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近日,IMI研究員周文淵撰文分析了次貸危機後中國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文章指出,股票市場的走強,雖然需要貨幣寬鬆的配合,但追逐到源頭還是要看到信用擴張。當前,國內股票市場面臨著經濟復甦環境被疫情中斷,貨幣大幅寬鬆,信用開始擴張,但是國內產業鏈受海外疫情影響,投資難以快速啟動,信用向經濟的傳導斷裂,反饋過來壓制信用擴張預期。目前國內並未出現類似於美國和歐洲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但如果中央繼續堅持2020年經濟發展目標,則大規模刺激只是時間問題,而政策刺激和信用擴張才是目前中國股市保持基本穩定的根本。

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國次貸危機之後,A股經歷了四輪熊市。每一輪熊市總有不同的觸發因素,但刨根問底,股票的根本還在經濟上,不抓住經濟這個牛鼻子,不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一時的上漲就如沙灘上的高樓根基不穩,出現牛短熊長的局面也就情有可原。股票市場的走強,雖然需要貨幣寬鬆的配合,但追逐到源頭還是要看到信用擴張;而且信用擴張的傳導鏈條要通暢,即銀行信貸投放傳導到經濟總量回升,銀行信用和實體信用出現雙擴張。

1

第一輪:次貸危機熊市(200710-200810)

第一輪熊市從2007年四季度開始至2008年10月23日,上證指數從6124點下跌至1650點,下跌73%。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熊市起源於標準經濟週期從繁榮轉向衰退的邊緣,當時國內經濟增長處於週期頂部,通脹高企。GDP增速在2007年到達15%的高點,CPI在2007年6月份上衝至6.5%。為了給經濟降溫,國內貨幣政策從2006年4月份開始緊縮,直至2007年11月份央行還進行了最後一次加息,將存款利率提升到4.15%,貸款利率提高到7.5%。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到2007年11月份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的階段高點。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緊縮的貨幣政策在早期階段並未阻止市場的持續上漲。直至通脹和經濟增速達到繁榮頂點位置,貨幣政策成為股票市場大幅下跌的觸發因素。而進入2007年四季度之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爆發,加劇了國內市場的動盪。從2007年四季度美國開始進行貨幣寬鬆,但強烈的信用收縮壓力造成全球股票市場大幅下跌,A股難以獨善其身。經濟下行壓力和貨幣緊縮雙重壓力,A股開始加速下跌。進入2008年之後,油價暴漲,國內出現滯脹局面,貨幣政策被動緊縮,進一步造成經濟加速下滑;直至2008年3月-4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A股又開始新一輪暴跌。

伴隨經濟下滑,海外危機擴散,2008年9月份央行開啟寬鬆。當時GDP增速為9.5%,CPI為4.6%;央行試探性地將貸款降低20BP至7.3%,將存款利率暫時保持不動。雖然開始貨幣寬鬆,但股市依然繼續下跌。2008年10月份央行再次寬鬆,將貸款利率從7.3%大幅下降60BP至6.75%,存款利率此時降低55BP至3.6%。準備金率降低50BP至17%。進一步的貨幣寬鬆只是對股市形成短期支撐,微弱反彈之後,股市繼續下跌。直至11月份,央行將貸款利率直接下調108BP至5.67%,存款利率下調108BP至2.52%,並宣佈實施四萬億財政刺激,股市開始見底回升。2008年4季度的GDP增速為7.1%,CPI為1.2%,此時離經濟增速的底部6.4%還有一個季度。

中國股票市場走出熊市比實際經濟增速回升早一個季度,比美國股市見底足足提前一個季度,比央行最初開始進行貨幣寬鬆晚一個季度。真正走出熊市的時間點正是中央政府宣佈進行四萬億財政刺激。股票市場的走強,雖然需要貨幣寬鬆的配合,但追逐到源頭還是要看到信用擴張;而且信用擴張的傳導鏈條要通暢,即

銀行信貸投放傳導到經濟總量回升,銀行信用和實體信用出現雙擴張。2007-2008年的熊市以及隨後出現的牛市反彈,是經濟週期理論完美闡釋,是經典的康波週期。

2

第二輪:產能出清熊市(201102-201306)

第二輪熊市持續時間比較長,如果拉長週期可以從2009年11月份開始計算,直至2013年6月份,經歷了兩次庫存週期的波動;指數從3461點下跌至最低1849點,下跌幅度接近50%。如果剔除2010至2011年二季度的震盪期,指數真正開始大幅下跌是從2011年4月份開始的3100點,下跌到2013年6月份的1849點,跌幅40%。

2011-2013年的熊市出現,一是經濟內部去庫存週期啟動,2009-2011年三年資本大規模支出造成產能過剩和庫存高企,經濟產業面臨轉型,微觀企業信用出現收縮壓力;國內經濟從2009-2011年經歷一波加庫存,2011年至2013年經歷去庫存,GDP增速從10%-12%的增速平臺經過去庫存下降至7%-8%的平臺,CPI在2011年達到6.5%的高位。二是,外部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造成出口企業的信用收縮;2011年四季度歐洲債務危機開始爆發,海外股票市場大幅下跌,銀行信用開始收縮。三是,國內貨幣政策在2011年-2013年期間保持適度偏緊的狀態。貨幣政策從2010年9月份開始收緊,貸款利率從5.4%上調至2011年6.65%。存款準備金率從15.5%上調至21%。

股票市場呈現貨幣偏緊,信用收縮甚至出現信用出清預期,而經濟增速則出現快速跳水階段。從貨幣-信用-經濟,逆向傳導鏈條較為清晰,股市出現持續單邊下跌也就不足為奇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這一輪熊市又是如何走出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雖然GDP增速在2014-2016年期間繼續小幅下降,但自2014年開始貨幣政策出現明顯寬鬆,更重要的是信用開始大擴張。(1)企業庫存週期在經過三年左右去庫存之後,2014年出現加庫存跡象;(2)影子銀行系統在2014年之後進入快速擴張週期。銀行理財、信託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保險資產管理同時開啟信用擴張。(3)居民槓桿擴張開始啟動,先是股票市場,其後是房地產,槓桿牛把股票市場推升到高位。然而,從2011-2013年的熊市重生之後,僅僅看到貨幣寬鬆-信用擴張,並未完全傳導到經濟實體,這也為後來的股災埋下了伏筆。

3 第三輪:股災熊市(201506-201602)

這一輪熊市最為驚心動魄。持續時間從2015年6月份至2016年2月份,不足一年,股指從5178點第一輪下跌至2850點,跌幅45%;第二輪進一步下跌至2640點,總計下跌50%。股災造成的熊市過程之中,雖然看到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存款準備金率從2015年1月的20%下降至2016年5月份的17%,貸款利率從2014年年末的6.14%降低到2016年年中的4.9%;但貨幣持續寬鬆並未止住市場跌勢。其原因一是信用出現被動收縮。高槓桿狀況下,股票市場下跌負反饋機給證券公司資產負債表、基金專戶、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帶來了極大的資產收縮壓力。雖然為了對沖降槓桿,推動大規模表內信貸投放和銀行理財債券投資,但信用傳導並沒有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其二是經濟在經歷2014年短暫的加庫存之後,又開始更為猛烈的三年去庫存(2014-2016年)。在此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一路下滑至7%。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起源於去槓桿的股災,造成信用收縮壓力,進一步傳導到實體經濟,造成經濟下行壓力,雖然貨幣出現寬鬆,但股市下跌趨勢難以逆轉。而走出這一輪股災熊市,根源還是在於經濟

2016年9月份之後,國內庫存週期開始啟動;海外受益於特朗普減稅、財政刺激計劃,全球經濟出現一輪上漲。國內經濟出現內生擴張動力,從2016-2018年GDP增速也維持在6.8%左右波動。與此同時,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開始推動債務置換,房地產週期啟動,居民槓桿上升。中央和居民槓桿攀升帶動信用擴張預期,雖然在此過程中,貨幣政策保持了中性偏緊,而且開始規範資產管理業務,但股市還是從2640反彈到3578點。

股災給我們的啟示,如果扣動去槓桿和信用收縮的扳機,即使大規模貨幣寬鬆也難見到成效。在危急時刻,只有央行最終出手,大規模買入股票ETF才能穩住下跌趨勢,穩住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4 貿易戰熊市(201802-201812)

最近的一次熊市,開始於2018年2月份,從高點3587點下跌至2018年12月底的2440點,跌幅達32%。

下跌肇始於2018年2月份海外股市暴跌,美國經濟增速到達週期高點位置,在持續緊縮的聯儲政策壓力下,美股出現大幅下挫。進入3月份,中美貿易戰爆發,導致進出口企業信用收縮壓力大增;國內方面,企業庫存週期跨過加庫存頂點之後,出現去庫存跡象,GDP增速在6.8%位置維持近三年左右時間後再次下探。在貿易戰和國內經濟去庫存壓力之下,伴隨國內經濟思想意識爭論分歧加大,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出現明顯信用收縮壓力,M2和社融增速大幅下跌。雖然央行不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是貨幣擁擠在債券市場,未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市場一度預期中國央行陷入“流動性陷阱”之中。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貿易戰熊市傳導鏈條:經濟去庫存和貿易戰衝擊之下,經濟總量增速出現下行壓力,央行採取貨幣政策刺激投資,但由於企業信用擴張預期不佳,金融機構信用投放信心不足,從貨幣到銀行、企業信用傳導斷裂;融資信用和經濟總量都出現收縮。雖然熊市持續時間不足一年,但短期跌幅大,給金融機構帶來較大沖擊。

經濟下行-貨幣寬鬆-信用擴張-經濟擴張的鏈條在信用擴張階段出現負反饋。信用不是擴張而是收縮,造成經濟繼續下降,信用再次收縮,貨幣出現衰退型寬鬆。而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次短暫熊市的恢復,根本上還是在於國內在2018年12月份開始出現了一輪較強的銀行信用擴張,信貸投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中美貿易戰短期緩和也增強市場信心。在信用擴張刺激之下,股票市場開始出現上漲。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5 2020年A股仍然有較大機會上漲

股票市場從2018年的2440點修復性上漲至3288點之後,由於國內貨幣政策短期轉向和貿易戰再次出現波折,股市快速回調,陷入震盪過程。進入2019年下半年,海外方面美國聯儲貨幣持續寬鬆之下,股市大幅上揚;中美貿易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同時,2018-2019年持續2年的去庫週期基本結束,經濟出現逐步企穩跡象;特別是2019年12月份之後,銀行信用擴張預期升溫,國內股票市場從震盪區間低位開始啟動。

這一輪股票市場上行,一方面受益於貨幣寬鬆,另一方面銀行信用擴張和經濟庫存週期都較為支持,特別是市場預期經濟能夠穩定在5%-6%的平臺波動;再加上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進一步推動出口企業信用擴張預期,綜合來看,市場進入一定良性循環的上漲環境之中。

貨幣寬鬆-信用擴張-經濟回升的傳導鏈條比較通暢,但是疫情的突然出現打亂了市場節奏,並可能改變方向

疫情首先把經濟總量擴張預期變成收縮預期,總需求沒了,補庫可能馬上要變成去庫;全球來看,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現在能保障的僅僅是資金流,人流、物流都受到很大沖擊。在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中國經濟要穩在5%左右的增速水平難度很大,2021年能不能穩定在5%,還取決於疫情有沒有導致金融機構、居民、企業出現大規模信用收縮。

疫情改變金融機構信用擴張的方式。疫情本身造成比較大的信用收縮壓力。美國出現股災後,金融機構大規模拋售債券、減少貸款;居民沒有收入,貸款面臨違約,市場化信用擴張已經結束,反而出現信用收縮壓力。對沖性的政府信用擴張替代金融機構信用,美聯儲開始買入公司債、美國推出規模達6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直接發錢給居民,為受困企業提供補貼和低息貸款,目的都是為了穩住資產負債表。

中國同樣採取了舉措,目前累計推出1.8萬億人民幣的再貸款投放給企業,推動銀行信貸繼續保持擴張。中央財政宣佈適度提高赤字率,併發行特別國債,此外還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雖然具體刺激規模還沒有具體披露,但是國內依然保持了信用大擴張預期。為了支持信用擴張,國內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寬鬆。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將繼續下降,存款基準利率也會下調。

當前,國內股票市場面臨的環境是經濟復甦進程被疫情中斷,貨幣大幅寬鬆,信用開始擴張,但是由於海外疫情形勢不明朗,國內產業鏈受疫情影響投資難以快速啟動,信用向經濟的傳導斷裂,反饋過來壓制信用擴張預期

未來經濟環境如何發展,可能有三種情景。

第一種:樂觀情景。海外疫情在4月中旬達到頂峰,5-6月份美國和歐洲經濟封鎖逐步解除,在大規模財政刺激之下,全球經濟從底部逐步回升;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內部停擺和二季度外部需求萎縮壓力衝擊後,從6月份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三四季度保持信用擴張和經濟擴張,經濟穩定在5%的水平。

第二種:基準情景。全球疫情發展到二季度至三季度,兩個季度的衝擊造成經濟收縮壓力,中國經濟雖然保持政策刺激,信用保持擴張,但經濟總量依然大幅下行,全年增速維持在3%左右。

第三種:悲觀情景。全球疫情惡化貫穿全年,並導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出現全年負增長。

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股票市場將逐步從底部回升,2020-2021年上證指數有可能上衝3800-4000點位置。

如果出現第二種情景,股票市場大概率維持震盪格局,向上很難突破一季度3100點的高點位置,向下很難跌破2440點的新低。

如果出現第三種情景,股票市場下跌空間增大,全面信用收縮使指數下滑到1800-2000點也是有可能。

站在當下時點,出現第二種基準情景概率最高,假設3100點和2440點各按50%的概率計算,當前市場定價2770點比較合理。此時,持有股票,風險並不大,而且類似於拿了一張到期日為4月中旬的看漲期權,如果疫情真的在4月中旬出現頂峰,經濟情景進入第一種狀態,此時持倉將獲利。如果疫情並未有好轉,而且繼續保持第二種基準情景預期,那麼這個點位定價也較為合理。

當然,也要警惕出現第三種情況。疫情在5-6月份也難以好轉,而且國內出現二次爆發,特別是海外發達經濟體或者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危機,石油戰持續惡化,那麼指數跌幅將難以預估。不過這些指標都可以做到實時監測,一旦形勢惡化,及時止損來得及。考慮到全球疫情合作和全球央行的共同救市,出現第三種情景還是小概率事件。

6 總結與投資策略

歷次熊市發生不管什麼原因成為導火索,從根源上來講,無不有幾個特徵。第一,股市估值在較高位置;第二,信用出現大規模收縮壓力,要麼來自於經濟內生收縮壓力,要麼來自於外部危機觸發;第三,庫存週期面臨去化壓力,經濟總量增速開始大幅下降;第四,貨幣寬鬆對股票市場的刺激需要等待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就是信用擴張和信用收縮的拐點位置。貨幣緊縮造成信用擴張從拐點回落,開始出現信用收縮壓力,股市則開始下跌;反之貨幣持續寬鬆帶來信用大規模擴張,股市將開始從熊市中啟動。第五,“貨幣-信用-經濟”的傳導鏈條,如果貨幣寬鬆到信用擴張傳導出來,即使經濟短期下行,也可能出現牛市;但是如果信用擴張最終也未能穩定住經濟下行,那麼牛市也難以走遠,股市的根本還在經濟之上。當然,如果“貨幣-信用-經濟”鏈條完全打通,信用擴張穩定住經濟,而經濟回升進一步帶來信用擴張,則正反饋機制將帶來大牛市。

當前,支撐中國股票的因素,雖然有估值方面的優勢,但估值並不是硬支撐,一旦經濟持續下滑,當前的估值水平可能也變貴。政策刺激和信用擴張才是目前中國股市保持基本穩定的根本,國內政策目前在逐步出臺,並未出現類似於美國和歐洲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刺激政策不會進一步加碼,如果中央繼續堅持2020年經濟發展目標,則大規模刺激只是時間問題。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編輯 侯津檸

來源 新浪財經

責編 金天、蔣旭

監製 朱霜霜

曹彤: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困境與解決方向——貨幣金融圓桌會議·2020春主題演講

IMI銳評 | 全球衰退,世界經濟何去何從

視點 | 中美博弈背景下與中美洲新建交三國合作關係展望

王國剛:激活企業間橫向金融機制——貨幣金融圓桌會議·2020春主題演講

IMI工作論文丨“雙支柱”調控的研究進展:綜述與評介

為了增進與粉絲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

入群方法:加群主為微信好友(微信號:imi605),添加時備註個人姓名(實名認證)、單位、職務等信息,經群主審核後,即可被拉進群。

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留言可換獎品:每月累積留言點贊數最多的讀者將得到我們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注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宏觀經濟、金融監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國際貨幣論壇、貨幣金融(青年)圓桌會議、大金融思想沙龍、麥金農大講壇、陶湘國際金融講堂、IMF經濟展望報告發佈會、金融科技公開課等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天府金融指數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宏觀經濟月度分析報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論和政策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2018年,研究所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院屬研究機構獎,在182家參評機構中排名第一;在《智庫大數據報告(2018)》中獲評A等級,在參評的1065箇中國智庫中排名前5%。

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視點 | 次貸危機後A股的四次熊市與信用擴張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