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或影響疫苗研發

據中國科學報·科學網20日報道,4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佈了未經同行審議的新論文。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藥物和疫苗研發工作有必要把這些突變納入考慮。

李蘭娟團隊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

該論文的重點結論主要包括:新冠病毒株的變異和多樣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變異毒株在細胞病變效應和病毒載量方面差異可達270倍;一種三核苷酸突變能大大增強病毒的複製速率和致病能力,發現這種突變的病人保持了45天的核酸陽性;研究人員從糞便中分離出了可以複製的活病毒,這與此前報道不同。

報道稱,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間,研究人員從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離了病毒。這些患者年齡從4個月到71歲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過武漢接觸史。研究人員對這11份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株進行了超深度測序,並且同GISAID數據庫的1111個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發現這11位患者分離出的病毒共有33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不過幸運的是,截至這篇論文寫作時,文中所述的11例病人均已康復出院。

研究人員呼籲,對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需要儘快考慮到這些累積突變的影響,以避免潛在的陷阱。

鍾南山:新冠病毒基因突變 已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4月10日在與韓國防疫專家在線交流時也曾談到,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規律,現在這個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傳播力比較大;比起流感,它有高20倍以上的死亡率,這個問題值得重視。另一方面還取決於歐美政府採取的態度。“任何一個國家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不可能控制。”他強調,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疫苗,才有可能真正控制疫情。

此外,英國科學家研究也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變異成了3種不同的毒株,而且“正在快速突變,以適應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統抵抗力”。研究還表明,在一些美國人身上發現的病毒變體與蝙蝠中發現的病毒關係最密切。

另據參考消息此前報道,港媒稱,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的研究人員指出,在印度分離出來的一株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突變,有可能阻礙全球的疫苗研發。這項未經同行評審的研究報告指出,這種改變發生在部分刺突蛋白上,該蛋白可使病毒與某些人類細胞結合。研究人員說,該突變可能威脅疫苗研發。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科學報、南方都市報、參考消息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