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44期(五灵脂)“含笑半步颠”灵感从哪里来?

芝味本草——第44期(五灵脂)“含笑半步颠”灵感从哪里来?


五灵脂来源


五灵脂,又名寒号鸟粪、药本、寒雀粪。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所以简单说,五灵脂就是老鼠屎。但是并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那种家鼠所产的粪便。

橙足鼯鼠又叫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等名,一般栖息于山区松柏林中,在高大乔木树上或山岩峭壁上的岩缝内筑巢,窝巢一般由细树枝和一些杂草、树皮等构成。它们善于攀援,能滑翔,为森林动物。和我们所知道的家鼠是有本质区别的。


五灵脂始载于北宋


五灵脂最早记载于北宋官方编撰的《开宝本草》。其中作者马志说:“五灵脂出北地,寒号虫粪也”;修订者掌禹锡说:“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另一个修订者苏颂说:“今惟河东州郡有之,五灵脂色黑如铁,采无时。”《开宝本草》记载五灵脂功效曰:“心腹冷痛,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其实早在唐代侯宁极的《药谱》中,五灵脂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名称,叫做“药本”——药之根本,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五灵脂”这个药名。因此要考据五灵脂的药用历史,估计至少在唐代就开始了。


寒号鸟“得过且过”

芝味本草——第44期(五灵脂)“含笑半步颠”灵感从哪里来?

民间传说中,说橙足鼯鼠在严寒的冬天不断地号叫,俗名曰“寒号鸟”。小学课本里还有寒号鸟“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朗朗上口的句子,小朋友们肯定以为是鸟类,估计连老师都不知道它是鼠类!

其实寒号鸟的拟人故事,最早见于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该篇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受“五行之气”而得

小时候,大人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每每听到,感觉特别恶心。

而橙足鼯鼠生性爱洁, 以栎树叶、松籽、山杏、山桃、山核桃、石黄莲果等为食,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时间久了,尿和粪粒会凝结成一块块,而“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因此演变而来。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气也”。


五灵——“毛、羽、鳞、介、倮”


但“五灵”还另有说法。古人将有灵性的动物分成五大类,分别是兽(毛,麒麟为首)、鸟(羽,凤凰为首)、鳞(鱼,龙为首)、介(甲壳类及昆虫,龟为首)和倮(不长毛的人类)。

古人误认为鼯鼠同时具备“毛、羽、鳞、介、倮”这五种特征,所以把它的粪便叫“五灵脂”。


五灵脂难采

五灵脂虽好,但却极其难采。鼯鼠的窝经常在山崖峭壁的石缝中,采药者须胆儿大,用很粗很长的绳子一头拴铁挝,一头绑在人身上,用铁挝钓住山壁岩石,然后人吊在绳子上攀着大绳下去寻窝掏粪。有时石缝狭小,还得用铁铲凿,极其危险,一不小心掉下来摔不死也得致残,所以五灵脂药价极高,十分稀有。


失笑散

芝味本草——第44期(五灵脂)“含笑半步颠”灵感从哪里来?


五灵脂苦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善于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

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个局方名叫“失笑散”,就是由五灵脂和蒲黄两味药组成,为理血剂,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功效,方名指病人服药之后,痛苦症状不知不觉消失,不禁失声而笑。


含笑半步颠


大家学习了上面这么多五灵脂知识,那就调节一下气氛,回顾一下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一个经典桥段:

华夫人(郑佩佩):“吃了我们一日丧命散的人,一日之内会武功全失,筋脉逆流,胡思乱想,而致走火入魔,最后会血管爆裂而死。”

唐伯虎(周星驰):“没有错!而吃了含笑半步颠的朋友,顾名思义,绝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则也会全身爆炸而死。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

大家一定会想,莫非周星驰的“含笑半步颠”灵感,来自于“失笑散”?笔者也不知道。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古人取中药或者方剂名字,可物可事,必有其征。比如或象形,或典事,或表功,或喻理,也许诙谐而贴近生活,也许奥僻而凝炼大道,并非天花乱坠,始终严谨可究。周星驰的表演情节,只是他一贯的“无厘头”风格而已。


五灵脂(动物药)

芝味本草——第44期(五灵脂)“含笑半步颠”灵感从哪里来?


01【药用来源】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主产河北、山西。


02【方剂应用】

小金丸。


03【性味归经】

苦、咸、甘,温。入肝经。


04【功 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05【主要应用】

1. 用于淤血阻滞痛证和淤血阻滞出血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