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新冠肺炎期间STEMI患者如何与死神赛跑?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开始蔓延,目前呈全球播散趋势。在2月25日,境外的病例数超过国内持续增加。这一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心血管医生的心,尤其是需介入治疗的患者。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0)大会上,来自疫情震中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曾和松教授分享了新冠肺炎期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

生死时速,新冠肺炎期间STEMI患者如何与死神赛跑?

疫情防控第一阶段

1. 防控为主

各省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反应,采取“内防输入,外防扩散”的隔离措施,限行(禁行),定点医院,非定点医院(设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人员物资均向抗疫一线倾斜。武汉作为疫情中心,采取了“封城”措施,大量医务人员进入抗疫战斗的第一线。

2. 疫情防控对STEMI救治的影响

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接触医疗时间延长;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效率下降;公共急救系统,基层医疗机构以及转诊绿色通道流程因疫情防控的需求,导致整体治疗策略上发生改变。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STEMI患者救治原则专家共识》的及时推出规范了STEMI的救治。

3. 预防交叉感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有关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结合此次COVID-19的流行特点,将防护隔离措施严格贯穿于STEMI患者救治的整个流程,尽最大可能减低医患双方交叉感染的风险。

疫情防控期间需首先对STEMI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是否为COVID-19确诊或疑似患者,COVID-19的严重程度,当前特殊条件下对STEMI患者采取的救治手段是否获益或获益程度。

ACS患者治疗适应证选择

1. 保守治疗

具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STEMI建议溶栓,首选第3代溶栓剂;超过血运重建时间窗,但仍有严重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或机械性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的急性STEMI患者;高危(GRACE评分大于等于140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如果采取介入治疗,需取得医院COVID-19专家组或上级医疗行政部门同意,在具备单独专用并能进行标准消毒操作的符合感染控制标准导管室(手术间)施术,必须关闭中央空调(包括层流与通风),采取二级或三级防护。

2. 介入治疗

急性STE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危及生命的极高危NSTEMI,需紧急血运重建者。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突出感控优先和医患保护,原则上选择就地静脉溶栓,不放弃不宜溶栓或溶栓失败但从急诊PCI获益大的患者。对需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前需充分预估防护措施对手术过程的影响。

COVID-19期间ACC/SCAI介入委员会导管室防护要求,对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在送至导管室之前进行气管插管,尽量避免在导管室进行紧急的气管插管,整合人力资源避免具有同样技能和作用的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区域。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间的合理转诊

原则上对已排除COVID-19诊断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尽可能就地治疗;对确诊或疑似的COVID-19心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转往当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按照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暂行)》进行;转诊前需评估疫情期间所特有问题,即“疫情相关的时间延长”对患者救治可能产生的影响;转诊需提前通知转入医院的相关部门做好交接,最大可能缩短救治时间。

疫情防控第二阶段的医疗救治特点和策略

继续治疗尚未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预防散发病例,警惕无症状感染者。预防境外输入病例,满足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需求,外松内紧,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逐步恢复正常医疗工作。

1. 对STEMI患者进行分类管理

确诊或疑似COVID-19的STEMI患者均应在当地政府指定的定点医院就诊与救治,发热患者应就诊于当地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确诊或疑似COVID-19患者合并STEMI患者救治原则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近期制定的专家共识意见,非COVID-19的STEMI患者,应就诊于当地政府指定的非定点医院或院区。非定点医院或院区的接诊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及其陪护近2周内有无发热病史、有无确诊或疑似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

2. 评估不同地区COVID-19风险

依据国家的标准,对湖北省内COVID-19风险划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具体评估标准以区县为单位。低风险地区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中风险地区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但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高风险地区为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3. 非定点医院设立缓冲区

缓冲区是指非COVID-19患者在急诊科或门诊首诊后,进入专科病区前,医院在疫情期间临时设立的一个短暂停留区域,目的是为了患者进入专科病区时进一步排除COVID-19。在武汉市,非定点医院设立缓冲区十分必要。患者进入缓冲区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血常规、病毒核酸,相关抗体以及肺部CT扫描,并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尽快分流患者。

关于缓冲区的设置要求,各医院根据当地疫情严重程度以及医院自身条件设立缓冲区。缓冲区可依托于急诊科,也可相对独立。如果条件许可,可根据专业设立缓冲区,普通病区内也应建立相对独立缓冲病房。另外,需加强缓冲区医疗技术力量,设立多学科联合诊疗评估小组,并与所在医院的COVID-19专家组合作。

4. 不同医院之间的转诊

一般情况下,转诊只能在当地政府指定相同性质的医院之间进行(COVID-19患者转往定点医院除外)。非COVID-19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需转诊,需在转诊前对患者开展初步排除工作,转诊时应携带血常规、病毒核酸、抗体检测结果和肺部CT片。相同性质医院或院区之间的转诊需评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因疫情导致时间延长。

总结

COVID-19疫情的爆发,给疫区STEMI患者的救治带来巨大挑战。STEMI患者救治的体系,流程,效率,策略等较非疫情时期发生显著改变。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尽最大可能救治STEMI患者需科学评估,确定可行策略。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科学有序恢复日常医疗工作。

(来源:每日医线)

生死时速,新冠肺炎期间STEMI患者如何与死神赛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