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全球IPv6分配數量從2008年開始增加,2014~2015年出現一個小高峰;穩定3年後,2018~2019年又持續增高。據對全球250多個國家或經濟體的統計顯示:

IPv6 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正相關

近年來IPv6逐漸成為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基於IPv6的應用蓬勃發展。那麼,IPv6地址本身發展情況如何?回答這一問題,可從三方面展開:

  • IP地址概述,包括IP地址的發展史以及管理分配機構等;
  • 全球IPv6地址的分配情況,相關分配數據傳遞了什麼信息;
  • 基於分配數據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IP 地址概述

首先,IP地址是Internet運行方式的核心。每個設備都需要一個IP地址才能連接到Internet並與其他計算機、網絡和設備通信。Internet協議常見的是版本4和版本6。其實IPv7、IPv8、IPv9等也都有相應的RFC,但只是實驗性協議,沒有獲得正式認可。IP地址在互聯網中的重要性可通過圖1所示沙漏模型充分體現。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1 互聯網體系結構沙漏模型

近些年,除技術領域外,人們賦予了IP地址一些新的意義,世界統計年鑑以及一些關於網絡空間的文獻等,把國家IP地址的擁有量用作衡量一個國家互聯網普及率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IP地址的擁有量決定了該國網絡的發展和演進情況。

那麼,人們是如何管理和分配IP地址的?

1981年RFC791標準定義了IPv4的結構,並將IPv4地址分為A、B、C、D四類,由於劃分標準較為粗糙,地址空間迅速耗盡。具體表現為路由信息未聚合,Internet路由表的增長不受控制,C類地址(最多254個主機地址)太小,而B類地址(最多允許65534個地址)太大,無法廣泛分配。為此,湧現出各種技術,包括子網、超網,直至1993年CIDR無類別域間路由相關RFC標準的出臺。

伴隨著地址分類的問題,IP地址的註冊分配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早期IP地址註冊工作是由被譽為“互聯網之神”的Jon Postel在其文本文件裡完成的。但隨著Internet的發展,註冊表的計算已經超出了其文本文件容量,此項工作已無法完成。隨後,他主持創建了互聯網號碼分配機構(IANA)。

在此之後,有人提出需要進行授權註冊,且需依據區域分佈進行。經過一系列演進,最終形成了目前的層級管理。IANA授權全球5大區域註冊管理機構(RIR)負責本區域內的註冊管理。國家或者地方註冊管理機構,甚至是ISP都可以成為區域註冊管理機構的會員,申請IP地址自用或者分配給自己的用戶。

5大區域註冊機構負責的範圍有明確的劃分(圖2):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2 互聯網號碼分配機構(IANA)的管理體系

  • 其中成立最早的是管理歐洲、中東和中亞IP地址的RIPE NCC,於1992年成立;
  • 1993年亞太地區的APNIC成立;
  • 由於美國當初有InterNIC,管理北美地區IP地址的ARIN於至1997年才成立;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互聯網地址註冊機構LACNIC於2002年左右在烏拉圭成立;
  • 非洲地區的管理機構AfriNIC於約2004年正式成立;

後兩者相對於最早的兩個機構晚了約10年。

值得一提的是,CERNET作為APNIC的成立會員(founding member)之一,於1994年12月申請到了10個B類地址,這是國內第一塊用於全國範圍內互連網絡的地址塊。

隨著IP地址分配機構和流程的規範化,IP地址的管理有所優化,但很快出現了

新的問題——IPv4地址枯竭。全球已分配的IPv4地址總數為37.0億,目前全球人口約為77億,人均IPv4地址值為0.37,枯竭是必然的。

2011年左右,APNIC宣佈進入最後一個/8的分配階段,IPv4的分配政策調整為每個用戶可申請/22(相當於4個C類地址),2018年又將其調整為/23(相當於2個C類地址)。與之類似,其它地區目前最後剩餘地址量也都有限,在可預測的未來地址必將枯竭(圖3)。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3 全球5大區域註冊管理機構IPv4地址耗盡模型

針對IPv4地址枯竭的情況,各註冊機構均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通過地址轉移釋放沒有被路由的地址;又如在區內或者區域間轉換,區域間轉換主要是在APNIC、ARIN和RIPE這三大區之間進行。而這三大區中,ARIN具有總量最多的可轉換地址,這也表明該地區早期確實申請了較多地址。

在各機構採取措施的過程中,發生了IP地址囤積等行為。為此,CNNIC今年更新了對其聯盟會員IP地址的管理辦法,細化了地址轉讓相關條款,規範地址轉讓市場。CERNET的IP地址是不允許轉讓的。

全球IPv6地址分配情況

IPv4地址空間幾乎在全球範圍內都已用盡,但隨著Internet的發展,對地址的需求仍在繼續。隨著移動寬帶和物聯網的發展,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數量將大量增加。截至目前,已有約幾百億數量的設備連接到Internet。顯然,支持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唯一方法是採用下一代IP地址IPv6。

IPv6的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初,1998年IPv6標準協議RFC2460獲通過,經過20年不斷演進,2017年完成其標準化歷程。

CERNET於2000年4月申請到國內第一塊IPv6地址(/35)。此後,經過三大區域註冊機構聯合研究,APNIC於2002年發佈了關於IPv6的分配政策。

關於IPv6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是業界持續爭論的話題之一:是繼續維持IPv4的層級分配模式,還是可以有新的方法?

約在2004年,國際電聯提出了一個僅基於國家主管部門的新IPv6地址空間分配流程,原因是IPv6資源足夠多,可以像電話號碼一樣,由各個國家自行管理。

5大RIR機構則強烈反對,認為IP地址本質上是沒有國家屬性的端點網絡標識符,且其分配原則必須主要由與Internet生存能力有關的技術考慮來指導,以確保全球資源穩定、公平和一致分配的需要。目前仍在繼續採用IPv4地址的分配模式。

IPv6地址空間巨大,目前使用的是前三位以001開頭的地址,也即2000::/3只3FFF:::/3.之間的所有地址。之前分配的為/17或者/18的地址塊,在分配原則爭論之後的2006年,IANA又為各RIR分配了/12的IPv6地址。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4 a-1999~2011年 ,b-2011~2020年上半年全球5大RIR IPv6地址分配情況

從圖4可看出,全球IPv6分配數量從2008年開始增加,2014~2015年出現一個小高峰;穩定3年後,2018~2019年又持續增高;2020年僅有上半年數據,但亞太地區提升趨勢明顯。

整體而言,全球累計分配的/32IPv6地址分配數量排名依次是歐洲,亞洲,美洲。成立最早的管理歐洲等地區的RIPENCC每年分配的IPv6地址數量最多,其次是管理拉丁美洲地區的LACNIC,管理亞太地區的APNIC居中(僅在2016年短暫超過LACNIC),北美地區的ARIN和非洲的AfriNIC則分別為倒數第二和第一。

通過統計數據我們也注意到,申請IPv6地址的會員單位佔比較大,已超過50%,並且都有一定比例的純IPv6會員。ARIN由於IPv4地址已經耗盡,所以純IPv6會員比例最高。同時,IP地址分配數據也讓我們意識到,全球擁有IPv6地址的單位日漸增加,IPv6時代已然來臨。

基於IPv6分配數據的分析和思考

依據擁有的IPv6地址數量對全球250多個國家或經濟體進行統計排名,根據截止到2020年3月的數據(數據來源https://labs.apnic.net/dists/v6cc.html),中國排在第二位(與IPv4地址擁有量排名相同)。我們根據網上公開數據對IPv6地址數量相關因素進行了簡單分析,分析顯示,IPv6地址擁有量與IPv4地址用量排名數據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尤其是排名靠前和靠後位置更為明顯(圖5)。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5 IPv6地址持有量與IPv4地址持有量相關性分析

IPv4地址擁有量排名靠前的,IPv6地址擁有量也靠前。排名比較靠前,但卻比較離散的兩個點分別是伊拉克和摩洛哥。

那麼,IP地址是否與國民經濟有關?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6 IPv6地址持有量與GDP的關係分析

如圖6所示,基於現有數據,IPv6地址持有量與GDP也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且同樣是持有量排名靠前和靠後位置相對明顯。

最後,IPv6地址數量與人口數量是否相關?

IPv6地址數與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圖7 IPv6地址擁有量排名與人口數量排名的相關性分析

我們同樣也進行了相關分析,如圖7所示,結果是離散的。上述IPv6分配數量排名與不同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其具體成因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地址申請還在持續進行,隨著IPv6的進一步普及,相信以上相關性還會動態變化。由於IPv6地址資源豐富,應該不會出現類似於IPv4地址在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分配數量鴻溝無法抹平的情況。這就使得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性更有意義。

我國在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的指導下,IPv6使用率定將直線上升。然而,擁有IPv6地址僅是開始,各界需在儘可能探索IPv6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共同努力,迎接純IPv6時代的到來。

來源:《中國教育網絡》雜誌(10月刊)

作者:郝輝(清華大學網絡研究院)

投稿、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