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腎移植以外的第三種可能性腎衰竭治療方法

*以下內容為精醫智聯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後期引起的腎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腎衰竭可分為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的病情進展快速,通常是因腎臟血流供應不足(如外傷或燒傷)、腎臟因某種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損或是受到毒物的傷害,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產生。而慢性腎衰竭主要原因為長期的腎臟病變,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行,腎臟的功能逐漸下降,造成腎衰竭的發生。

1.急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的病情進展快速,通常是因腎臟血流供應不足(如外傷或燒傷)、腎臟因某種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損或是受到毒物的傷害,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產生。

2.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指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緩慢進行性腎功能損害最後導致尿毒症和腎功能完全喪失,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和生化內分泌等代謝紊亂組成的臨床綜合徵,從原發病起病到腎功能不全的開始,間隔時間可為數年到十餘年。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2種,透析和腎移植。

透析是指通過過濾,有選擇地排除血液中的某些物質。也就是說,通過人工途徑將患者在腎衰竭後體內堆積的有毒廢物,水和鹽分排除掉,使患者的身體狀況恢復到健康狀態。目前採用的透析形式有兩種: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用一種特殊的機器代替腎臟的功能。腹膜透析是用人體的腹膜充當過濾器,排除體內毒素。

腎臟移植是指通過手術,將器官捐獻者的腎臟移植到接受移植的患者體內的過程。腎臟的可能來源:家人、配偶、密友或者腦死亡者,並且生前簽字同意捐獻器官的人。當然,最匹配的腎臟通常來自接受移植者的兄弟姊妹,因為他們的基因配合的可能性最大。腎移植後的病人需要終生服藥,來控制身體對外來腎臟的排異反應。

很多患者既不願意選擇透析或也不願意進行腎臟移植, 因為透析相當於一個人工腎,幫助病人的腎臟將人體內的毒素排洩出去,起不到根本治療的作用,易引起失衡狀態(人體極度不適),損傷元氣,損害紅細胞,加重貧血,加重腎臟萎縮,透析時間久了,會導致病人少尿或無尿(無生命質量)。並且透析過程中病人非常痛苦。而腎臟移植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大手術,需要技術非常高的大夫來做。因此很多病人選擇用保守的方法治療腎衰竭。然而, 一旦患者完全腎衰竭, 預期壽命一般只有幾個月。

目前還有第三種可能性的治療方法-幹細胞療法,也稱之為再生醫學。美國腎病治療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的梅奧診所,目前正在進行再生醫學的探索研究。研究認為再生醫學是潛在的未來治療手段。

再生醫學具有充分治癒受損組織和器官的潛能, 為那些目前無法治癒的人提供解決方案和希望。

再生醫學方法包括:

增強身體的自然自愈能力

使用健康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從活體或已故的捐獻者中替換受損的人

將特定類型的細胞或細胞產品提供給患病的組織或器官以恢復組織和器官功能

對於慢性腎臟疾病的人來說, 再生醫學方法可能會在未來發展, 以幫助減緩疾病的進展。

對於再生醫學的研究,日本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再生醫學已經得到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中國衛生部)的認可,一些臨床試驗也已相繼完成。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 2012年,山中伸彌因幹細胞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透析,腎移植以外的第三種可能性腎衰竭治療方法


山中伸彌

目前日本的幹細胞療法可以治療腎機能障礙,腎臟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等。

隨著幹細胞研究的最新進展, 以體細胞幹細胞為最終治療器官衰竭的器官再生潛能增加了。然而, 解剖複雜的器官, 如腎臟和肝臟已證明對於幹細胞為基礎的再生技術來說是更復雜的技術。目前, 腎臟再生被認為需要兩種方法之一, 根據腎功能衰竭的類型, 即急性腎衰 (ARF) 和慢性腎衰 (CRF)。

腎臟有潛力進行自我再生, 只要損傷不是非常嚴重, 腎臟的結構保持不變。因此, 用於急性腎衰的再生醫學應旨在激活或支持這種強有力的藥物。如果腎臟產生了不可逆轉的損害, 這最有可能是因為病人在慢性腎衰過程中進行長期透析, 自我更新能力已經完全喪失了。因此, 針對慢性腎衰的再生醫學,可能需要建立一個功能性的全新腎臟。

精醫智聯是一家專注於癌症精準醫療、智慧醫療體系研究與諮詢,提供國際最前沿科學專業的癌症診療方案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關注更多前沿醫療技術,醫學資料,請關注“精醫智聯”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信息。

文獻來源:百度百科,梅奧診所,美國國家藥物圖書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2%BE%E8%A1%B0%E7%AB%AD/4427798?fr=aladdin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hronic-kidney-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452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496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