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大礦山壓制多年,鐵礦石定價權成為鋼鐵行業永遠的痛

鐵礦石作為鋼鐵行業最重要的原料,中國一直以來從沒有掌握過鐵礦石的定價權,導致頻頻被宰,大量外匯流失。

被三大礦山壓制多年,鐵礦石定價權成為鋼鐵行業永遠的痛


長久以來,三大礦山(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超乎想象的出貨量決定了他們在鐵礦石領域具有非常強悍的定價權。

2018年三大礦山總計利潤為242億美元,是中國六家最大鋼企總利潤的5倍之多;平均銷售利潤率19.7%,中國鋼企僅為1.9%,為中國鋼企的10倍之多;三大礦山負債率為50.77%,比中國鋼企低22.53個百分點;人均營收為85萬美元,是中國鋼企的1.8倍。從另一方面折射出,整個鋼鐵產業鏈利潤牢牢被上游三大礦山掌握的事實,三大礦山實力可見一斑。而這還是2018年的數據,2019年1-12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與2018年相差不多,同比增長0.5%,進口金額1014.6億美元,同比增加266.4億美元美元,增幅33.6%。201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價格大幅上漲,三大礦山肯定賺的更多。

被三大礦山壓制多年,鐵礦石定價權成為鋼鐵行業永遠的痛


而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在鐵礦石定價上一直沒有發言權,中國鋼企只能被迫接受國外的“普氏定價”。

一方面來說,普氏定價的編制方法存在漏洞。普氏指數採用每天的收市價作為一天價格的依據,不能衡量每天全部成交的價格水平。

另一方面,普氏每天獲得鐵礦石價格的樣本較少、代表性不強,其指數容易被大貿易商的行為影響,給價格操縱留下空間。

普氏定價以其海外指數、美元交易的制度,使得中國對鐵礦石定價鮮有話語權。每次談判都以人家的開口要價為準,中國鋼企有苦說不出。

被三大礦山壓制多年,鐵礦石定價權成為鋼鐵行業永遠的痛


而且中鋼協作為一個鬆散的行業組織並不能代表全部企業來進行決策,導致很多措施執行上各懷鬼胎,無法統一行動,最後往往達不到效果反而被坑的更多。中國要想奪得鐵礦石定價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短期來說雖然推出了中國版的鐵礦石期貨,但對三大礦山的影響甚微,鐵礦石定價權爭奪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