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明惠大师塔位于平顺县城东北部3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虹霓村中。座落在紫峰山下,虹霓河畔,周边群峰壁立,沟壑纵横,瀑布飞流,道路崎岖,地势险要,风光秀丽。明惠大师塔是晚唐高僧明惠禅师的墓塔,原建有“海惠院”,寺院早毁,唯塔独存。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明惠大师塔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55年后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刊出塔铭。

明惠大师塔为单层亭阁式方形石塔。塔高6米余,分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塔基方形,高1.53米,每面有土衬石、上下枋和间柱,转角处为角柱,构造形式完全是仿木结构而成。基上塔座为束腰须弥座,上下三层叠涩,束腰部分每面设四个壸门,门内剔地起突雕石狮十六尊,或行走、或奔跑、或仰视、或伏卧,姿态不一,形象生动。座四角饰以螭首各一,今仅存一个。塔身高1.8米,南面开方形门,门两侧雕金刚各一。金刚披甲戴盔,手持利剑和金刚杵,脚下踏祥云,气势勇猛威严,雕工细腻,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门上为半圆形券面。雕伎乐天三躯,两者奏乐,一者舞蹈,姿态优美,飘飘欲飞。塔身左右雕假破子棂窗,额、颊、窗棂皆备,为研究唐、五代时期窗户做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塔身背面嵌有“铭记碑”一方。门窗之上装饰有垂幔,四角柱上线刻卷草纹、宝相花、龙串富贵、化生童子等图案,精致流畅。塔内中空,设方形小室,四壁无雕饰,顶雕方格平綦。塔檐下部隆起,线刻方格中交叉雕龟背锦纹,作用主要为防鸟类筑巢檐底,现木构建筑中此作法没有实例。檐外部雕筒板瓦垄和滴水,上部戗背雕瓦条式,戗背简洁,作张口欲吞状。塔刹四层,逐层缩小,每层分别由束腰、山花樵叶和覆钵三部分组分。最上设锥形宝珠一枚,雕工精细。

明惠大师塔,造形优美,此例适度,做法古朴精巧,细部装饰典雅,造作技巧纯熟。《柴泽俊古建筑文集》是这样描述的:“与我国同时期单层方形石塔相比,如北京房山云居寺小西天中台小台塔、甘肃永靖炳灵寺第3窟中石塔、山西晋城青莲寺慧峰禅师塔、高平开化寺大愚禅师塔等,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皆高出一筹。”“在已知的唐代石塔中,塔刹精致而保存完好者,此为最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时的佛教石雕艺术已达到了高峰。尽管地处平顺山区,交通不便,但匠师们想像丰富,构思巧妙,加上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非凡技艺,才创造出这样精美的作品,使之成为我国唐代单层石塔中的代表作”。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明惠大师塔,整体由青石雕造。总体造型仿照木构建筑,是研究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及为珍贵的实物遗存。其造型优美,精巧华丽,形制典雅。高宽比例适度,雕刻内容丰富,细部装饰雅致,雕刻技艺纯熟,虽非巨构,但艺术价值极高,被美术界权威人士视为唐代石塔建筑中的珍品和独特范例,《中国古代建筑史》引用为典型例证。

明慧大师除了确切的生卒年代,塔铭上的碑文把他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已经说得很清楚。他原姓颜,名举,山东临沂人。出生儒门,算是书香门第。出家修行似乎是他幼年是时的信念,“幼怀聪颖,性自不群,每压繁尘,志求出离。”是由于家学深厚呢,还是出于社会动乱不得已呢,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吧,总之是他很早就出了家,当了和尚,最初是在一个叫鹤林寺的地方落发为僧,并且一开始就收受了足戒。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鹤林寺在燕台(也有可能是在山东烟台,那里有一座燕台山),幽州台也叫燕台,在河北。但一个小小的鹤林寺不能满足他,他开始周游。他的足迹遍及江、浙、淮、洪,他的愿望是遍访名能,广乎知见,再这样的周游之中,他遇到一个大师,得传心印,成了得意弟子,这就要承担起传承师傅学说的职责,于是他于淮、洪之地北上,到达潞州,并在这里为众启禅。

  唐乾符四年(887年),有人报说保广要杀大师,师云:“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诛,偿宿债矣。”是年正月十三日果然被杀。后由弟子崇昭等捧舍利,奉潞州节度使命建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明惠大师塔


虚怀若谷的颜举被赐封“明惠大师”。碑文中也没有记载颜举是如何的德高望重,也不知因何故被贼人所诛,只留下这一座秀美的石塔,留下一段不灭的精神……

来源: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