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广州路

受疫情影响,广州很多学校现在还没有开学~不知道在广州求学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和爱学习的小花花(没错,就是本尊啦)一样想念着广州的花花草草、美景美食?

去年爱学习的小花花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不忘拉上一枚可怜的倒霉蛋(我最爱最爱的大花花小朋友),陪我逛了广州的几条路——也是为了完成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录广州最美的五条路(作业的压力使我不能再只游不学~)

游学,游学,只游不学。

——以前的小花花

那下面就让我来分享我“既游又学”的成果吧。

一、恩宁路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它诞生于1931年,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漫步广州路

恩宁路骑楼

如上图,就是恩宁路的大致风格。恩宁路给我的第一印象用几个词概括就是——骑楼、西式、古典。我上百度搜索恩宁路,提到最多的便是称誉它是一条具有浓厚西关特色的道路。我常听到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但“西关”具体指什么我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而“西关印象”、“西关风情”又都是怎么样的呢?

西关,其实就是荔湾区的旧称。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或许就是无数老广州人眼中最地道的西关风情。说起西关印象,或许是美味地道的西关小吃,或许是将东方传统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相融合的独具风格的西关传统住宅,或许是当时浓厚的商业气息,也或许是浓浓的人情味。而我也询问了一些老广州人关于西关印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是怎么样的,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眼中却泛着光,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向往着旧西关,更多不是因为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份情怀和对往昔的眷念。

漫步广州路

去恩宁路前,我们并没有事先查阅或做好规划,而是随意地沿着恩宁路漫步,也是因为如此发现在恩宁路还遍布许多诸如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李小龙祖居,鲁迅夫人故居、詹天佑纪念馆等等著名景点时感到了莫大的惊喜。

漫步广州路

永庆坊

上图即是摄于永庆坊。永庆坊的名字源自恩宁路99号永庆大街,在微改造以后改挂“永庆坊”三字。作为老城区改造的的成功示范案例之一,我一直想着前往探访学习,却没想到它就隐藏于恩宁路中,真是让我喜出望外。在永庆坊,我们可以一路边欣赏永庆坊改造后的美,一边也学习着永庆坊改造的经验和“微改造”的理念。

漫步广州路

走到永庆坊尽头可以看到一座宫殿般的建筑,那就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恩宁路127号。这座建筑后面种满了杨柳,还有一座小桥,附近也有许多小亭子。缓缓深入,就像闯进了一座富有江南气息的园林,杨柳依依,河水潺潺, 且听一曲游园惊梦,缓缓归……

漫步广州路

粤剧艺术博物馆


二、太古仓码头(革新路)

太古仓码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旧称白蚬壳),门牌革新路124号,由英国太古洋行于1904年到1908年间修建,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对20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来讲,是比较完善的仓储码头。

漫步广州路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太古仓还是一个有故事的码头。日本侵华时期,太古仓码头曾是侵华日军军事物资和人员重要的转运基地。1947年12月广东省国民政府用于储存粮食。而1968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浪潮中,太古仓码头成为运送广州知识青年赴湛江、海南参加南疆建设的重要码头。“文革”期间,太古仓曾经遭受重创。1967年9月1-3日,太古仓发生了“武斗”,致使部分仓库着火,死7人,伤10余人,其中三层高的8号仓库被烧毁,财产损失巨大,3日,中央调查组还曾亲自到太古仓现场进行调查。在“十年浩劫”中,太古仓曾经遭到炮击,其中一座以储存包装白糖为主的仓库被打穿了一个大洞。后来虽然经过了修复,但修复的位置所堆存的包装白糖往往容易受潮,而其他位置和其他仓库却并没有这种现象。可见,太古仓在建造之初,其整体设计、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防潮措施等等,至今看来仍然相当科学、严谨。到了2003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运用现代运营方式,太古仓将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展览、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广州“城市客厅”。

漫步广州路

以上即是太古仓的简介及其历史。而出于我的主观感受来讲,太古仓给我的第一感官冲击却是像一位声音沙哑的唱着慢歌的欧洲女摇滚歌手:沙哑的歌声——沧桑却不年迈;有故事却只缓慢讲述——故事早已沉淀;摇滚——历经沧桑依旧保持年轻的渴望。而我还感性地想着,作为一个码头,它迎来送往过客无数,历经岁月沧桑;作为一个仓库,它曾储藏无数的粮食、物资,或许也藏起了它的故事。

漫步广州路

沿着太古仓往前走,还有一个志愿者公园,我们在公园里沿着江边散步。夜色温柔,江水静静地流淌,依稀可听见太古仓轮船汽笛声,悠扬的汽笛声和这缓缓流淌的江水,似乎在像我讲述太古仓百年来的故事……

漫步广州路

志愿者公园里沿江边散步


三、逢源路

漫步广州路

逢源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它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间建成的逢源东街,拥有着充满着园林气息风格的牌坊,凸显了“西关大屋式”古色古香的文化及中西的完美结合。

漫步广州路

进入逢源路,感觉最特别的是路边会有很多在聊天或下棋、打牌的市民(多为老人)。其实逢源路的建筑和恩宁路有些相似,都保留了一部分老西关的特色建筑,但相比恩宁路或其他路,感觉逢源路更具有一种原生态的老城气氛——老街老树老人,林荫树下悠然自得,岁月静好。

漫步广州路

沿着逢源路往前走,还可以到达荔枝湾及荔湾湖公园。其附近还聚集了梁家祠、西关生活体验馆、蒋光鼐旧居、仁威祖庙等等诸多景点(或许其隶属于荔湾湖公园的景点,但我并不是分得很清楚)。我最喜欢的是附近的风水基一条街,街边是小河小桥,街两旁有许多特色的建筑及吆喝着买卖的人家,在花花草草的装饰下小河、小桥、建筑等浑然一体,显得别具风情。

漫步广州路

风水基一条街


漫步广州路

风水基一条街

沿着风水基一条街往下走,映入眼帘的即是一大片湖泊(应是荔湾湖的一部分了)和随风飘荡的杨柳。湖水上泛着轻舟,湖边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打牌、打太极,我们就在湖边静静地吹着风,感受着这份舒适安闲。日色渐渐昏暗,脑海中浮现的是张志和的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漫步广州路


四、诗书路

前往诗书路探访,主要还是因为它诗意的路名。

诗书路位于广州越秀区,原叫诗书街。古时,诗书街附近是私塾聚集之地,故名。一说是因明代的张诩居住此地时常常朗读诗书而得名。

漫步广州路

张诩是当时广东番禺人氏(也有说是南海县人)。他曾受业于陈献章(即陈白沙,为明代书法家,其创制的书写工具——茅龙笔畅销全国)门下,并于明成化十年、二十年分别得中举人、进士,由此进入仕途。

不过张诩性格耿介且淡泊名利,厌恶官场风气,后决定以乞养母病为名而请求辞去,回归故里,颇有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味道。辞官之后,张诩买下了唐代仁王寺旧址的西圃建筑“看竹亭”别业(位置在今大德市场内),在那里过了二十年“红尘飞不到”的隐居生活,著有《东所文集》、《南海杂咏》等。

当时的路人途经“看竹亭”别业时,经常会听到张诩在读书、吟诗,感受到其幽雅的文化气息,留下深刻的印象。名噪一时的张诩,被称作“岭南孤凤”。人们由于敬重张诩的品德文风,且怀有传承良好读书风气的愿望,所以当“看竹亭”别业迁到附近新辟街道时,人们就以颇有文化底蕴的“诗书”二字来命名了。后来改成马路,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诗书路。

漫步广州路

以上是诗书路名字的由来,但是事实上当我走进诗书路所感受的并不如它的路名一般的宁静淡雅,反而是具有很浓重的烟火气息,甚至有些许乡村市井味道。可能是其附近遍布许多小店,并且许多店卖着新年的红包、对联、灯笼等,红红火火的好不热闹。

漫步广州路

诗书里也隐藏着许多美食。我们主要品尝了沙湾甜品店及容意发牛杂店的美食,其中容意发牛杂店屡上报纸等,是一家口碑很高的店,品尝之后我也爱上了那家店具有特别药膳味的牛杂。所谓美丽的路不一定只是拥有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美食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唯有诗与美食不可辜负。

漫步广州路

沙湾甜品店的美食

漫步广州路

容意发牛杂店的美食

虽然诗书路给我最大的感官冲击反倒是热闹,但是一些细节还是透露出它富有“书卷气”的一面,比如路边的店家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看着报纸、比如路边的报亭似乎比别处要多、比如连巷名及其他分支路名似乎都带着诗意,如馥园巷、观绿路、晚霞里、纸行路……隐于繁闹街市中的诗书路,倒让我想起毛主席年轻时为了培养专心致志的意志力专门到闹市中读书,正所谓“大隐隐于市”,“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

但不管诗书路是宁静淡雅还是热闹繁华,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只愿爱好诗书的风气能够代代相传。


五、光孝路

光孝路其实就在诗书路附近,原名光孝街,因光孝寺而得名。

漫步广州路

光孝寺是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是岭南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千年古刹。寺内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铁塔、六祖殿等,环境幽静,菩提、榕树古木婆娑。

漫步广州路

光孝寺

光孝路宗教气氛浓厚,走在通往光孝寺的光孝路上,沿途还会经过一座基督教堂——光孝堂,与寺庙相去不远。光孝堂建于民国时期,是广州最大的教堂之一。我们前去光孝路那天光孝堂并没有对外开放,因而我们只是在外参观了其主体建筑,其图如下。

漫步广州路

光孝堂

我们主要探访了坐落于光孝路北端的光孝寺。有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可以说光孝寺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公元前二世纪,这里原本是西汉南越王赵氏宅地。三国时,吴国贵族——后来的经学家虞翻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所以又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赠宅为寺,这里开始成为寺庙。光孝寺历史上曾经多次易名,光孝寺之名得于宋高宗年间,沿用至今已有800多年。

漫步广州路

我最感兴趣的是六祖慧能与光孝寺的故事,从菩提树到瘗发塔到六祖殿,光孝寺内几乎处处都有六祖惠能大师的“身影”。进入古寺探访后,才知道六祖慧能道出 “心动而非幡动”禅理的故事即发生在法性寺(即今光孝寺)。相传六祖慧能也是于古寺中的菩提树下剃度受戒,并登坛说法,开演顿悟法门。

千年古刹,菩提长青,我伫立于菩提树下若有所思。或许是感慨着千年的光阴流逝,或许是思考着六祖菩提偈的哲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花花总结语:

之前我们老师的作业是——记录广州最美的五条路或街道。但其实,每条路都有它们的风格和特色,有时候心中最美的路可能不是那些装饰得很美的路,而可能是因为一些人、一些故事,或者,只是一些情绪或情怀。(又要点名被我拉去当摄影师一路陪伴我的大花花小朋友了,因为这些陪伴让这些风景这些回忆更加熠熠生辉)

其实做那份作业是花花做的最开心的一份作业之一。虽然很累,又要实地探访拍照又要写文案,但是做完花花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连游玩都那么认真的花花真的很可爱(自卖自夸自恋的花花~)。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游玩中只要用心真的也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活到老,学到老,我是爱学习的小花花,下次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