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產品火爆進博會:“這裡有未來抗疫的希望”

防疫產品火爆進博會:“這裡有未來抗疫的希望”

進博會上,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提醒隨處可見。 (南方週末記者 馬肅平/圖)

“請大家好好地把7館、8館逛一逛,這裡沒有吃的東西,但是有未來的希望。如果這裡還看不到希望,那就真的沒希望了。”這是2020年11月6日,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一場圓桌論壇上的發言。

7館和8館正是本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和醫藥保健企業所在的展區,集中展示了一批抗擊疫情的“黑科技”。

“後疫情時代”的進博會,除了所有人員必須持核酸檢測證明入場並全程佩戴口罩外,值得注意的是,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展覽面積較上一屆增加了整整一倍,醫療和公共衛生成為“高光點”。參展的三百多家相關企業中,有七十多家為全球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全球排名前十的生物醫藥企業、行業後起之秀悉數到場。

首設“防疫專區”,成最“火”展區

和往屆不同,本屆進博會首設“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展示了國際先進的公共衛生防疫產品、技術、服務,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產品。原本規劃兩千平米的展覽面積,因企業熱情太高,一再擴容,最終面積是規劃的6倍。

美敦力集中展出了一系列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重症療法及其更新技術,包括首次在中國亮相的新一代“人工肺”ECMO,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關鍵醫療設備PB980呼吸機等。

復星醫藥展臺上,一輛負壓救護車引來不少參觀者目光。這輛救護車配備德國進口負壓過濾裝置,避免了轉運病患中交叉感染的風險。抗疫期間,此類救護車被用在“火神山”和“雷神山”等抗疫前線。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天眼CT,成為“雷神山”首批接收的醫療設備,三步即可完成整個CT掃描前的操作,單個患者可節省30%的掃描時間。

除了各種高精尖的防疫設備,幾款在研的新冠疫苗也成了“主角”。

防疫產品火爆進博會:“這裡有未來抗疫的希望”

後疫情時代的進博會上,公共衛生成為亮點。圖為跨國藥企默沙東展示的人類百年抗疫之路。 (資料圖/圖)

“目前國內已有14個疫苗進入臨床,在全球10個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疫苗中,中國佔據4個。”在進博會的平行配套活動“第三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介紹。

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腺病毒載體疫苗,8月在俄羅斯、巴基斯坦開展了三期臨床試驗,目前處於該類型疫苗研發的第一方陣。國內的滅活疫苗研發同樣全球領先——從6月開始,國藥集團旗下新冠疫苗先後在阿聯酋、巴林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臨床三期試驗。

共有兩款國外在研的新冠疫苗參展進博會,一款是由復星醫藥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開發的mRNA疫苗,另一款是由英國藥企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復星醫藥方面告訴南方週末記者,10月6日,BioNTech與海外合作伙伴輝瑞向歐洲藥品管理局提交了滾動申請。如果數據積極,最早將在11月的第三週向美國FDA遞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復星醫藥與BioNTech於3月13日簽訂合作協議,獲得後者許可在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獨家開發和商業化該疫苗產品。

而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將於年內在中國啟動一、二期臨床試驗,待2021年國外三期臨床結束後,有望在國內遞交上市申請。“希望在明年的某一時間點,能夠讓牛津技術的新冠疫苗造福中國患者。”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表示。

秀“肌肉”、忙簽約、擴“朋友圈”

每年進博會上,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圍觀群眾都不是最多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器械巨頭們“秀肌肉”。

防疫產品火爆進博會:“這裡有未來抗疫的希望”

第三屆進博會上,眾多國內外首發新產品在此亮相。 (南方週末記者 馬肅平/圖)

糖尿病患者不必每天承受扎手指測血糖的痛苦,美敦力和雅培展出的傳感器皮下植入或助推裝置可全天候監測血糖波動曲線,用手機App即可看到;疑似腦出血或腦梗患者可登上覆星醫藥的移動CT腦卒中救護車,入院前就可以接受掃描、診斷和溶栓等診療,為及早救治贏得寶貴時間;賽諾菲巴斯德展出了“無人疫苗接種艙”,患者在未來疫苗接種時或許可以全程自助操作。

不同於器械,藥品無法生動地展出,只能展示概念、研發管線和綜合解決方案。除了心血管、糖尿病這些慢病,腫瘤、炎症免疫、疫苗熱度持續高漲。

參展的跨國藥企在領域內早已聞名遐邇,為何還要參展?一家參展企業的高管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進博會的價值不僅僅是展示產品,“還在於擴充‘朋友圈’,將企業的服務覆蓋到更多醫療範疇”。

這從現場各類合作簽約儀式可見一斑。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光是11月6日上午,就有至少十場簽約在企業展臺進行。不同的跨國藥企“朋友圈”不同,專業觀眾不難從中窺見企業的意圖和策略。

三天時間,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和18家藥械企業簽訂戰略協議。國家衛健委率中日友好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17家醫療衛生機構,與強生、雅培、美敦力等16家國際知名藥企進行現場簽約。“和各大醫院簽約,表明了跨國藥企深入中國市場的決心,未來中國患者將有機會用上更多創新藥物。”前述參展企業高管表示。

還有一些企業選擇與技術公司合作。比如諾和諾德攜手微軟,共同研發了糖尿病科普知識智能問答機器人;諾華製藥牽手微醫集團,以強直性脊柱炎為切入口,創新數字化健康管理模式。此類合作能獲得更多的患者數據,將有利於企業研發新藥,患者也將因全流程管理獲益。

南方週末記者 馬肅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