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铭记红色光辉历史 传承苏区革命精神

(通讯员 鲁佳璇)8月6日,为弘扬苏区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广东工业大学红色旅游调研团前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南雄市油山镇,重走红色长征路,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峥嵘岁月里红军长征不畏艰苦、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

南雄是韶关市唯一的苏区县,是当年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都曾发生在南雄境内。其下属的油山镇,拥有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和旧址,1928年,南雄县苏维埃政府在油山成立, 1934年,数千人的红军长征队伍行经油山。1935年,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部队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油山一带,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上朔村红军宿营地、油山革命纪念碑、大岭下会议旧址、廖地会师旧址、金星岩陈毅藏身洞、凯旋门等具有革命意义的地点在2017年纳入南雄市打造的"重走长征路"徒步路线中,这条红色长征路也在2018年被列为韶关市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首站调研团队到达位于油山镇的坪田坳村的油山革命纪念园,入园处一块黑色的碑石引人注目,上面刻写着陈毅当年所作的《赣南游击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只开头几句,道尽游击战争三年如一日的艰苦卓绝。抬头上望,左侧的山岭耸立着一块纪念碑,为砖石砌筑,花岗石砌基座,白色大理石砌碑身,正面刻"油山革命纪念碑"字样,碑座后镶红色大理石,上刻碑文,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油山的革命斗争历程。登上台阶来到绿荫环绕下静默矗立的石碑,一阵清凉的山风扑来,似是向我们传递着英烈们无畏向前的精神力量。

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铭记红色光辉历史 传承苏区革命精神

图为油山革命纪念碑 实践队员 方雨欣 摄

晌午时分,调研团前往大兰村委会廖地村,准备参观下一个红色目的地——红军油山会师旧址。当地村民得知我们是专程来此调研红色历史和旅游资源的学生调研团队,热情地用南雄本地菜肴招待我们,可见此处民风之淳朴善良。午饭结束后,他们主动带领我们去到当年项英、陈毅与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会师的旧址。1935年3月,项英和陈毅率中央红军长征后留下的部队突围到达此地,与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会合,加强了对赣粤边武装斗争的领导。当年4月初,赣南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赣南省委机关和部队300余人也辗转来到了油山,会合后油山的部队共有1000多人。从此,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开展了著名的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会师亭,革命史料展,首长座谈处,项英、陈毅、李乐天等领导流动寝室,红军战士、游击队员住宿地,大兰村革命烈士英名录等。看到宣传栏的对李乐天同志的生平介绍,作为南雄本地人的他加入红军后取得一次又一次游击战的胜利,在一次被国军包围时,他不幸受伤却继续沉着应战掩护同伴突围,最终饮弹殉职,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同时我们也更加感激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铭记红色光辉历史 传承苏区革命精神

调研团在油山会师纪念旧址前合影留念 实践队员 方雨欣摄

接受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历史知识洗礼后,调研团继续前行,在一处有着160年历史的山茶油手工榨油坊面前,停下了脚步。在廖地村,山油茶栽培和压榨已有几百年历史,手工压榨山茶油是这里祖祖辈辈传承的手艺,榨出来的山茶油浓厚醇香。而我们看到的是昔日用来发力的水车已不见踪影,房屋周围野草也已几寸深,据了解,现在多是机器运作,效率更高,已经很少靠人力来手工榨油,这一传统工艺将面临失传的境地。榨油的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数十代人的智慧,这项传统工艺值得更好地保护和延续。

继续步行三十分钟后调研团到达油山会师纪念亭。1934年11月李乐天与600多名武装人员与曾彪领导的油山游击队会师,开辟油山游击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第二次,项英和陈毅率领的中央主力红军越过国民党封锁线,来到油山廖地村与李乐天等会师。1935年4月初赣南省委机关部队300余人到达廖地与当地的游击部队会师,史称廖地会师,三次会师后,油山革命武装部队达1000多人,成为赣粤边游击战争的主力部队,在项英和陈毅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夕阳照射在旁边记载油山会师的碑石上,闪烁着的金色光辉好似游击战士浴血奋战的精神,正如碑文最后所述"岁月峥嵘,永载史册"。

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铭记红色光辉历史 传承苏区革命精神

油山会师纪念亭 实践队员 方雨欣摄

最后,我们穿过凯旋门到达了这段长征路的终点——陈毅故居。这一处本是妇女周三娣的居所,在国民党军队搜查不频繁的时候,陈毅和同志们常聚在这里召集游击队员开会。因当年周三娣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提着竹篮为游击队员送饭、购买物资、探听敌情,还为陈毅治愈腿伤。陈毅为她取名"周篮",游击队员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周篮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领导流动寝室,里面陈设简陋大多保留了当年的简陋陈设,可见当年陈毅等领导的生活朴素艰苦,即使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他们依旧不忘初心坚持抗战,与敌人斗智斗勇。看着陈列在展览玻璃柜里的黑白照片和革命事迹画报,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此刻心中是对革命英豪的无限感激和敬佩。

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铭记红色光辉历史 传承苏区革命精神

图为陈毅故居 实践队员 鲁佳璇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