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區塊鏈成為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的根本

公鏈是區塊鏈成為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的根本所在,基於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新的協作關係將會產生,實體經濟交易網絡效率也將會大幅提升。站在鏈改立場上,看看我們現在對區塊鏈都有什麼樣的需求,而這些需求,目前的公鏈是否可以很好地滿足。

鏈圈一直存在一條鄙視鏈,公鏈鄙視聯盟鏈,聯盟鏈鄙視私有鏈。技術難度逐級下降,去中心化程度逐級下降,社區規模也逐級下降。只要不站在區塊鏈落地的角度,這條鄙視鏈的存在怎麼看都合理。但迴歸區塊鏈落地實體經濟的角度,公鏈是否能夠支撐區塊鏈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實體經濟基礎設施,我們存疑。

區塊鏈成為下一個時代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的必然性在於,區塊鏈是我們目前唯一可依賴的能夠指數級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變革式技術。基於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新的協作關係將會產生,實體經濟交易網絡效率也將會大幅提升。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相信區塊鏈對於實體經濟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試圖站在準備區塊鏈化的實體經濟立場上,看看我們現在對區塊鏈都有什麼樣的需求,而這些需求,目前的公鏈是否可以很好地滿足。


公鏈:區塊鏈成為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的根本

第一個擔憂,當地是否合規。實體經濟不是自由主義的烏托邦,合規是所有企業的第一要務。但反觀目前市場流行的公鏈,幾乎所有公鏈在設計時都沒有考慮如何幫助DApp滿足各地政府監管的訴求。另外,由於全球各地合規要求的巨大差異,即使公鏈在底層提供了相關配合監管的治理機制,也很難一下滿足各個地區的訴求。現實的複雜局面,使得我們不得不採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多鏈是區塊鏈生態的一個必然趨勢。當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發現實體經濟的區塊鏈化在合規層面可以更加靈活。配合監管出現的無幣區塊鏈,政府管制的私有鏈,行業共治的聯盟鏈都可以加入到區塊鏈大生態中來,成為區塊鏈時代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生態內各條鏈內部自治,各鏈之間又可以選擇性地彼此交互,實體經濟需要在這樣一個舒適的不激進的環境中逐步開始區塊鏈改造,配合監管機制的成熟再逐步放開手腳。

第二個擔憂,性能是否足夠。實體經濟的體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性能要求也在逐年攀升。雖然在區塊鏈3.0的熱潮中,我們發展出了眾多提升公鏈性能的解決方案,但是優化後的公鏈性能終歸存在上限,面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區塊鏈化,任何一條公鏈都會力不從心。現實再一次把我們逼向了多鏈解決方案。但目前行業的現狀比我們想象要更糟糕,大部分做公鏈的項目方不提供聯盟鏈產品,而做聯盟鏈或者私有鏈BaaS企業大多又不提供公鏈產品,導致實體經濟想要區塊鏈化的時候,只能把所有業務嫁接到一條鏈上,否則同時對接兩條架構不同的鏈,成本會非常高。這種行業現狀,也把我們帶入了“要麼對接公鏈,要麼對接聯盟鏈或者私有鏈”的思維定式。讓我們跳出這個定式,考慮一個現狀,公鏈到聯盟鏈再到私有鏈,安全級別逐級下降,但性能卻是逐級提升。如果我們有低成本的區塊鏈混合架構解決方案,我們完全可以將業務做拆分,高安全級別的部分如資產上公鏈,高性能需求的部分如業務邏輯上私有鏈,甚至折中,業務將會擁有足夠的靈活性,各種需求都能被很好地滿足。而且我們完全有能力降低這個解決方案的成本,考慮公鏈項目方提供同架構的聯盟鏈或者私有鏈產品,由於基於同構的技術體系,各條鏈的賬戶可以使用同一個,用戶使用起來並沒有額外負擔;DApp開發也是同一套開發工具,開發者開發起來也沒有額外負擔,對接成本和一條鏈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第三個擔憂,維護是否複雜。實體經濟在區塊鏈化的早期,一定是小心謹慎的。在沒有充分了解區塊鏈特性的時候,貿然把業務做區塊鏈改造是風險很高的。目前區塊鏈平臺的安全服務並不成熟,如果對業務邏輯考慮不周,上公鏈後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沒辦法及時修復。而公鏈並不會每一次都站出來幫助回滾彌補損失,這些損失都將由區塊鏈改造的企業及其用戶承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故事一定會發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實體經濟先使用可控的私有鏈或者聯盟鏈來逐步嘗試業務邏輯改造,逐步熟悉區塊鏈的特性後,再慢慢根據需求將部分高安全級別的邏輯遷移到公鏈,進入一個混合架構,也進入一個更大的全球市場,這不失為一個可行而且穩妥的執行路徑。

個人堅信公鏈是區塊鏈最具價值的產品形態,可能也是大多數進入這個行業的冒險者心中理想國的寄託。但是在當下,我們不得不承認,僅僅依靠公鏈,我們沒有辦法聚集起足夠大的勢能幫助區塊鏈落地。在客觀的分析當下實體經濟的需求後,我們得到的答案也只有一個,即公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共存並且可以彼此交互的多鏈生態。他們將共同構成下一個時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幫助實體經濟平穩過渡到下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窗口期。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展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區塊鏈落地實體經濟的理論基礎和發展趨勢判斷。在接下來幾周,我們將開始下沉到具體的解決方案,從現有的區塊鏈技術棧出發,思考如何降低實體經濟區塊鏈化的對接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