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对港中旅与嵩山少林景区的告别,我们要不要说几句“公道话”?

利益之争,也就是一个蛋糕如何分,外人能说得清吗?内部人能把账算清吗?

都说港中旅耽误了嵩山少林景区的发展,我看未必。如果换一家,就一定会比港中旅强,就一定能平衡地方政府、少林寺和投资方的“利益”诉求吗?我看也未必。

没有了港中旅的嵩山少林景区,一定会发展得好吗?新接盘者会让嵩山少林景区旧貌换新颜,实现跨越式发展吗?我看当前形势下,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对此作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就像我们说中国高考制度不好,那么,能替代它的体现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又在哪里?所以,经济学上的“次优选择”,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没必要将一股无名火撒在港中旅身上。

还有一点,当初港中旅想把嵩山少林景区弄上市,除下少林寺的意见,其他意见难道都错了吗?现在我们不都在抱怨本地没有上市的文旅企业吗?我相信那时凭港中旅的决心和实力,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嵩山少林景区弄上市——回过头来看,谁说这种资本运营就没必要呢?

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2016年12月,港中旅从港中旅(信阳)鸡公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撤出51%股份(后者从此改名信阳鸡公山风景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数年过去,鸡公山景区也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接续投资人(建业、天明只是在鸡公山下做了一个综合性项目而已,涉及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筑工程和旅游项目开发,远不是鸡公山景区的全部),这段“真空期”,鸡公山就变得比原来更好,就一鸣而“天下白”了吗?

你们既然想要、想收回,就还给你们吧。是包袱、是金矿,你们自己看。自此,嵩山、尧山、鸡公山,与港中旅再也无关。11年,情分尽、姻缘断,那么就好聚好散。

我要说的亲身见闻是,不久前,某知名央企与上述某景区管理方接触(不提名字了),一番详尽考察之后,也是摇头而返,再无下文。

这样说,我无意于为港中旅辩护,只是担心,当有关方面承接下港中旅离去后所留下的嵩山少林景区的巨大“遗产”后,是会感受到其“轻”,还是其“重”?但愿不像上文所提那家知名央企一样,知难而退。

应该承认,如港中旅这样的企业,目前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实力雄厚、视野开阔的大型文旅企业。且不说该企业由国务院直管,旗下拥有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等一批在业界影响广泛、声誉良好的著名企业,仅就他们在内地、香港、海外所设置的旅行社、酒店、景区、度假区、客运等相关旅游资源和产业链而言,就极为可观。要明白,他们为一个景区开发所带来的的不仅有投资,更多的还有旅行社、酒店管理等各种旅游配套资源。

一组数据是,截至2019年底,港中旅母公司中国旅游集团总资产近1300亿元,全资或控股企业580多家,年接待、输送游客6000万人次。

然而,在“问题”和“伤口”面前,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往往会放任对其“掠夺性”的猜想。

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每家企业作投资,首先考虑的都是避免风险、创造收益,作为央企和上市公司的港中旅,也同样概莫能外。近两年,我陪着一家做文旅的央企到河南各地看项目,地方领导一张口,往往就是我们这里有多少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项目又是多么多么得好,但是,如果有机会深入谈下去,这家央企往往会提出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你给我什么资源、什么配套性项目保障我盈利,至少是不亏钱?

是啊,究竟有什么样的产业项目,保障人家不亏钱,这倒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做文旅项目本身,投资大、战线长、收益慢,这个道理明摆着,而配套性的项目,无非是给地、给3P项目、给所谓的优惠政策,让搞文旅地产、康养地产甚至商业地产,或运营一些其他商业项目,这些都需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机配比”“优化组合”。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百强房企,一半以上都涉足了文旅地产。他们比谁都明白,纯粹的文旅项目的投资运营,是不存在的,往往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过去,港中旅曾计划在登封进行旅游小镇的开发,后来因为景区保护,在报批上没走得通。可是现在,放眼登封,无论是现实情境,还是版图规划,各种名目的“小镇”“田园综合体”难道不是已经满天飞了?

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文旅项目赔钱,配套性的商业项目赚钱,以后者“养”前者、“补”前者,这是当前通行的开发方式。谁当港中旅的老总,谁都会算这个账;谁来接盘它退出后的股权,谁也会算这个账。所以,就文旅项目开发而言,我们是聪明人,也不能要求别人当傻瓜蛋。

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错了,除下焦作中旅银行,我们看到,分布于许多城市的“维景”“维景国际”“睿景”“旅居”酒店等,其实全是港中旅在轻资产运营。人家换了一种打法。小宋城、铜锣湾等众多文旅企业,也都在这样玩。

当前,文旅产业开发的新一轮号角已经吹响。就河南省而言,这一幕多么像十一二年前“旅游立省”战略的出台,港中旅被隆重邀请来了,省文投高调成立了(当时省里的高层,其实也是殚精竭虑)。时隔多年,一定要看到成绩,包括微观层面一些合作项目的运营成果;问题自然是有,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局部的问题而忽视了整体上的问题——就在前不久,当我统计出河南省近来陷入经营困境的景区的名单时,突然发现,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旅开发已陷入了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甚至战略定位上的困境——而这样的困境,港中旅控股下的嵩山景区遇到了,鸡公山景区遇到了,其他不同资方背景下的景区,近几年也普遍遇到了。

像港中旅这样的“外来”资本,具有丰富的景区开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整合等方面实践经验,过去,我们曾对它们大门敞开,今后,还应该强调继续洞开天地。无数事实表明,这个产业惟有开放、开放、开放,我们才能避免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发展瓶颈,让更多的新鲜理念、雄厚资本、发展模式进来,沸反一锅“滚水”。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退思”的是,港中旅有那么多的项目都是按照51%:49%的股权控制比例和其他单位进行合作,比如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何以在我们这儿就不能长期和和气气地保持下去?“兄弟难搁,生意难做”,要不要反思一下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对外的合作精神?都是“掠夺”产生的不愉快吗?

是啊,假如事情存在利益纠缠或纷争,那么一定会出现不同立场的评价性意见,我们所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就是在结果出现之后认真反思一下自身。

痛打落水狗?将嵩山鸡公山尧山拱手相让,港中旅彻底退出河南了吗

既往矣。接下来就嵩山、鸡公山这样的景区发展而言,我们的地方政府以及所属的投融资平台,其实可当其接盘者,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无奈。看人家云台山,不就是政府在自始至终托底吗?传说中组建的郑州或省级文旅集团,现在不也有了一个现成的好项目了吗?

退一步,可以思考的是,我们身边一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一定要不依不饶地进行深度商业开发呢?为什么一定要靠它们无休无止地赚钱呢?“景区到处是,人迹遍地有”,混乱的同质化竞争,创意不足、服务缺乏,只能让人越弄越糟心,还不如还它纯粹的绿水青山,搞几个原生态十足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敞开门来利天下,打造综合的生态效益。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其实我们早就走不了回头路了。许多事情已然“拜拜”,戳那伤口,恐怕丝毫改变不了现实,也影响不了未来。所以,还是和解吧,向前看,让这阵风飘过,让我们看到一个经过洗礼的干干净净的嵩山少林。 (健指财经周健/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