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升級改造後的中國客家博物館(梅州)廣場上豎立起一座客家母親的塑像,母親頭戴涼帽,手扶犁耙,赤腳綰褲地在田間勞作,她的背上,一個神態安詳的寶寶正在酣睡。這是描寫早期客家婦女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早期的客家人久居荒山野嶺,一餐一飯來之不易,使得客家人不分男女都要承擔起耕田養家的重擔。女子纏足現象在清朝達到歷史上的高峰,漢族人家的女子無論貧富,從幼年起幾乎都裹起了“三寸金蓮”。如果不纏足,就會受到普遍的嘲笑。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客家婦女因為要下地幹活,是當時為數不多不裹小腳的女人,但封建禮教的影響仍在,她們出門時還是要帶上一頂可以用紗布遮住臉龐的斗笠。“田頭地尾、鍋頭灶尾、針頭線尾、堂頭屋尾”是當時客家婦女形象的真實寫照。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在那時客家中,幾乎可以說,一切稍為粗重的工作,都是屬於客家婦女的責任。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中國的客家》一書,其中說道:“你如果是初到客家地方居住的話,一定會感到極大的驚訝,因為你將看到市鎮上做買賣的,車站及碼頭上的苦力,在鄉村中耕種田地的,深山上砍柴的,乃至建築房屋時的粗工,幾乎全是女人”。直至今天,在閩粵贛地區,夫妻檔仍然是很多建築工地上的主力軍。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近現代的客家母親,作為一個女人,女兒、母親,經常情況下,承擔的勞動量可能比男人還重,她要養育子女、照顧公婆、整理家務,還要和丈夫一道墾殖。有些甚至走出田梗和男人一樣去闖世界,並作出了不俗的成績,其付出的代價遠比男人要大得多。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這些女人包括早期參加過我黨革命隊伍的李堅真(廣東豐順,廣東省委副書記)、李貞(湖南瀏陽,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賀子珍(江西永新,毛澤東同志夫人)、蕭月華(廣東大埔,優秀女指揮員,副軍級)、危秀英(江西瑞金)、鄧六金(福建上杭,福建蘇維埃婦女部長)、康克清(江西萬安,全國婦聯主席)等,還有解放後在各條戰線上個人成績卓著的韓素音(祖籍廣東梅縣,英籍華人女作家)、楊秀瓊、陳肖霞(兩位是我國早期游泳名將和世界跳水冠軍)、鄭小瑛(福建永定,新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羅天嬋(原籍梅縣,女中音歌唱家)、黃婉秋(祖籍廣東梅縣,電影表演藝術家,劉三姐扮演者)、葉喬波(廣西賀縣,世界短道速滑冠軍)、李莉(廣東興寧,世界體操冠軍)等。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在客家人心中,母親的意義顯然更加深刻——母親的足印,揹負著客家人的軌跡;母親的耕耘,培植出客家人的體魄;母親的哺育,創造了客家人源遠流長、枝繁葉茂的奇蹟。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我們談到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就少不了這些女人們在後面的支撐。今天,在很多客家地區,用高出真人幾倍的形式,謳歌、頌揚客家婦女高大、偉岸身軀的雕塑作品,比比皆是,增強了社會對客家婦女的認同感,這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作為客家文化的主導,她們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陽光下明媚,在月色下妖嬈。這些在男人背後默默無聞作出貢獻的女人們,歷史不會忘記。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講述客家故事,傳播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接下來會有更多客家資訊與你分享。


最美客家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受得了清苦,創得了輝煌

作者簡介:羅利光,網名阿山,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系,廣東梅州市豐順縣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大眾攝影》2007年度十佳攝影師,《車壇影協》攝影網管理員,梅縣區攝影家協會、梅江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學美術高級教師,長期致力於民俗、客家題材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