毀了蘇聯所有的佔領城市。

第十、沒有及時佔領北高加索地區,北高加索的石油太重要了!

第十一、拒絕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的增援要求,有拒絕撤退要求!讓斯大林格勒成為了希特勒的夢魘的開始。讓一個優秀的紙上談兵的將領領導一次戰役!

第十二、偏執的經常撤換戰將,能打的都被召回來了,幸好戰將如雲,還能支持!

第十三、過分要求武器的壓倒性優勢了,盲目的和蘇聯展開的裝甲戰車的矛盾之爭!將那些精力和物資放到普通坦克的製造中,也許會好些的!蘇聯只是製造了一些蠢笨的大傢伙來迷惑希特勒,其實他們的T-34在瘋狂的生產!

第十四、過早的投入了V2火箭的使用。沒有繼續著力發展核武器!

第十五、判斷失誤,把加萊地區當成了重點防禦陣地。幾個裝甲師沒有第一時間趕到諾曼底,把英美趕下海!

第十六、沒有將已經使用成熟的輕武器大量換裝,G44、G43這兩支劃時代的好槍沒有得到希特勒的高度重視,關注重視的時候晚了!

第十七、在東線沒有做主動的大縱深的戰略後退,在邊打邊退的後退中損失了大量的部隊。

第十八、過分的相信戈林,卻沒有給他製造足夠的戰機!

第十九、輕易的放棄了海上戰鬥,把大西洋航線輕易的送給了英美,製造更多的U型潛艇會中斷英美的物資供應。

第二十、貿然發起了“阿登突出部戰役”,本來可以回防防守的很多部隊沒有回到柏林,否則還會帶來更多盟國部隊的傷亡!

希特勒的失敗是應該的,這個戰爭狂人執拗的過早的葬送了德意志帝國!


杜口無言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們是回答二戰中希特勒所犯的最大的錯誤,不是回答二戰該不該發生,如果人類能避免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當然是要避免的。但不幸的是,他確實發生了。而且是發生在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的年代。不過,有一點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人類的發展就如同一個人的一生一樣,是會有“坎”的,沒有希特勒可能也會有幹特勒,或者另外什麼特勒在某個特定的時候,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這種災難可能會象小星球撞地球一樣,我們不想,但終有一天會到來的。

好了,回到問題的本身吧,我認為希特勒在二戰中最大的錯誤應該是戰略上的,而不是戰術上的。敦克爾克這樣的,只能是戰術上的錯誤,因為,撤退回英國的這二三十萬人,這點人數,在德國的鋼鐵戰爭機器面前並不是太多的數量。在後來的戰場上也只是也只是很少部分,二戰中,實際盟軍投入的人數超過三百萬人,蘇聯投入超過五百五十萬人,可以這些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在戰後英國為了宣傳自己的能耐,特意放大了他的作用。

我認為最大的戰略上的錯誤,應該是莫斯科會戰中希特勒在關鍵時刻調走了中央集團集群中的坦克集群。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情況,歐洲基本被軸心國所分割,希特勒最大的敵人蘇聯也是兵敗如山倒,被德軍打到了首都門口,此時只要希特勒堅持一下,拿下莫斯科,斯大林就會被逼到遙遠的遠東,也許人們會說,蘇聯的工業基地還有,運輸過去了許多工廠和設備,還有許多部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莫斯科的謠言四起,為了鎮壓逃跑和軍心換散,當局槍斃了兩萬多人。許多政府中的人早逃走了。很少有資料表明,但確實存在的是,希特勒連親德政府的計劃都已經成型了。

兵法上講,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打下了莫斯科,對蘇聯人的心裡上是不可估量的打擊,而且不會再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因為莫斯科被佔後,德軍會從其後方兩面攻擊斯大林格勒,朱可夫也不可能守住。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並渡過寒天,民心對於斯大林能否救得了蘇聯就會出現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斯大林死也不願意離開莫斯科的原因。

當時,德軍主力距離莫斯科也就三十多公里,據說前衛部隊可以看到格林姆林宮的屋頂了,幾乎全世界都相信德軍佔領莫斯科是不可逆轉的現實,而且,此時的西方特別是英國還在把戰火引向了東方高興,蘇聯並不是他們想看到的政治體制,德國人去打蘇聯,英國會很高興,他們的壓力要輕得多了。對於蘇聯被德國幹掉,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西方和蘇聯的結盟,是蘇聯人自己打出來的結果。

正是在這種看似已不可逆轉的優勢面前,希特勒做出了最大的錯誤決定,調走了中央集團集群中的坦克集群,去支援南方集團攻打烏克蘭方向,去奪取戰略資源,一個多月後,莫名其妙又把他們再調回到中央集群參加攻打莫斯科的會戰中,正是這來會折騰兩三個月,讓蘇聯防守莫斯科得到了喘息之際,同時蘇聯的寒凍來了,嚴重遲緩了攻擊的速度,德軍機械化閃電戰的優勢蕩然無存。同時,蘇聯利用這些時間,在莫斯科的兩邊集結了近一百五十萬的後備部隊,作戰形勢出現了第一次傾向蘇聯人的情況,雖然此戰失利,德國人並沒有損失太多的人馬,因為蘇聯人還不知道這仗該如何打,但這一仗蘇聯人在戰後說,是第一次讓蘇聯人看到德國人也能被擊敗。

守住了莫斯科使全體蘇聯人看到一點可能在斯大林領導下堅持下去的理由,堅定了抗擊德國的決心。

戰爭最關鍵打得是人心。所以,希特勒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有打得掉蘇聯人的民心。


煙雲吐秀


我個人認為他犯的最致命的錯誤是本末倒置,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嚴重缺乏一位領袖該具有的戰略水準!!

德國陸軍兵器局於1934年在庫姆斯多夫舉辦了一次兵器展覽,希特勒參加了這次活動。古德里安向他展示了一支由摩托化步兵、坦克部隊、反坦克部隊、輕型裝甲偵查部隊、重型偵查部隊各一個排組成的微型機械化部隊,得到希特勒極大的讚賞!!古德里安因此被提拔重用,在戰爭時擔任裝甲部隊指揮官,橫掃歐洲戰場,滅波蘭、戰法國,所向披靡。

但是希特勒對於裝甲部隊的讚賞長期只是停留在一個表象上。德軍在阿登突破後直插法國腹地,但是希特勒因為心裡沒底,因此被裝甲部隊的神速動作搞得坐立不安,於是在敦刻爾克將古德里安緊急叫停,該派空軍前去收尾。

身為空軍司令的戈林元帥對希特勒好大喜功、注重形式的心態極為了解。有人曾問德國為何不發展戰略轟炸機,用戈林的話說就是“元首隻關心飛機的數量而不關心質量!”德國空軍的發展路子可想而知有多畸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敦刻爾克和後來的不列顛空戰中為何敗於劣勢的英國空軍。

敦刻爾克之戰以後,希特勒開始重視裝甲部隊,將其視為包治百病的良藥,從而忽視海空軍的發展。屬於典型的

用兵種戰略替代軍事戰略!!在技術兵器突飛猛進的時代,這樣的發展路子無疑會嚴重挫傷德國支持長期戰爭的能力,德軍的後勁只能越來越差。

希特勒一度在西歐同英國、法國結成事實上的同盟,同時吞併捷克和奧地利,給德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果沒有戰爭,德國完全可以和平崛起成歐洲大國。只可惜希特勒在波蘭問題上急不可耐的動用武力,將西歐各國全部捲入戰爭。在西歐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之前又突然撲向還是同盟狀態下的另一個巨人——蘇聯,重新走上了一戰德國兩面作戰的老路。斯大林之所以不相信希特勒敢於兩面作戰,就是因為希特勒這種用軍事戰略替代國家戰略的做法不符合大國戰略的基本水準,更不符合蘇德兩國的根本利益!!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希特勒犯的致命錯誤太多了,以彈丸之地挑戰全世界就是最大的錯誤,進攻毛熊陷入兩線作戰也是致命錯誤。不過,這兩個沒有討論的意義,如果不發動戰爭不打毛熊,那他就不是希特勒了,我們今天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就說戰爭中犯下的錯誤,時間順序可能有誤,想到哪個說哪個。

一 敦刻爾克,莫名其妙的聽信了戈林自私愚蠢的建議,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轉而使用空軍,而空軍的轟炸在沙灘地區效果很差,結果放了幾十萬英法軍隊。


二 發動不列顛戰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眼看英國快要招架不住了,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停止攻擊軍事設施,改而去轟炸英國的城市,真是莫名其妙啊。


三 進攻蘇聯開始時,蘇聯的很多加盟國是把德軍當做解放者來看待的,但希特勒把斯拉夫人,猶太人統統視之為要消滅的劣等民族,讓合作者變為了死敵。(這條貌似也多餘,他要不這麼做,那就沒必要發動戰爭了)

四 分兵基輔,雖然殲滅了蘇聯西南方面軍七十萬人,但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等到了莫斯科,蘇聯恐怖的冬天來了,德軍真正成了強弩之末。


五 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希特勒的頑固執拗,葬送了第六集團軍為首的一百五十萬人,後果大家都知道了,毛熊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德軍的神話至此結束了。


六 諾曼底登陸後,本來可以在盟軍立足未穩的情況下,把他們擊潰在海灘,卻因為希特勒吃了安眠藥睡覺了,沒人敢叫醒他,別人又無權調動黨衛軍裝甲師增援諾曼底,給了盟軍鞏固陣地時間,《最長的一天》裡有句臺詞: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了,原因竟然是元首吃了一個小藥片。


七 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卻頑固的拒絕與同盟國合談,寄希望於奇蹟的出現。

八 除了在軍事上對將領的干預外,希特勒在德國工業生產上也是橫加干涉,因為個人喜好,浪費了大量的原本緊張的物資,製造出許多大而無用的東西,如果不是瞞著希特勒,恐怕世界上最早的突擊步槍stg44都已經夭折了。


人文茶客


在二戰中,作為戰爭狂人的希特勒成功地席捲了大半個歐洲,但是他卻因為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而導致其最終以失敗告終。

希特勒犯得第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在敦刻爾克。當德軍隊已經將英法聯軍約40萬人圍困在狹小的敦刻爾克海灘,而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只要德軍一鼓作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消滅這40萬人,但是希特勒卻聽從了戈林的建議,命令正準備發動攻擊的坦克部隊停止攻擊,而命令空軍去轟炸,企圖依靠空軍消滅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聯軍。至今這一命令都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一個愚蠢的命令,有歷史學家說這是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希特勒這一愚蠢的錯誤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也為德國法西斯的滅亡敲響了喪鐘。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就是從這次戰役脫穎而出的。

希特勒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選擇了錯誤的時機進攻蘇聯。希特勒為進攻蘇聯親自構思了一個名為“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當時許多軍事和外交人員建議希特勒應該先消滅英國後進攻蘇聯,當時大多數德軍的參謀幕僚都同意這一建議,認為應該選擇在某個必要的時間點發起進攻。但是希特勒一意孤行,最終在莫斯科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從此德國法西斯便走向了滅亡。

希特勒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大肆屠殺猶太人。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之前,猶太人極其富有,幾乎掌握著德國的經濟命脈,而且猶太人中有許多科學家,其中就包括被讚譽為迄今為止最聰明的人的愛因斯坦。這是由於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屠殺使得本可以為德國效力的大量科學家流亡海外,希特勒也因此失去了許多獲得先進武器的機會。

其實,希特勒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法西斯的暴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反抗,正義終將會戰勝邪惡。


天帝賴元和


希特勒在二戰中最致命的錯誤出現在斯大林格勒,具體而言,是其讓在1942年5月份取得哈爾科夫戰役勝利的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軍團組成的混合部隊進行了分兵。第六集團軍極其配屬部隊共38個師進攻斯大林格勒,而第四裝甲軍團則進攻高加索油田。

(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巴巴羅薩計劃的起草者,同時也是德軍中挺進蘇聯縱深最大的“急先鋒”)

這個錯誤的戰術決策,最終帶來了戰術和戰略層面上的雙重慘敗——戰術上,德軍損失了國防軍的閃電戰“急先鋒”第六集團軍,並被迫收縮戰線至1942年夏季的哈爾科夫一線;而戰略上,德國喪失了唯一能夠擊敗擁有強大戰爭動員能力的蘇聯的機會——即佔領斯大林格勒或巴庫油田,切斷蘇聯的石油供給。

(斯大林格勒的失敗最終成為了德軍戰術戰略上的一場大潰敗)

1942年夏季,可以說是德軍戰術和戰略上最輝煌的時期。戰術上,德軍雖然遭受了41年冬天的慘敗,但在42年春天對克里米亞半島的進攻上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並擊敗了蘇軍夏季在哈爾科夫發起的反攻,將戰線向南擴大至庫爾斯克到羅斯托夫一線。

而戰略上,德國在最重要的東線處於勝利的邊緣——它有了切斷蘇聯石油供給的勝利希望。奪取高加索油田,對於德國來說,可以減少對羅馬尼亞石油的依賴,在實現以戰養戰的同時,切斷了對手的命脈。而蘇聯大將鐵木辛哥,在德國入侵蘇聯後,曾對斯大林說道,即便德國人奪去了莫斯科,也仍然無法獲得勝利,因為他們沒有石油。可見,高加索巴庫石油對交戰雙方的重要性。

(二戰蘇聯戰爭機器的命脈所在——巴庫油田)

試想一下,如果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軍團能合兵進攻斯大林格勒的話(巴庫油田實在過於遙遠,以德軍的後勤水平,無法做到跟進),即使無法攻克斯大林格勒,也可以避免南線的潰敗,而得以在此堅守,威脅蘇聯的石油供給生命線,併為再次出擊做準備。

(或許這就是上天給元首希特勒的“命運玩笑”吧)

當然,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或許,德軍在這個節骨眼的戰略性失誤,或許真是天譴吧。

軍情君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